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研究《风骨》篇述评-文学论文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生周攀来源:原创日期:2012-04-18人气:1183
首先,杨慎对《风骨》篇所提到“情”的地方都进行了圈点,这主要是和他的文学有关的。杨慎的文学观,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主情。他在《升庵诗话》中说:“六经各有体,《易》以道阴阳,《书》以道政事,《诗》以道性情,《春秋》以道名分。”认为不同文体有不同功能,诗歌的功能就在于言情。他继承了我国诗论传统的观点,从诗歌的本源论述了诗歌的抒情特性。
其次,杨慎还对“气”圈点,杨慎的哲学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为“元气者,天地之极”、“万物中皆有元气”,认为“气”是客观存在的,也将物质性的“元气”当作是宇宙最初的本原,构成了天地万物,万物之中都有“气”。但是杨慎的“气”和刘勰所提倡的“气”并不是同一内涵,刘勰继承的是曹丕的“气”,是先天的,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刘勰的“气”是作者在创作时所需要的一种精神状态,而杨慎的“气”却是客观世界的构成基础。
第三,杨慎肯定文采的重要性,因此他又作了如下的圈点。翚翟备色,翾翥百步,肌丰而而力沈也。鹰隼乏采,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乏采,则雉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
刘勰的这段话的意思是只有风骨和辞采兼备才是“文笔之鸣凤”,才是一篇好文章。这里杨慎也是十分赞同他的这一思想的,他在《升庵集》中,提到了朱熹高度评价《大招》一事,朱熹认为“不为词人浮艳之态”、“近于儒者穷理之学”。杨慎却批评朱熹的“无识”,以为“论词赋不当如此”。他认为不同的体裁的批评标准是不一样的:《春秋》文字要求“谨严”,《诗》则要“正而葩(华丽);哲学要穷理”,文学则要“取艳词”。杨慎用了一种很客观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文体,这种思想是很有价值的。
第四,强调继承与晓变的统一。他在《风骨》篇进行如下圈点: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归,驰骛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
在杨慎生活的时代,前后七子倡导复古思想,以唐诗为宗,提倡学习杜甫的诗,“学诗必须学杜,诗至杜子美,如至圆不能加规,至方不能加矩矣。”这种向唐诗学习的思想,日趋恶化,变得由学习而成为剽窃,使得文风不正。杨慎对于这种风气极为不满,“盖窃病近日学诗者,拘束蹈袭,取妍反拙,不若质任自然耳。”针对这种照搬硬抄的文风,杨慎提出了“晓变”的思想,认为诗人应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不同流俗,标新立异,这样艺术才会进步。但是,他在强调“晓变”的思想的同时,还提倡诗须“则古昔,效先王”,学诗要“学乎其上”“上亲风雅”,而不能“学乎其中,日趋其下”。这种继承和“晓变”的思想,是对刘勰的“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思想的一种继承发展。因此,杨慎在读到这段话时,颇有感悟,将其圈点。
其次,杨慎还对“气”圈点,杨慎的哲学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为“元气者,天地之极”、“万物中皆有元气”,认为“气”是客观存在的,也将物质性的“元气”当作是宇宙最初的本原,构成了天地万物,万物之中都有“气”。但是杨慎的“气”和刘勰所提倡的“气”并不是同一内涵,刘勰继承的是曹丕的“气”,是先天的,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刘勰的“气”是作者在创作时所需要的一种精神状态,而杨慎的“气”却是客观世界的构成基础。
第三,杨慎肯定文采的重要性,因此他又作了如下的圈点。翚翟备色,翾翥百步,肌丰而而力沈也。鹰隼乏采,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乏采,则雉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
刘勰的这段话的意思是只有风骨和辞采兼备才是“文笔之鸣凤”,才是一篇好文章。这里杨慎也是十分赞同他的这一思想的,他在《升庵集》中,提到了朱熹高度评价《大招》一事,朱熹认为“不为词人浮艳之态”、“近于儒者穷理之学”。杨慎却批评朱熹的“无识”,以为“论词赋不当如此”。他认为不同的体裁的批评标准是不一样的:《春秋》文字要求“谨严”,《诗》则要“正而葩(华丽);哲学要穷理”,文学则要“取艳词”。杨慎用了一种很客观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文体,这种思想是很有价值的。
第四,强调继承与晓变的统一。他在《风骨》篇进行如下圈点: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归,驰骛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
在杨慎生活的时代,前后七子倡导复古思想,以唐诗为宗,提倡学习杜甫的诗,“学诗必须学杜,诗至杜子美,如至圆不能加规,至方不能加矩矣。”这种向唐诗学习的思想,日趋恶化,变得由学习而成为剽窃,使得文风不正。杨慎对于这种风气极为不满,“盖窃病近日学诗者,拘束蹈袭,取妍反拙,不若质任自然耳。”针对这种照搬硬抄的文风,杨慎提出了“晓变”的思想,认为诗人应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不同流俗,标新立异,这样艺术才会进步。但是,他在强调“晓变”的思想的同时,还提倡诗须“则古昔,效先王”,学诗要“学乎其上”“上亲风雅”,而不能“学乎其中,日趋其下”。这种继承和“晓变”的思想,是对刘勰的“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思想的一种继承发展。因此,杨慎在读到这段话时,颇有感悟,将其圈点。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