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军奋战”到“共同战斗”-社科;我
作者:王艳来源:原创日期:2012-04-23人气:1131
备课是教师对文本分析的展现,是教师智慧的浓缩。备课优,课堂效果佳,教学质量高;备课劣,课堂效果次,教学质量低。可见,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如何攻克个人备课、个人带班讲课这一“堡垒”,走出现在这种“高负担,低效益”的个人备课、个人讲课方式,每位一线教师都在苦苦思索着。上学期,我校要求语文教师首先改变备课方式,即摒弃以往的个人备课方式,采用集体备课方式;其次是改变讲课方式。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
以往是一个教师教整册课文,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如今,一个单元的五篇课文由五位教师执教,感到挺新鲜的。过去“众口难调”是因为只有一个教师教,现在“总有一款适合你”,是因为每个教师有各自的教师风格。学生上过一节以朗诵为主的课,还盼望着下一节上以写作片段训练为主的课;学生上过一节专项训练修辞的课,还盼望下一节上专项训练仿写的课;学生上过一节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的课,还盼望下一节上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的课等等。学生博采众长,得到多个教师的精心指点,学习兴趣能不浓厚吗?
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面对新的课程,教师都知道“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训练员、学生是运动员”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可如何把握新教材,使用新教法常常是束手无策,仅靠个人的单打独斗,苦思冥想,效果不佳。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如备鲁迅的《风筝》一课,我是一连几天都是在细品原文,看各种参考书,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呢:从字词句的理解到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中心,从课后题的训练到《基础训练》的扩展阅读,唯恐有知识点的遗漏。备了几天,上了两课时,一问学生对此课的理解还是半懂不懂,云里雾里一把水,不甚明白。费时多,收效微。可如今实行集体备课,我们语文组的各成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抒已见,各出高招,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本单元是亲情单元,以“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一句为突破口,重点研讨三、四自然段。上课仅用一课时,学生听得明明白白,受益颇多。可见,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明显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教师更有时间与精力把自己的专业向深处研究
以往教师每单元的五篇课文都要认真钻研备课。可如今每位教师只精备一课,只精讲一课,任务是以前的五分之一。教师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自己所备讲的那一课,研究重难点,了解学情,着力打造精品课堂,也有时间与精力去进行教育研究、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师的知识面拓宽了,所备讲的某个专项内容的研究也有深度了。轻松自在而高效,何乐而不为?
四、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
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集体备课为教师交流思想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老教师受年轻人活跃思维的影响,思维也活跃起来了;青年教师喜欢听老教师谈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也逐步丰富起来了;不善于写作的老师向善于写作的老师请教,自己也逐步善于写作了;不善于朗读的老师向善于朗读的老师请教,自己也逐步善于朗读了,等等好处,不胜枚举。集体备课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补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博采众长,教师的教学水平会不提高吗?
五、学校的教科研氛围也逐步浓厚
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优化课堂教学,学校的教科研也必须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科研兴课的战略。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如学生的作文像两座大山压得语文教师喘不过来气,如何改变传统批改作文方式,我们经一番研究摸索出一条学生互相批改,教师省时省力学生获益匪浅的新路子,并撰写一篇操作性极强的论文《打破传统模式,开拓批改新路》,另外还撰写出了《如何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文言文阅读三步法》、《古诗学习四步法》等等实用性极强的论文,这种理性的认识更好的指导了实践,在理论与实践间架起桥梁。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逐步浓厚了。
集体备课、巡回讲课这种“低负担,高效益”的合作方式,好处如此多,每位一线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攻克个人备课、个人带班讲课这一“堡垒”,走出现在这种“高负担,低效益”的个人备课、个人讲课方式,每位一线教师都在苦苦思索着。上学期,我校要求语文教师首先改变备课方式,即摒弃以往的个人备课方式,采用集体备课方式;其次是改变讲课方式。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
以往是一个教师教整册课文,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如今,一个单元的五篇课文由五位教师执教,感到挺新鲜的。过去“众口难调”是因为只有一个教师教,现在“总有一款适合你”,是因为每个教师有各自的教师风格。学生上过一节以朗诵为主的课,还盼望着下一节上以写作片段训练为主的课;学生上过一节专项训练修辞的课,还盼望下一节上专项训练仿写的课;学生上过一节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的课,还盼望下一节上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的课等等。学生博采众长,得到多个教师的精心指点,学习兴趣能不浓厚吗?
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面对新的课程,教师都知道“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训练员、学生是运动员”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可如何把握新教材,使用新教法常常是束手无策,仅靠个人的单打独斗,苦思冥想,效果不佳。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如备鲁迅的《风筝》一课,我是一连几天都是在细品原文,看各种参考书,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呢:从字词句的理解到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中心,从课后题的训练到《基础训练》的扩展阅读,唯恐有知识点的遗漏。备了几天,上了两课时,一问学生对此课的理解还是半懂不懂,云里雾里一把水,不甚明白。费时多,收效微。可如今实行集体备课,我们语文组的各成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抒已见,各出高招,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本单元是亲情单元,以“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一句为突破口,重点研讨三、四自然段。上课仅用一课时,学生听得明明白白,受益颇多。可见,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明显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教师更有时间与精力把自己的专业向深处研究
以往教师每单元的五篇课文都要认真钻研备课。可如今每位教师只精备一课,只精讲一课,任务是以前的五分之一。教师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自己所备讲的那一课,研究重难点,了解学情,着力打造精品课堂,也有时间与精力去进行教育研究、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师的知识面拓宽了,所备讲的某个专项内容的研究也有深度了。轻松自在而高效,何乐而不为?
四、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
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集体备课为教师交流思想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老教师受年轻人活跃思维的影响,思维也活跃起来了;青年教师喜欢听老教师谈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也逐步丰富起来了;不善于写作的老师向善于写作的老师请教,自己也逐步善于写作了;不善于朗读的老师向善于朗读的老师请教,自己也逐步善于朗读了,等等好处,不胜枚举。集体备课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补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博采众长,教师的教学水平会不提高吗?
五、学校的教科研氛围也逐步浓厚
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优化课堂教学,学校的教科研也必须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科研兴课的战略。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如学生的作文像两座大山压得语文教师喘不过来气,如何改变传统批改作文方式,我们经一番研究摸索出一条学生互相批改,教师省时省力学生获益匪浅的新路子,并撰写一篇操作性极强的论文《打破传统模式,开拓批改新路》,另外还撰写出了《如何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文言文阅读三步法》、《古诗学习四步法》等等实用性极强的论文,这种理性的认识更好的指导了实践,在理论与实践间架起桥梁。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逐步浓厚了。
集体备课、巡回讲课这种“低负担,高效益”的合作方式,好处如此多,每位一线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