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琴弹奏中的基础训练-黄河之声论文
摘要:钢琴弹奏的基础训练(也就是“基本功”)是钢琴弹奏中的重中之重。它为学好钢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盖楼一样,只有基础打好了,楼房才能坚固,建筑在沙漠上的楼房,很快就会歪倒。本文针对钢琴的弹奏者在学习阶段和演奏实践中的基础训练问题,从五指训练及触键,和弹奏中的放松这两个方面,论述了钢琴弹奏中基础训练的具体方法和要领。
关键词:钢琴;基础训练
无论是在钢琴的教学中,还是在表演或考级中,当学生一上手就是一串漂亮的音阶琶音,他们弹得流畅均匀,表示学的很正规很严格。有了好的基本功,弹奏练习曲、乐曲是不会有大的出入的。还有一些学生,基本功很差,指法不规范,节拍不稳,手臂乱颤,手指软弱,速度很慢。平时只想弹些乐曲,不重视基本练习,很少按部就班地认真练习,这样只能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
钢琴弹奏中的基础训练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我们应该知道钢琴弹奏技术难度大,范围很广,而且其中主要技术就是五指触键和音阶琶音。试分析一下乐曲,基本上主要的技术都体现在指尖触键和音阶式的跑动中,所以只要把这些基本功练好了,其他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关于钢琴五指训练及触键问题
钢琴弹奏的第一线工作是由手指完成的。手指是弹琴的最主要的部分,五个手指都有它们各自的作用。在基础训练中,五指练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首先是手掌和手指尖的支撑,就好像是在盖房子时要先架一个很牢固很好的框架。手掌的姿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手型对于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手型的基本要求是:
1、整个手部呈半圆型,(即整个手臂下垂时手部的自然姿势)。手指自然弯曲同手掌一起构成一个半圆型,呈空握球状。
2、掌骨关节(通常称第三关节)及所有手指关节都应凸起,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掌关节)不得塌陷。掌关节是整个手部的最高点,好像“屋顶”一样,要特别注意。
3、双手的四指、五指要“站”正,要做到这一点,需将双手略向里(大拇指方向)倾斜些。
4、手指触键的基本位置应取在白键与黑键距离的大约三分之一处。当触按黑键时,整只手应向黑键位置前挪,手指应弹奏在黑键前端位置。
5、五个手指应自然松开,在五度内应该一个手指对一个琴键。
在弹奏过程中,手指的动作应注意:
1、弹下去的手指要站立在琴键上,指尖勾好了,不弹的手指要放松,保持自然下垂,掌关节要撑好了,并且两个手指的动作是同时同步的交换进行。
2、三指弹下去的时候,二、五指在上面形成相互的水平状,手指不能往下压。
3、弹奏单音的时候手臂手腕放松,让手指把它们撑起来,力度全部集中在所弹的手指尖上,并且要跟着手指的变动而转移力度。一定要注意五指,因为五指是最难解决的手指,稍有不注意就会忽视,会影响整个乐曲的演奏,影响整体的音乐美感。弹奏双音、和弦时指尖要硬一些,整齐,提手腕,借手腕的力把音弹下去。
4、掌关节与手臂大体上与钢琴基本形成水平状,手腕比掌关节低一点,比肘部的最高端低一点。
5、大指的运用:大指在演奏的时候,应在二指弹下去时同时同步的向手心收拢,弹完二指时,大指继续向内收拢,手要横向移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钢琴艺术中,美妙悦耳的声音与手指触键时使用力量的来源、力度的支配、触键的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手指、手腕、手臂的力量协调运动的发力之源来自腰部,换言之,腰部力量是钢琴弹奏的发力之源。但腰部力量不可能直接作用于琴键,腰部力量是通过对背部、双肩、双臂、手腕、手指的瞬间传送来完成弹奏的,这种力量传送的是否协调,是钢琴产生良好弹奏效果的关键。在传力方式上可以这么说,没有手指的支撑传力,就没有钢琴的弹奏可言。事实上,支撑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音质、音色、音量。换句话说,仅仅改变弹奏的手的支撑度就可以改变声音。从技术上讲,弹奏的手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触键手指指尖的软硬程度;手指各关节的牢固程度;手腕以何种方式发挥富有弹性的支撑调节作用。从用力方式上来说,用力方式是影响触键速度的最直接的因素。
作为触键技巧,注意讲究触键速度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调节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从手指、手到肘部,大臂乃至全身,运用不同力量来改变下键的速度。2、通过训练有素的手指肌肉力的运用,以及与重力运用的恰当配合,来改变下键速度。3、利用手指离键的不同高度触键,提供改变下键速度的条件来改变声音效果。手指离键越高,触键的力度也就越大。4、变化手指离键速度,对声音的延续及共鸣发生影响,也会带来声音效果的变化。5、改变触键的用力方式,如垂直纵向、水平横向、斜向、或往里推,往外拉等等来改变下键的速度。
在钢琴演奏中,正确的触键至关重要,由于声音的音量、音质、音色的不同,所以触键的用力部位也不同,但必须各部位协调运动,这样演奏出来的声音才能扎实、悦耳,“钢琴是一百件乐器,不是一件乐器”,这充分说明了钢琴具有丰富绚丽的音响,如何恰如其分地演奏出不同强弱层次的音响,应在钢琴的触键上下功夫,使用不同的力度,不同的用力方式,不同的传力方式,定能弹奏出美妙的声音。
二、在钢琴弹奏中的放松问题
在规范的钢琴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学会“放松”,尤其是在初学阶段。那么什么是“放松”呢?放松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松懈下来的放松,就好象疲劳后躺在床上休息,全身完全放松,一点儿都没有用力。另一种是有控制的放松,也就是说运动中的放松。弹钢琴应采用第二种放松,即松而不懈。由于钢琴的弹奏不是只靠手指,而是要从手指、手、手臂、肩到整个躯体都要放松。一位钢琴家曾说过:“钢琴弹奏时的手不应该像木棍一样僵硬,也不能像烂布那样松软,应该像弹簧那样有弹性。”如果任何一个部位出现了紧张状态,力量就不能畅通无阻的传到指尖,就会影响弹奏的声音质量。因此“放松”在学习钢琴的全部过程中,是每时每刻都要十分注意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学会放松是演奏钢琴的关键,也是学习钢琴的第一步。
在初学阶段,正确掌握弹奏的基本姿势和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放松。要学会放松就要形成良好的坐姿。从开始学琴起,就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坐姿规范的标准和要求,规范的坐姿是保持小臂与键盘平行的位置。身体坐直,不要向后倒。臀部要稳固的坐在琴凳中部靠前三分之二的地方,以便身体灵活。随着弹奏水平的提高,对力度、速度、情绪变化的要求越来越多,身体也要放松的随着手臂的运动、音色的变化而调节。有了良好的坐姿就给放松自如的弹奏打下了基础。要学会放松还要正确的掌握手臂的弹奏姿势。正确的姿势其实是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掌握了正确的弹奏姿势也就达到了放松的要求。
另外,在弹奏中,如有不正确的弹奏方法,也会造成紧张的现象,如弹奏时不是靠抬高手指,把音弹下去,而是用手腕下压的力量。手指不抬直接弹下琴键去,这些错误的弹奏方法,不仅使本应松弛的手腕变得僵硬,还影响了手指的自由活动能力,造成前臂的肌肉紧张,会感到热胀、酸痛,无法很好的完成乐曲弹奏。
弹奏中,避免一些多余的、没有意义的动作,有利于放松。在弹奏音阶、琶音时,手腕和手指都要随着手指的转换而转移位置,尤其在琶音上行时,大拇指弹完后,应立即向其他手指靠近,而不应该用力向外伸张,以免造成大拇指及手掌肌肉紧张。同样,在琶音下行时,小拇指也应迅速向其他手指靠拢,以免过分伸张造成肌肉僵硬。有些学生,弹琴时总是把小拇指高高的翘起,这也造成了手部肌肉的紧张。在弹奏过程中,暂时不需要弹奏的手指,应该处于很自然的放松状态,而不应该增加额外的负担,分散了大脑对需要弹奏手指的注意力,也会影响手指弹奏声音的质量。因此,在弹奏中,手指的动作应尽量简单明确,以免造成多余的紧张。
手指触键后应立即放松,使声音富有弹性。钢琴的声音是一触即发的,当琴槌击弦的一霎那,声音就会发出,因此手指触键要很快地抓住一霎那这一个“点”,我们叫它“发音点”。声音一旦发出,手指就要立即放松,不要再用力挤压琴键,使声音发硬、发闷、很难听。另外,弹完一个手指没有放松,就接着用力弹下另一个手指,由此循环往复,手指肌肉得不到放松就会变得僵硬,严重的会导致肌肉受损。这种弹奏方法不仅自己很费力,而且也影响了声音的质量和音乐的流畅。所以,我们在一开始的学习中,就应该让学生注意手指要很快的触键,然后马上恢复自然放松状态,避免造成肌肉紧张。
钢琴的基础训练,是钢琴演奏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学琴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只要在最初的学习中打好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一路畅通。
参考书目:
[1]《钢琴演奏之道》 赵晓生
[2]《论钢琴演奏》 约·霍夫曼
[3]《怎样教孩子学好钢琴》 太田惠子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