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访中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运用技巧浅析
采访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而采访语言是又是影响新闻传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采访语言体现的是不同的内容和情感,而各种形式的内容和情感又左右着新闻采访的顺利与否、成功与否。电视新闻采访中所使用到的声音、动作、手势、姿态、表情等,这些都属于采访语言。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采访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
一、采访中的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
有声语言是我们采访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交流手段,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达方式。那么体态语言,指的就是除了有声语言之外,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们感知器官的各种表情、动作、姿态等,还包括与语言相伴随的语调、音量、语速等。
二、养成良好的有声语言习惯
电视新闻采访活动是一种语言交往行为。在采访过程中,养成以下四种良好的有声语言习惯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应该不断地努力提升。
第一,使用建立沟通关系的语言。建立沟通关系的语言,就是用来取得对方认可和信任的语言。一般情况下,采访中要首先清晰地向对方表明自己的身份,甚至还可以报上自己的姓名,然后向对方表达采访的意向并征询对方的意见,待对方有一个初步的认可后,再作进一步的提问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在比如街头采访等某些特定环境下,有一些受访者可能由于文化层次、生活背景、性格特点等原因,可能会对你的访问感到惊慌、茫然、羞涩、紧张,甚至是头脑一片空白,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这时就需要你再用适当的语言给予他一定的缓冲和铺垫,比如简单询问一下对方的职业、年龄等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对方适当的赞美和鼓励等,或是先说说你自己对采访话题的认识和看法等,这样往往就可以慢慢地帮助被采访人缓解紧张情绪,使你的采访得以顺利进行。
第二,使用客观、中立、中性的语言,就是对事实进行求证的语言。这一点其实不需过多阐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采访中不能有预设的观点和立场,要让被采访人自己来陈述事实,切不可凭自己的想象和臆断越俎代庖。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能做到长盛不衰,靠的就是“用事实说话”这块金子招牌,坚持都把话语权平均分配给当事双方,坚持让新闻画面和采访对象说话,坚持避免使用含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第三,使用表达诚意的语言。要让采访对象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向,发问者首先自己要出自真诚的态度,要让被采访对象觉得你的行为完全是出于记者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得到他真诚的回答。前几年,国内某电视台做的《你幸福吗?》系列采访报道中,有被采访人回答说:“我姓曾”……这样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如果是记者事先与采访对象做一个有效的沟通,真诚地表达采访意愿,大致介绍一下采访内容,相信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第四,使用从容平和的语言。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在具体的采访活动中,我们可能会面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方是领导的,我们不能低声下气、畏畏缩缩;对方是农民工的,我们不能趾高气昂,颐指气使。记得笔者刚刚参加工作时,有一次采访元旦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我跟她说:“我是某某电视台的记者,我代表全县人民来看望你,你过来,给我们讲讲你的光荣事迹吧……”,结果这位环卫工人表情很不自然,回答问题显得焦躁不安。在回来的路上,同事提醒我说,“刚才你这样说不太好,你并不能代表全县人民。而且你这样的态度似乎显得高高在上,人家可能就不太愿意跟你有太多的交流”,我这才恍然大悟。
三、充分发挥好体态语言的辅助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拉比安提到,人际交往中传递的信息量,声音只占38%,而55%来自表情,7%来自语调。
人类学家霍尔教授说:“一个合格的公关人员不但需要理解他人说了什么,还需要去洞察他人没说什么。”
在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中,被采访对象与采访人往往都是萍水相逢,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想要让被采访人放下戒备或是消除疑虑接受你的采访,或是让他最大程度地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你交谈,你专注的目光和真诚的微笑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记者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目光能表达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和对采访内容的关注,微笑往往是对被采访对象的鼓励和肯定。所以语言之外的体态语言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笔者在十几年的新闻采访实践中,一般除了礼貌地向对方问好,并表明身份和采访意图外,同时还要面带微笑,热情地与对方握手致意,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被采访人都乐于接受采访,并且愿意作深入交流。
采访者还可以利用手势、动作等体态语言向受访者强调希望引起他注意的某些细节;可以利用强调的语气,使采访对象注意到提问的要点;在现场播报评述中,采访者也可以利用动作加强播报评述的力度,从而使观众注意到记者播报内容的重点。在这一点上,西方记者往往做得更好,他们在镜头前的表现,用“眉飞色舞”来形容都不为过,这无疑给他们的采访和播报添色不少,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这或许跟他们性格特征和种族文化有关。但不得不承认,人家对非语言符号的运用确实更胜一筹。
采访者还可以在采访工作中利用某种姿态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或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拉近与被采访人的心理距离,与采访对象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氛围,从而使采访工作可以和谐地完成。如某电视台记者在拍摄采访新闻《千里寻子》时,找不到儿子的母亲伤心极至,泪流满面,在这时候,记者不再询问有关他儿子的事情,而是停下来,拿了一张纸巾为那位母亲擦干脸上的泪水,然后把那位母亲拥入自己的怀里。记者的这一细小动作,向被采访对象,向所有观众传递的都是一种对母性的赞美和对人性的关爱。
在日常采访时,记者除了使用自己的语言外,还要通过对人的观察获取被采访对象一定的心理层面的信息,这对于记者进一步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交流是有帮助的。这种能力又可以称为观察体态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观察被采访对象动作、表情、姿态、声音状态等,来获取大量关于人的深层心理层面的动机和情绪。
四、小结
记者的采访活动是非常个性化的过程,采访技巧运用得体,往往成为体现记者采访能力的法宝。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各种采访语言的重要性,在养成良好的有声语言使用习惯的同时,充分利用好体态语言所具备的辅助作用,尽可能地综合运用好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让采访活动顺利地开展,让采访气氛更加轻松、融洽,使采访对象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从而采访到更加全面、真实、有效的内容,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而生动。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