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春江花月夜》之美-文学论文
作者:王娜来源:原创日期:2012-05-05人气:12928
在争奇斗艳的唐诗百花园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称得上是一朵清丽动人的奇葩,堪称绝唱之作。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牍》中曾给予这首诗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唐诗杂论》)而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唐朝的诗歌讲究声、色、意。声,指的是平仄谐和,追求一种音律之美。色,指的是文字的美,语言的美,是诉之于视觉的。意,指的是深刻的思想,感人的情怀,诗人言志的部分。可以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这三者结合的典范,它使读者从耳、到目、到心都得到了美的享受。
一、意境优美,如梦如画
《春江花月夜》诗题包括了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春是温馨的季节,使一切事物都染上了春的色彩;夜是诗的背景,静谧而又朦胧,使一切事物带上了神秘感;月却提供了一种色调、氛围,把春夜的一切事物都包容在月的光色之中,似白非白,似明非明,清晰而又朦胧。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境界非凡、空明纯美的奇丽画卷。
1、春江月夜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一江春水,江潮浩荡,滚滚而来,仿佛与大海连成一片,气势雄伟。在江海相接处,一轮明月好像从海潮中涌动而出,景象壮观。一泻千万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耀着,没有哪一处春江不照耀着明月的光华。好一派银光闪烁、晶莹澄明的世界!开头寥寥四句就勾画出了一幅春江潮涨,江海相连、明月东升、光照万里的优美壮阔的图画。接着,诗人的彩笔又在这幅画卷上略加点染,把春江月夜图描绘得更加绚丽迷人。随着一江春水的宛转流淌,诗中的画面不断扩大:花草飘香的原野,月光笼罩的花林,雪珠一般的繁花,难以辨认的白沙,弯曲流淌的春水,所有的一切都沉浸在一派如霜似乳的清辉里,梦一般轻盈,沙一般神秘……使人似入梦境,心醉神迷。
2、高楼相思图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思妇孤寂一人,夜不能寐,久立高楼,凭栏远眺。月光如流水泻在高楼之上,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心情烦躁的思妇把帘子卷起,月亮更无遮拦地泻了进来,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可手拂过去了,月光依然还在。也许是月光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吧。思妇凝望皎洁的月亮,脸上泛起淡淡的哀愁,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者对月亮一见钟情。月亮早已成为美的象征,此时再加上高楼、思妇,自然构成了一幅宁静、清幽、纯美的相思图。
二、诗情优美,哀而不伤
面对春江花月夜的如此良辰美景,诗人独立江畔,思潮澎湃……首先诗人把视线聚焦到了这一轮明月上来,“皎皎空中孤月轮”。这自然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那江畔上最初看到这月亮的是什么人?那江月又是何年初照到人身上的?显然,诗人着眼于人生,开始追寻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永恒的宇宙面前,感叹人生的短暂,或及时行乐,或奋发而起,却无法解决这时间对比上的矛盾。比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植的《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的《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而张若虚在此处却感受独特、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体生命有生有死,非常短暂,但一代一代的生命连续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发展链条,是绵延久长的,诗人用群体生命的无限延续性回答了一个令人感伤的宇宙命题。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所以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月光下,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接下来诗人眼前飘过一片“白云”,由此起兴,引出了人世间的离情别绪。然而在这样的美景之下,浓浓的离别相思也化为了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始终透露出一种迷惘、空蒙、柔和的情调,像轻纱掠过,却又萦绕心头。青枫浦上,游子舟远缓缓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的江畔不胜忧愁。玉户楼上,思妇苦苦相思、无限惆怅,这种相思之苦不招自来,挥之不去。写月光在“徘徊”实为写思妇“徘徊”。她之所以感到月光徘徊,那是因为她自己孤单寂寞,心绪不宁,为相思所缠绕。那徘徊楼上的明月,犹如她排解不开的相思之情。“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一“卷”一“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的惆怅和对游子的无限思念。睡梦里,思妇又何时停止了对游子的思念?那痴心的幻想、那埋怨鱼雁的情怀,象江水中的落叶那样激荡,象落叶对花木的依恋,这种情怀如何不美?李泽厚先生曾经在《美的历程》中评价到:“此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三、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春江花月夜》语言清新亮丽,不堆砌辞藻,故作雕饰,亦无宫体诗常见的浓脂厚粉、艳丽词句。即使用典也是巧妙地融典于自己的叙述中,浑然无迹,天衣无缝。诗人还独具匠心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婉转动人,富于美的感受。顶针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清新流畅,琅琅上口。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对偶手法的运用,形成了字句整齐,语言铿锵有力的效果,富有声音上的结构美。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等。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语言寓意深刻,回味无穷。如潮水,潮起潮落有定期,常象征誓言;月亮及月圆,常与团聚有关;青枫浦,指代分手之处;白云,风吹即移,去留无定,象征分别;鸿雁,传说鸿雁能传书信,指代互通消息;捣衣砧,为丈夫洗衣用的搓衣板,指代容易引起思夫的事物。
诗歌逐章转韵,韵律和谐。全诗三十六句,可分为九章,每章均为四句,句句皆七言,故而形式整齐,结构匀称。章与章之间采用逐章转韵法:以平声庚韵起首,中间是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收尾。四句一换韵,韵随情转,平仄相间,形成了高低抑扬、和谐婉转的音乐节奏,构成了回旋起伏似江水般滔滔不绝的气势。另外,叠字联珠的大量运用,也形成了往复回旋、若断若续的效果富有音律上的旋律美。如:“滟滟”、“姣姣”“悠悠”等等。总之,全诗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声情与文情丝丝相扣,婉转和谐,如同一首优美的梦幻曲。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它的巨大艺术魅力在于给人一种全新的美的享受。仿佛自己置身于春夜里,月光下,仿佛看得见海潮的袅袅烟波,闻得着芳甸花林的芳香,听得到游子思妇的深深怅叹。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春江花月夜》美不胜收!
唐朝的诗歌讲究声、色、意。声,指的是平仄谐和,追求一种音律之美。色,指的是文字的美,语言的美,是诉之于视觉的。意,指的是深刻的思想,感人的情怀,诗人言志的部分。可以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这三者结合的典范,它使读者从耳、到目、到心都得到了美的享受。
一、意境优美,如梦如画
《春江花月夜》诗题包括了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春是温馨的季节,使一切事物都染上了春的色彩;夜是诗的背景,静谧而又朦胧,使一切事物带上了神秘感;月却提供了一种色调、氛围,把春夜的一切事物都包容在月的光色之中,似白非白,似明非明,清晰而又朦胧。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境界非凡、空明纯美的奇丽画卷。
1、春江月夜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一江春水,江潮浩荡,滚滚而来,仿佛与大海连成一片,气势雄伟。在江海相接处,一轮明月好像从海潮中涌动而出,景象壮观。一泻千万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耀着,没有哪一处春江不照耀着明月的光华。好一派银光闪烁、晶莹澄明的世界!开头寥寥四句就勾画出了一幅春江潮涨,江海相连、明月东升、光照万里的优美壮阔的图画。接着,诗人的彩笔又在这幅画卷上略加点染,把春江月夜图描绘得更加绚丽迷人。随着一江春水的宛转流淌,诗中的画面不断扩大:花草飘香的原野,月光笼罩的花林,雪珠一般的繁花,难以辨认的白沙,弯曲流淌的春水,所有的一切都沉浸在一派如霜似乳的清辉里,梦一般轻盈,沙一般神秘……使人似入梦境,心醉神迷。
2、高楼相思图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思妇孤寂一人,夜不能寐,久立高楼,凭栏远眺。月光如流水泻在高楼之上,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心情烦躁的思妇把帘子卷起,月亮更无遮拦地泻了进来,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可手拂过去了,月光依然还在。也许是月光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吧。思妇凝望皎洁的月亮,脸上泛起淡淡的哀愁,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者对月亮一见钟情。月亮早已成为美的象征,此时再加上高楼、思妇,自然构成了一幅宁静、清幽、纯美的相思图。
二、诗情优美,哀而不伤
面对春江花月夜的如此良辰美景,诗人独立江畔,思潮澎湃……首先诗人把视线聚焦到了这一轮明月上来,“皎皎空中孤月轮”。这自然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那江畔上最初看到这月亮的是什么人?那江月又是何年初照到人身上的?显然,诗人着眼于人生,开始追寻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永恒的宇宙面前,感叹人生的短暂,或及时行乐,或奋发而起,却无法解决这时间对比上的矛盾。比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植的《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的《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而张若虚在此处却感受独特、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体生命有生有死,非常短暂,但一代一代的生命连续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发展链条,是绵延久长的,诗人用群体生命的无限延续性回答了一个令人感伤的宇宙命题。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所以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月光下,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接下来诗人眼前飘过一片“白云”,由此起兴,引出了人世间的离情别绪。然而在这样的美景之下,浓浓的离别相思也化为了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始终透露出一种迷惘、空蒙、柔和的情调,像轻纱掠过,却又萦绕心头。青枫浦上,游子舟远缓缓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的江畔不胜忧愁。玉户楼上,思妇苦苦相思、无限惆怅,这种相思之苦不招自来,挥之不去。写月光在“徘徊”实为写思妇“徘徊”。她之所以感到月光徘徊,那是因为她自己孤单寂寞,心绪不宁,为相思所缠绕。那徘徊楼上的明月,犹如她排解不开的相思之情。“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一“卷”一“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的惆怅和对游子的无限思念。睡梦里,思妇又何时停止了对游子的思念?那痴心的幻想、那埋怨鱼雁的情怀,象江水中的落叶那样激荡,象落叶对花木的依恋,这种情怀如何不美?李泽厚先生曾经在《美的历程》中评价到:“此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三、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春江花月夜》语言清新亮丽,不堆砌辞藻,故作雕饰,亦无宫体诗常见的浓脂厚粉、艳丽词句。即使用典也是巧妙地融典于自己的叙述中,浑然无迹,天衣无缝。诗人还独具匠心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婉转动人,富于美的感受。顶针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清新流畅,琅琅上口。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对偶手法的运用,形成了字句整齐,语言铿锵有力的效果,富有声音上的结构美。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等。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语言寓意深刻,回味无穷。如潮水,潮起潮落有定期,常象征誓言;月亮及月圆,常与团聚有关;青枫浦,指代分手之处;白云,风吹即移,去留无定,象征分别;鸿雁,传说鸿雁能传书信,指代互通消息;捣衣砧,为丈夫洗衣用的搓衣板,指代容易引起思夫的事物。
诗歌逐章转韵,韵律和谐。全诗三十六句,可分为九章,每章均为四句,句句皆七言,故而形式整齐,结构匀称。章与章之间采用逐章转韵法:以平声庚韵起首,中间是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收尾。四句一换韵,韵随情转,平仄相间,形成了高低抑扬、和谐婉转的音乐节奏,构成了回旋起伏似江水般滔滔不绝的气势。另外,叠字联珠的大量运用,也形成了往复回旋、若断若续的效果富有音律上的旋律美。如:“滟滟”、“姣姣”“悠悠”等等。总之,全诗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声情与文情丝丝相扣,婉转和谐,如同一首优美的梦幻曲。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它的巨大艺术魅力在于给人一种全新的美的享受。仿佛自己置身于春夜里,月光下,仿佛看得见海潮的袅袅烟波,闻得着芳甸花林的芳香,听得到游子思妇的深深怅叹。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春江花月夜》美不胜收!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