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与文学生态学
1.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在2000年,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将高校英语教学中片面重视英语外来文化的融入与传播、片面追求英语语言教育、忽视本土文化的融入与传承等现象,归结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意味着长久的英语教学中,我国本土母语文化都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地位,在迫切需要传承、创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培养具有强烈民族认同感的优秀人才这一需求下,高校英语教学亟需改革。
高校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存在不利于从战略全局高度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利于在文化领域占领重要阵地,实现新时期本土文化全新生命力的焕发,这也是为何必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解决好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一大关键,对于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重要价值。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存在,制约着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的进步与创新,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会导致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不利于形成独立的文化人格,导致学生在进入英语交流语境后呈现出本土文化失语症,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求解决好本土文化失语问题,改变高校英语教学整体生态环境。
2.文学生态学
所谓文学生态学是利用生态理论指导文化研究、文化发展等的新兴学科,重视利用各种复杂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者规律来为文化研究服务,体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文化生态系统多元性、内在变量动态性与平衡性。文学生态学从整体生态系统利益出发,围绕最高价值考察人与自然、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探明危机根源并加以应对。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利用文学生态学可探明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并寻找到有效的应对举措,以改变现状提升英语教学的价值与含金量,为培养新时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服务,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英语的学习是一个二语习得的过程,无论是目的语还是本土母语都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二者在维持文化生态环境平衡方面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何高校英语教学中必须一改从前作风,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做好本土母语文化的教学与传承。受多年来我国重视英语语言学习的教育传统与氛围影响,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融入较为强势,在我国积极尝试与世界交流的今天,这种教学趋势极大的影响了人才培养中的传承创新本土文化的意识与民族认同感,弱化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感知认同能力,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面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这一尴尬情况,利用文学生态学理论指导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实现语言教学中二语习得的文化生态平衡成为必然选择。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