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学的几点探索-社科论文
作者:姚邓寿来源:原创日期:2012-04-26人气:857
由于民族地区的儿童平时生活中见到的,听到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比较少,参加这方面的学习也少,家庭和社会对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就更少。入学前能画点小花、小草的儿童太少了,对美术方面的知识几乎是空白。因此,给美术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行。
教学中,要给学生讲清楚:美育是研究美的一门科学,美术课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件长期学习的难事。学生不容易理解,必须把他们的思维引向生活,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使他们知晓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充满美。如:同学们穿的衣服、裙子等都是由有一定美术知识的服装设计师精心设计,工人师傅辛勤劳动制作出来的。它的每一个图案的组合,每一种颜色的搭配都有一定的美术价值,都是一件精美的美术作品。同理,例举生活中的其他实例进一步的说明,让学生能全面的理解。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民族地区的儿童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要差一些,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教会他们一些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然后,教他们画简笔画。最后,再教他们画一副画。使学生明确每一副画都是由不同的图形组合而成,再加上不同的色彩就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
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编写的,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但是,有些内容对民族地区儿童有点不适合,教师可灵活地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便于学生理解内容进行教学。如:在教学第四册第六课《海底世界》时,由于偏远山区儿童很少看到过海,即使在电影、电视里见过海,及少数同学可以通过电脑了解《海底世界》的信息,但大多数同学又是一个未知数。我在教学中大胆的将《海底世界》改为《你最熟悉的动植物》。这样学生学起来非常有兴趣,老师一提问学生就争着回答。有的说:“小猫”;有的说:“小白兔”;有的说“苹果树”;还有的说:“大白菜”等等。老师再问:“你能将他们画出来吗?”学生马上争着到黑板上板演。这次,最不爱发言的,汉话都说不好的阿支同学也到黑板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正在吃萝卜。其他同学表现得更是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这堂课上了下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如:在教学第六册第七课《植树》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讲解、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得出:1、植树需要什么工具?2、植树时先干什么,再干什么?3、植完树后,还需要经常做些什么工作?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这种热闹的劳动场面能不能用一副画把它表现出来呢?你准备怎样设计这副画?让学生先口述,然后再作画。通过教师的引导大多数学生不仅能大胆创作,而且想象丰富,作品有一定的独创性。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美术教学中适当渗透思想品德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
教学中,结合所学内容适当渗透思想品德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使学生全面发展。如:在第八册第六课《放学了》这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说出:放学了,你是怎样安全回家的?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同学间要互相帮助,遇到残疾人或老人要主动帮助,尽量安全的早点回家等等。这样有意识的渗透思想品德知识,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又如:第八册第十五课《祖国工匠师的杰出创造》,教学时,教师简单地介绍“唐三彩”是唐朝的工匠师们创造的。是在白色的陶胎上,刷一层无色的釉,再用黄、禄、青三种颜色加以装饰,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唐三彩”。“四羊方尊”是我国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它的造型雄奇,工艺高超,是世界罕见的。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不朽功勋,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使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进行美术教学是多渠道的,从课程的学习到课外活动,从人际交往到社会活动,处处都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美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教学中,要给学生讲清楚:美育是研究美的一门科学,美术课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件长期学习的难事。学生不容易理解,必须把他们的思维引向生活,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使他们知晓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充满美。如:同学们穿的衣服、裙子等都是由有一定美术知识的服装设计师精心设计,工人师傅辛勤劳动制作出来的。它的每一个图案的组合,每一种颜色的搭配都有一定的美术价值,都是一件精美的美术作品。同理,例举生活中的其他实例进一步的说明,让学生能全面的理解。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民族地区的儿童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要差一些,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教会他们一些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然后,教他们画简笔画。最后,再教他们画一副画。使学生明确每一副画都是由不同的图形组合而成,再加上不同的色彩就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
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编写的,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但是,有些内容对民族地区儿童有点不适合,教师可灵活地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便于学生理解内容进行教学。如:在教学第四册第六课《海底世界》时,由于偏远山区儿童很少看到过海,即使在电影、电视里见过海,及少数同学可以通过电脑了解《海底世界》的信息,但大多数同学又是一个未知数。我在教学中大胆的将《海底世界》改为《你最熟悉的动植物》。这样学生学起来非常有兴趣,老师一提问学生就争着回答。有的说:“小猫”;有的说:“小白兔”;有的说“苹果树”;还有的说:“大白菜”等等。老师再问:“你能将他们画出来吗?”学生马上争着到黑板上板演。这次,最不爱发言的,汉话都说不好的阿支同学也到黑板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正在吃萝卜。其他同学表现得更是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这堂课上了下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如:在教学第六册第七课《植树》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讲解、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得出:1、植树需要什么工具?2、植树时先干什么,再干什么?3、植完树后,还需要经常做些什么工作?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这种热闹的劳动场面能不能用一副画把它表现出来呢?你准备怎样设计这副画?让学生先口述,然后再作画。通过教师的引导大多数学生不仅能大胆创作,而且想象丰富,作品有一定的独创性。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美术教学中适当渗透思想品德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
教学中,结合所学内容适当渗透思想品德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使学生全面发展。如:在第八册第六课《放学了》这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说出:放学了,你是怎样安全回家的?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同学间要互相帮助,遇到残疾人或老人要主动帮助,尽量安全的早点回家等等。这样有意识的渗透思想品德知识,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又如:第八册第十五课《祖国工匠师的杰出创造》,教学时,教师简单地介绍“唐三彩”是唐朝的工匠师们创造的。是在白色的陶胎上,刷一层无色的釉,再用黄、禄、青三种颜色加以装饰,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唐三彩”。“四羊方尊”是我国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它的造型雄奇,工艺高超,是世界罕见的。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不朽功勋,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使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进行美术教学是多渠道的,从课程的学习到课外活动,从人际交往到社会活动,处处都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美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