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美声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作者:黄明勋来源:原创日期:2012-03-12人气:3395
1927年萧友梅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所音乐院一一国立音乐院,并担任该院的代院长。国立音乐院于1929年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一直担任该校校长。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学制和课程设置,基本上仿照欧洲音乐院校的办学体制,其所开科目之一就有声乐。教师大多是从欧美留学归国的音乐家。这些从国外归来的学子有许多学的是声乐专业,而他们在国外学的就是现在我们称之为美声唱法的一套科学的发声体系。
这一时期我国歌曲创作也进入到崭新的发展时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从国外引进了一套完善的发声演唱方法。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体裁形式多样,题材紧密围绕着我国人民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在创作技法和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比较突出的有“城市小调”、“群众歌曲”、“艺术歌曲”、“少年儿童歌曲”和“合唱”等。像为古诗词谱曲的歌曲如《满江红》《苏武牧羊》等。另外还有那时的许多群众歌曲如《打回老家去》.《大刀进行曲》.《救国军歌》《《游击队歌》《《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等,现在都是美声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歌曲。抒情歌曲和艺术歌曲有许多现在也是美声教学和表演中经常演唱的,如《问》《《教我如何不想他》《《玫瑰三愿》、《松花江上》《《嘉陵江上》《《大江东去》、《红豆词》《《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合唱作品如《抗敌歌》〈黄自曲〉、《旗正飘飘》(黄自、韦瀚章词黄自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冼星海曲)等等,在结合我国民歌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欧美的发声方法来演唱,在现在也是在以美声为演唱方法的基础上经常被用于教学.表演等。黄自的《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体裁的作品,在中国现在音乐史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音乐的历史也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并揭开了新的.更加灿烂的篇章。美声唱法这一来自西方的一套科学的发生演唱体系传入中国已有半个世纪,在华夏大地的许多地方已经生根发芽,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美声唱法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喜爱,结合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完整的演唱形式。
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我国广大音乐工作者,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指引下,通过辛勤耕耘,社会主义音乐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音乐事业建设和人民音乐文化生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比建国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五六十年代前后的音乐,无论是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表演还是音乐理论研究,包括音乐出版事业等,都随着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歌剧方面,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为立足点的同时,汲取了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和西洋歌剧音乐的发展手法。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不仅在政治、经济上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也使中国的音乐事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和破坏。声乐创作除了“毛主席语录”和“大颂扬”歌曲,戏曲和歌舞剧音乐除了“革命样板戏”外,其他音乐创作和表演都基本停滞。一直到文革结束,这段时期内由于政治上大搞“革命样板戏”等,美声唱法在中国跟其他音乐一样基本上发展不大。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都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同时也加大了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在这近三十年的时间中,美声唱法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各音乐学院美声教学方面相继得到不断的完善,许多综合性大学也相
继开办了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并且都设有美声教学,各地艺术培训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他们活跃在美声教学的舞台上,先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他们的学生在中外举行的各种声乐比赛上屡屡获奖。这些歌唱家有的活跃在祖国各大艺术舞台上,有的已经走上世界舞台,在一些世界著名的歌剧院登台献艺。
在各大音乐院校里开设的美声教学课程,其体系来自欧美,其发生训练.教学方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欧美等美声唱法比较盛行的国家而来,有的是随着殖民主义侵略带来的,有的是当时的一些有志青年出国留学,虚心学习,学成归国,在祖国发扬广大。从那时开始,在不断与国外的交流学习中,中国的美声唱法不断得到完善并创新,并从中国的民歌、戏曲等中吸取养分,开始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有中国自己特色的发声演唱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先后成立了沈阳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九大音乐院校,到后来许多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也相继开办了音乐院系,其中美声唱法都成为重要的专业,培养出的美声歌唱家,更是灿若群星,不可胜数。
声乐以演唱为生命和灵魂,以歌手为中心,美声唱法也不例外。美声唱法中国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以一大批中国美声歌唱家的卓越贡献为主题和支持。从“五四”运动到建国前后,我国涌现出第一代美声歌唱家,如应尚能.喻宜萱、李献敏、斯义桂、黄友奎、郎毓秀.周小燕等。他们把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与演唱技巧同中国的民族语言结合起来,根据民族的审美情趣,演唱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歌剧选曲以及抗日救亡歌曲,使美声唱法的“中国学派”初步形成。建国以后,又涌现出了张权.施鸿鄂.李光羲、刘秉义、吴天球等第二代美声歌唱家,他们使美声唱法的中国学派得到长足的发展,以演唱新创作的民族化美声艺术歌曲著称于世。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了第三代美声歌唱家,如程志.杨鸿基、胡晓平、张建一、万山红、梁宁.关牧村、殷秀梅、汪燕燕、郑咏.迪里拜尔、王霞、高曼华、刘维维、廖昌勇、戴玉强等等,可谓群星灿烂。他们把中国美声演唱艺术推向一个高峰,足以与世界顶级的声乐艺术相媲美。
美声唱法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一代代教育家和歌唱家的努力下,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声乐界有了很高的地位。对我国的其他演唱形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歌唱家,有的更是蜚声海内外,在国际舞台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