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体育艺术类专业音乐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究

作者:成都理工大学—文烨、四川音乐学院—廖恒来源:《大舞台》日期:2012-07-23人气:1041

摘要:以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学生开设音乐课程是否必要为研究目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就体育艺术类项目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体育艺术类专业自身发展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等方面作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音乐教育;课程建设

1 研究目的

体育艺术是指在音乐伴奏下把体育、艺术、音乐、文化与技能等有机融合。体育艺术类专业是集体育、艺术、音乐、文化、技能、表演于一体,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神情表现反映音乐的内涵,诠释某种思想感情、历史文化、时代精神,给观众视听觉带来完美享受的一门新兴专业。该专业重在培养具有体艺并蓄、技艺兼容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主要的特点是体育艺术与音乐贯穿训练和表演的始终。

体育艺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音乐素养决定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体育艺术配乐的特征及其结构特点,并能通过动作准确表达不同乐曲给予其不同的情感感受和动作感受。相反,音乐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将体育艺术与音乐的内在美自然流露在动作中,表现为身体、技术与音乐节奏不相适应,艺术表现干瘪无味。体育艺术与音乐二者不可分割、密切相关、紧密相融。可以说音乐是体育艺术的生命和灵魂,体育艺术是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

2 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笔者在知网查阅相关文献58篇,详读艺术问题(苏珊·朗格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课程流派研究(张华等著)专著5部;对六大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2008级、2009级两个年级840名学生的音乐人文知识、基本乐理知识和体育艺术类项目音乐方面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为738份,有效回收率为87.86%。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演绎、逻辑推理和科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音乐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不仅应该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更应该具有优秀的运动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出色的艺术素养,而音乐艺术正是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掌握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情况,笔者对我国六大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08、09级随机选取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

3.1.1学生对音乐人文知识的认知度分析(表1)

表1 六大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08、09级学生音乐人文知识了解情况调查统计表(N=738)

选    项

人数(人)

百分比(%)

1.平时喜欢听中国传统音乐

31

4.2%

2.平时喜欢听西方古典音乐

9

1.2%

3.平时喜欢听流行音乐

707

95.8%

4.能听出多声部音乐的主旋律

111

15%

5.不能听出多声部音乐主旋律

627

85%

6.能分辨出西方交响乐主要是什么乐器演奏

61

8.3%

7.不能分辨出西方交响乐主要是什么乐器演奏

677

91.7%

8.熟悉的西方音乐家在5位以上

31

4.2%

9.熟悉的西方音乐家人数3位到五位

154

20.8%

10.熟悉的西方音乐家人数1-2位

523

70.8%

11.听过的中国音乐作品5首以上

277

37.5%

12.听过的中国音乐作品5首以下

461

62.5%

13听过的西方音乐作品5首以上

234

31.7%

14.听过的西方音乐作品5首以下

504

68.3%

表1显示,尽管100%的学生都表示“喜欢音乐”,但从学生们选择平时最喜爱听的音乐作品来看,95.8%的学生选择流行音乐,85%的学生不能听出多声部音乐主旋律,大部分不熟悉音乐作品。

3.1.2学生对基本乐理知识的认知度分析(表2)

表2 六大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08、09级学生基本乐理知识了解情况调查统计表(N=738)

选    项

人数(人)

百分比(%)

1.会识简谱

61

8.3%

2.会识五线谱

24

3.3%

3.不会识谱

652

88.3%

4.能分清不同节拍强弱规律

277

37.5%

5.不能分清不同节拍强弱规律

461

62.5%

6.会划分乐句、乐段

61

8.3%

7.不会划分乐句、乐段

677

91.7%

调查显示,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缺乏相关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众所周知,音乐课只有在中小学的时候才有,而中小学师生“重理轻艺”的偏差思想导致这一阶段学生的音乐知识几乎为零。许多学生不知“五线谱”为何物,他们或者学了几首歌,或者通过电视等传媒自学了些流行歌曲。甚至有的中小学根本就没有开设音乐课,致使大部分学生不懂节拍强弱规律,难以划分乐段、乐句也就不足为怪了。如果到了大学仍然不能开设音乐教育课程,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岂能不差?

3.1.3 学生对体育艺术类项目音乐的认知度分析(表3)

表3 六大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08、09级学生体育艺术类项目音乐了解情况调查统计表(N=738)

选    项

人数(人)

百分比(%)

1.完全了解体育艺术类项目音乐特点

0

0%

2.了解一些体育艺术类项目音乐特点

559

75.8%

3.一点都不了解体育艺术类项目音乐特点

179

24.2%

4.会剪辑音乐

61

8.2%

5.不会剪辑音乐

678

91.8%

表3显示,没有一个学生完全了解体育艺术类项目音乐特点,75.8%的学生了解一些,24.2%的一点都不了解,91.8%的不会剪辑音乐。在体育艺术类专业项目的教学、训练、表演的音乐选择时,剪辑音乐至关重要,属于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3.2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师生音乐素养及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2.1 学生音乐教育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在我国六大体育院校教育工作和课程设置中音乐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和得到开展,体育艺术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而对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没有进行系统培养。尽管大家都认识到音乐在体育艺术类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尽管也有少数体育艺术类专业教师撰文强调音乐知识教学在体育艺术类专业中的重要性,尽管个别院校或多或少有过音乐鉴赏课,但由于目前六大体育院校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音乐师资力量薄弱、没有进行音乐知识教学和形成音乐课程体系等原因,导致学生总体音乐知识贫乏、音乐文化素养残缺、编排时音乐选择和表演中节奏掌握不到位等现象。这种现状不得不让人担忧,其结果也将大大削弱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塑造。

3.2.2 教师音乐素养现状

体育艺术类专业教师是该专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的同时,还兼任了“艺术编导”工作,其音乐素养的高低自觉不自觉地从动作示范、语言表达、组合编排中显露无遗,也无疑会影响学生对动作、音乐、美丑的理解与态度。在调查六大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教师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常常将音乐作为“节拍器”,根本不会将音乐的韵律和美感融入动作编排之中。当然,也有少数教师能够领会和解析音乐内在的美,能教授学生体验细微的音律变化和整体意蕴,并赋予技术动作特有的灵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知识的教学是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体育艺术类专业教师必须重视音乐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

3.3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开设音乐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3.3.1 体育艺术与音乐的内在联系奠定了二者相互依存的理论基础

音乐和体育尽管形式与特点有很大的差异,但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音乐和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各项目相辅相融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就有以“击刺之法”配以音乐的武舞,称为“舞象”;而东汉墓中出土的绘有伴唱伴奏的“蹴鞠舞”的西汉帛画以及乐舞杂技陶俑,说明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已有配乐体操。到了唐朝,有秦王破阵舞,舞者120人,披甲执战,声韵铿锵,舞技惊人,成为当时最负盛誉的乐舞,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持轻器械的配乐团体操[1]

3.3.2 音乐是体育艺术类专业教育的客观需要

高等体育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担负着体育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每年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将充实到各级各类学校、文艺表演部门、休闲娱乐会所及健身俱乐部,成为教师、教练或者体育文化产业者,承担教学与表演工作,不但要学会教授技术技巧,还要学会选择音乐,并将一套完整的动作配以音乐,二者必须完美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表演效果。体育艺术类项目因此而有别于体育比赛中无音乐伴奏的单纯表现动作以及技艺的运动项目,只有将其真正融入音乐才可能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人们对音乐的感悟,宣泄内心的情感。

3.3.3 音乐课程建设是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正如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所说的:“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是从广泛的意义的角度理解,包括思维、感情和外显的行动,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就是要确认教育机构力图产生的、学生行为模式中所需要的变化[2]。学生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主体;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措施。体育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和培养人的艺术表现力。目前,六大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由于偏重动作技能的训练,造成了艺术素养缺失。

4 结论

1)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音乐人文知识、基本乐理知识和体育艺术类项目音乐方面掌握情况整体较差,学生的音乐知识较匮乏,音乐文化素养残缺,编排时音乐选择和表演中节奏掌握很不到位。有的学生在练习或比赛中能较好地表达音乐内涵,但音乐知识掌握不够也限制其发展,使其不能更好地利用音乐来表现自己。

2)体育院校大多对体育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育重视不够,音乐师资力量薄弱、没有进行音乐知识教学和形成音乐课程体系,仅有个别院校的体育艺术类专业象征性地开了音乐鉴赏课程。

3)体育艺术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体育艺术的灵魂,体育艺术反应音乐的内涵,是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两个不同的艺术融合在一起就能给观众视觉及听觉带来美的享受。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课程中设置音乐课程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叶国仓,等.增强学生音乐素养 提高体操教学质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1:57-58.

[2]张华等.课程流派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