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历史细节与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作者:郑青青来源:原创日期:2012-04-30人气:869
历史充满着魅力,在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丰富多彩,扣人心弦的活剧。人们总是会想以前的人们是怎样的?是如何生活的?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国家是怎样来的……应该说历史课堂是学生了解历史、知道过去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对学生充满吸引力的地方。然而历史的魅力并不等于历史课的魅力,实际上,很多学生对历史课并没有好感。有的学生认为历史课是枯燥的纯粹的“背诵课”,想学好却力不从心;有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无聊且难学,认为历史老师无非都是在照本宣科,毫无可听之处。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现在社会上《百家讲坛》、《明朝的那些事儿》等一些节目、书籍,却受到大众的热烈欢迎。这种对比促使我思考:怎样将历史的魅力变成历史课的魅力呢?使学生对之有强烈的兴趣。
为什么《百家讲坛》会那么火呢?经过观察我发现每位演讲者都很注重历史细节的描述。通过细节使人物真实、鲜活,有灵魂。在历史细节的描述下,听者仿佛时空变幻,自己也投身在历史场景之中,和历史人物一起感受着时代跳动的脉搏。而我们的历史课堂却恰恰少了历史细节的支撑。我们的课堂往往提炼过多,议论过多,大量丰富的细节却湮没在时间、地点、知识体系中,结果让历史课堂离学生越来越遥远。学生丧失了学习生活中原有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愉悦。
细节还往往具有启发性,通过细节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所以我们要敏锐地捕捉生动的细节信息,微观地切入和描述,以小见大,在学习过程中欣赏、感悟和提升,让学生真正感受历史课的魅力。
二、问题的解决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抓住细节、运用细节呢?笔者认为教科书受篇幅的影响,往往言简意赅,提纲挈领。教科书既是“教本”又是“学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课书资源抓住历史细节,使学生充分感悟历史。此外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教科书以外的内容来补充课程资源。
1、细节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第一个任务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喜欢上历史课。学生如果对学习历史的不感兴趣,其他的也就失去了依托。在历史课堂中,教师有要展现给学生生动详实的细节,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引人入胜。使学生能主动进入历史课堂,有对历史探究的原动力。
例如在学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一单元的第二课外交关系得突破”时。我在一开始上课就给学生展示了教材上的一幅照片,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联大通过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开怀大笑的照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之后我介绍了一下照片的一些情况: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因为照片中乔冠华的表情是很夸张的,给人的视觉冲击非常大。所以学生就一下子被吸引了。同时学生也会马上质疑:什么事笑得如此开心?这时我适时设问:为什么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大笑?当然学生会马上从课文中获取答案: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图片是无声的,但图片所带来的情感的渲染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就在现场。这会使他们产生与乔冠华有相同的感受:为我们的国家高兴、自豪。新课导入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后,学生自然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好感,有求知欲。(学生自然会探究相关的新课内容)。
2、细节能创设情境,感悟真实。在历史课堂中会有这样的现象,对教师的设问学生或者无所适从,或者偏离主题。这主要是学生与历史有距离感,学生没有感悟到历史。我们可以在平常教学中,精心挑选一些历史细节知识,利用历史细节来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思维的主动参与,培养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农业这一课的都江堰的内容时,如何能使学生理解其巧妙的设计,感悟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典范的地位。教师先带领阅读书上资料卡片中司马迁关于李冰开凿都江堰的的史料记载,知道是李冰开凿出来的。那么李冰是如何开凿的呢?向学生展示陈都平原的地图,设问从地势地形看古人为何选址在都江堰市?都江堰选址这个细节对学生来说既有感兴趣又有一定的思考性,因此学生就会进入情境,调动思维积极探究。学生各抒己见,罗列各种方法,课堂思维活跃,讨论热烈.最后学生得出了古人采用的最科学的方法:用火烧热岩石,冷水浇灌。古代的人们用这种方法来开凿峭壁上的岩石,要用多大的人力和物力啊!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修筑水利工程的艰辛,对我们的祖先充满敬佩之情。把握历史细节,让细节成为开放的有效的课程资源。
3、用细节来理解教材。诚如我前面所说的,历史是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但囿于篇幅的限制,课本往往是高度凝炼、概括的语言。言简意赅是对课本编写者的要求,但教师又如何把它传授给阅历甚浅的学生呢?须知,对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历史都发生在遥不可及的年代,过程性的叙述是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的,特别是一些结论性的语言,学生读起来更是形同嚼腊。历史失去了鲜活。从信息的性质上讲,细节有一种活的属性,这在信息传递时最容易被接受,又不容易被遗忘。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细节解决在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使教学得到升华和深化。
文艺复兴这块内容最主要的是人文主义的理解,教材只有一些结论性的语言和一些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带领学生解读文艺作品,才能感受到那激动澎湃的时代脉搏,理解那挣脱枷锁的思想解放。细节的作用举足轻重。
4、细节点燃思想的火把,升华情感。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历史是一门有科学的史实,又有人文的情感,充满智慧与感情的学科。如何让我们的历史课堂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呢?历史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选用恰到好处的细节启迪学生的思想,让历史情感在课堂流淌。
三、历史细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教师要精通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在平时应博览群书,并做个有心人认真收集;勤于思考、注重知识更新。
2、细节运用要注意目的明确。历史细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众多的细节都用上。应当根据教学目标筛选最有价值的细节服务于教学,并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呈现。让历史事件记忆深刻、历史人物丰满、历史情节感人。切不可冲淡教学主题,让历史课成为故事会。
3、细节运用要真实。叶小兵曾说:“有时历史教学中科学性的错误,往往是出在细节上。”如果所选的材料不是真实的历史,那么细节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课堂是严肃的圣地,史学以真实为崇高。在历史细节的选择上切忌为了渲染气氛,有意歪曲史实,凭空想象拼凑,就会失去教学的价值。课堂运用的细节应出自可靠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或摘自权威性著作。
4、对教材要充分利用。现行的历史教科书自身内容也很丰富。就像前面所讲教材中补充文字、图片及图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注释、等都是很好的细节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不必一边放着现成的素材不用,一边要花时间、精力去上下翻腾找材料。
我们每个人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其系统性、逻辑性大多遗忘,留下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例子、生动的趣事或触动心弦的震撼。从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细节对于历史教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历史课堂因细节而熠熠生辉,因细节而魅力无边。我们为何不从现在开始就改变改变我们的课堂呢!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