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招工招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作者:崔筱力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04-27人气:1211

    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多次提到“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文件明确指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在这种合作形式中,学校方和企业方必须同时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各自需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1.高等院校

(1)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本着注重基础教育的原则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逐步进入科学、技术、人文并重的时代,单一的专业人才已难以应付社会的复杂局面,所以应强化基础教育,淡化过细的专业;国外的许多高等学校在改革中贯彻了终身教育的观念,加强了基础性的、工具性的知识教育,改革过于强调专业技能教育的课程体系,我们的高等教育也要顺应世界高教国际化的潮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可看作是对这种全面发展的新的国际教育理念的一种呼应。

(2)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学生技术水平的培养与能力素质的提高

    在深化学校教学改革中,应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努力探索招工招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校方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建立现代学徒制制度,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与双重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时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工,形成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学生毕业(学徒结束)时,实行“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着力解决合作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失问题。

1)从教学体系和课程改革入手,抓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核心环节。

    校方应邀请企业的技术能手和管理专家到校,并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企业中与管理人员、一线职工共同分析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市场需求、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从实践教学水平突破,注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关键环节。

    与适合学校专业发展,前景好、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学习基地,让企业在参与实践教学时,带动学生接触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仿真或全真的实践环境中传授给学生生产操作、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3)从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重点抓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环节。

    定期指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教师到企业中任职或实行校企轮岗工作制度,教师的实践经历将很大程度提升授课质量,同时教师本人的专业和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高职院校以人才、设备、研究为优势,直接参与产业经济的运作,标志着职业学校将真正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在科研的基础上,以先进的专业技术为支撑,按照产业和市场运行规律,参与到产业运作中,学生实习和企业生产同时收益,共同发展。

2.企业方

    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人才战略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关键环节,提高了员工的个人素质,才能实现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形成企业形象。同时,先进的技术发展也需要员工及时跟上岗位能力的要求。这些都要求企业员工必须接受较高层次的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发展目标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在企业发展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已将“创新创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十三·五发展中,创新将是各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主旋律之一。要实现创新创业的新发展,就离不开知识和信息。无论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还是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含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都是以知识的创新与扩散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科学的基础、依据,输送大批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员工在接受过职业教育后,对知识更新更加敏锐,能够更有效率地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在企业中迅速传播和应用,在企业内部营造开放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推进企业和全体员工共同进步。企业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势必通过关注、支持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此企业经理人也从中实现道德修炼和社会责任感的升华。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文学教育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