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城市建设论文
摘要:本文对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综述。遥感作为一种高效获取信息的手段,其蕴涵的信息量丰富、全天候、信息获取周期短和多光谱特性,在我国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资源;调查;应用
1概述
遥感技术自从六十年代充分准备阶段之后,至七十年代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更广泛地向各个领域探索。1980年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指出“目前人类已进入第三次浪潮即“信息社会”时代”。遥感技术是取得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遥感技术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了。
2遥感和遥感技术的概念
2.1遥感的概念
遥感是利用工作在不同电磁波范围、运行在不同高度和不同类型遥感平台上的技术,连续不断,夜以继日、周而复始地获取以地球表面为主体的遥感数据,对地球表面的各种物体进行探测,把握地球表面物体、现象和过程的变化及其演变过程。
2.3 遥感技术的概念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RST)或称遥感信息系统(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system,RSIS)。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
3遥感图像的处理
3.1遥感图像的判读
对于单波段的可见光、近红外像片,从其色调特征和空间特征来分析判读。
如某市地区的窗口图像,是7波段,因水对近红外光吸收严重,呈深色调,城市地区建筑物对红外光反射比水强,再加上马路上有行树,使得城市的色调比水淡一些,但仍较深。由于眼睛区分灰阶的能力较差,有时看来与水的色调差不多。农田中农作物反射近红外光强,因此呈浅色调。黑白像片可结合空间特性来分析,如城市有一定的规则形状,与水的形状不一样,因此即使色调一样,也能区分开。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图像增强方法,如反差增强能使不同亮度地物间的灰度差拉大,区分类别就较容易,对于空间特征可用边缘增强来突显地物的轮廓。另一种有效的办法是进行密度分割并用伪彩色编码技术来增强图像,因为人眼对颜色差别比灰度差别敏感得多,因此效果要好。
3.2 遥感影像的解译
在现代条件下,遥感解译需要利用各种光学和数字图像处理设备,事先对原始的遥感图像进行加工处理,以便把所需要的信息从中提取出来。经过解译的遥感图像,可以根据需要用人工方法或计算机自动方法制成各种专题图,提供给有关部门使用,或存入计算机,建立必要的数据库。根据所建立的解译标志,在Map GIS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环境下,利用其图形编辑子系统,将前期处理好的图像作为背景,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将外业调绘的图斑界线依据屏幕栅格影像的色调、形状、阴影、纹理、位置、大小等特征,以矢量化建立专题图层的方式,进行地类界线的勾绘,并根据要求将各地类相应地放入点文件(.WT) 、线文件(.WL) 和面文件( .WP) 中。其中点文件( .WT) 主要是根据制图要求不够上图面积的地类图斑,线文件主要包括实际宽度小于30m 的河流、公路、农村道路、水工建筑、道路两旁绿化带等。然后经拓扑重建,各地类图斑相关属性录入,最终生成解译矢量图。为了提高矢量化速度,减少繁缛环节,在解译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大类后小类,先已知后未知,也就是先从整体上把大面积的地类,解译勾绘出来,再往下分解小地类,做到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最后经后期外业调查,在实地调查验证的基础上,对解译矢量图进行最终的修改与调整,从而得到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图。
4遥感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4.1 遥感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意义
首先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对一些大中城市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监测,为国务院出台11号文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主要以现势性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图和地形图为基础调查资料,在与原有土地利用现状图套合对比,并经实地调绘和补充调查,实现对土地利用现状的更新。第三,遥感技术在农村产权调查、城市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等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在农村产权调查中利用航空和航天数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成果精度。
4.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新阶段
遥感由静态到动态,由定性解释到定量调查,是其必然过程。迅速发展的数字遥感和计算机技术,为及时有效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信息提供了更有力的技术手段。
从数据源来说,主要表现为:
1、遥感信息的空间同步但时间不连续的弱势正在逐步得到改变,遥感信息已经系列化。
2、遥感信息空间分辨率的多层次化,使得遥感信息的大面积观测内容更加细致。
3、遥感影像的光谱分辨率也呈现出层次化的特点,总体趋势是光谱分辨率越来越高,为土地利用调查中的高精度光谱分析提供了基础。
4.3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城镇地籍更新调查
在城镇地籍更新调查中,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法,制作城镇地籍图和地籍影像图,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全市城镇地籍管理及应用信息系统网络,有利于更好地使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权属管理,落实各项土地严管措施,强化集约用地。
4.4利用遥感技术配合土地执法检查
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执法检查,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加强土地规划、计划管理和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重点城市土地违法行为,是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的重要措施。遥感监测与土地执法检查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及早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别能够及时发现因执法监察不到位而隐漏的以及因交通不便不易通过巡查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尽可能地杜绝违法用地现象的发生。
4.5 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
随着RS和GIS技术在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中的广泛应用,基于遥感的土地调查监测数据的处理和提取技术也日趋完善。
首先在计算机识别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中发展了“基于土地利用图斑单元的变化自动检测方法”。其次,通过多年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和实践,总结提出或发展了一系列可行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如差异主成份法、多波段主成份变换法、主成份差异法、分类后比较法、异常光谱检测法等。
5 结束语
遥感已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信息支撑,成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产品。我们要在未来加快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以及防灾减灾高技术成果转化和综合集成,建立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国家和地方灾情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
参考文献
[1] 郑威. 资源遥感方法与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2] 周萍.卫星遥感技术在内蒙多伦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梅安新,彭望,秦其明. 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
[4] 李德仁,郑肇葆. 解析摄影测量学.测绘出版社.北京:1992
[5]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