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驾驭历史线索能力的培养-教学论文
作者:龙国忠来源:原创日期:2012-04-29人气:883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很多贫困的孩子都能够进入宽敞明亮的教室接受良好的教育,入学率的确很高,可是,学生的基础我们却不敢恭维,特别是落后的边远地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更不容乐观,因此,压在我们老师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学到应学到的知识,要想不误人子弟,我们就得在教学方法上动脑筋,全身心投入教材教法的研究,积累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尝试和创新,让他们既学得轻松,又能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历史课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驾驭历史线索的能力是学生学好历史的一种重要途径之一。
一、学会理清历史线索。什么是历史线索呢?所谓的历史线索,就是历史的联系,历史线索寓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驾驭历史线索是十分重要的技能技巧。
历史发展上下五千年,中国史、世界史内容浩如烟海,如何才能理清线索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明察。
(一)从历史线索的表现形式看,有长短、远近、纵横、中外结合等。
(二)从历史线索的客体内容看,有社会制度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人物活动的、地点地区的、政党派别的、历史时期的、国家的、朝代的、阶级关系的等等,历史发展过程的每一事件都有原因、经过、结果,都有线索存在。
(三)从历史线索的性质和作用看,有基本线索和非基本线索之分。如: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线索是形成(夏)→发展(商)→繁荣(西周)→瓦解(春秋),其他为非基本线索。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是:形成(战国、秦)→发展(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繁荣(隋、唐、五代、宋、元)→衰落(明、清),其他为非基本线索。又如,世界近代史以后的发展有四条线索,①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②亚非拉的贫穷落后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后来第三世界的崛起,③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④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二、驾驭好基本线索。既然历史线索是历史发展的脉搏,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它的博动作用。
1、用历史线索贯穿重点、要点,提挈整体。如世界近代史中的法国大革命,纵向线索有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武装起义(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1792年8月第二次武装起义推翻君主政体,1793年5月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专政)→反击内外敌人→法兰西第一帝国,这样,拿破仑等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活动线索也隐含其中了。重点明确,结构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掌握。
2、用于体现来龙去脉,活化内在联系
中国古代从夏禹开国到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四千多年的历史龙脉相通,课本中提供的基本线索就是《中国历史纪年表》,此表内容包含①告知王朝绵延顺序和起止时间,展示中国从未间断的历史优特点。②示意地理方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时期。③政权更替个分合过程。
世界近代史中,北美独立战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国家独立,如此事件,抓住基本线索便可理清,其线索是
三、引导学生总结基本线索
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基本线索呢?有三大好处。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掌握知识是教学的落脚点。②有利于巩固知识和训练能力想结合,优化学生历史思维能力。③符合历史教学规律,理清线索可提高教学质量。如:世界现代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本用两课的篇幅来介绍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显得庞杂,不易掌握,但理清线索之后,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其线索和重点是:
德、日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线索:起因 →战争爆发(德国突袭波兰)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战争扩大(英、法、美、苏等卷入战争)→战争转折(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战争结束(德、日投降)。
(2)与线索体现的战场形势想促进的国际会议:苏、中、美、英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战与会的过程就是轴心国瓦解败亡的过程。
学会理清历史线索,善于驾驭历史线索,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一、学会理清历史线索。什么是历史线索呢?所谓的历史线索,就是历史的联系,历史线索寓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驾驭历史线索是十分重要的技能技巧。
历史发展上下五千年,中国史、世界史内容浩如烟海,如何才能理清线索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明察。
(一)从历史线索的表现形式看,有长短、远近、纵横、中外结合等。
(二)从历史线索的客体内容看,有社会制度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人物活动的、地点地区的、政党派别的、历史时期的、国家的、朝代的、阶级关系的等等,历史发展过程的每一事件都有原因、经过、结果,都有线索存在。
(三)从历史线索的性质和作用看,有基本线索和非基本线索之分。如: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线索是形成(夏)→发展(商)→繁荣(西周)→瓦解(春秋),其他为非基本线索。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是:形成(战国、秦)→发展(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繁荣(隋、唐、五代、宋、元)→衰落(明、清),其他为非基本线索。又如,世界近代史以后的发展有四条线索,①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②亚非拉的贫穷落后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后来第三世界的崛起,③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④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二、驾驭好基本线索。既然历史线索是历史发展的脉搏,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它的博动作用。
1、用历史线索贯穿重点、要点,提挈整体。如世界近代史中的法国大革命,纵向线索有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武装起义(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1792年8月第二次武装起义推翻君主政体,1793年5月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专政)→反击内外敌人→法兰西第一帝国,这样,拿破仑等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活动线索也隐含其中了。重点明确,结构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掌握。
2、用于体现来龙去脉,活化内在联系
中国古代从夏禹开国到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四千多年的历史龙脉相通,课本中提供的基本线索就是《中国历史纪年表》,此表内容包含①告知王朝绵延顺序和起止时间,展示中国从未间断的历史优特点。②示意地理方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时期。③政权更替个分合过程。
世界近代史中,北美独立战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国家独立,如此事件,抓住基本线索便可理清,其线索是
三、引导学生总结基本线索
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基本线索呢?有三大好处。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掌握知识是教学的落脚点。②有利于巩固知识和训练能力想结合,优化学生历史思维能力。③符合历史教学规律,理清线索可提高教学质量。如:世界现代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本用两课的篇幅来介绍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显得庞杂,不易掌握,但理清线索之后,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其线索和重点是:
德、日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线索:起因 →战争爆发(德国突袭波兰)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战争扩大(英、法、美、苏等卷入战争)→战争转折(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战争结束(德、日投降)。
(2)与线索体现的战场形势想促进的国际会议:苏、中、美、英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战与会的过程就是轴心国瓦解败亡的过程。
学会理清历史线索,善于驾驭历史线索,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