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东安岩金矿床控矿因素浅析-科技论文
作者:姜迎久来源:原创日期:2012-08-17人气:895
NNE向展布的库尔滨壳断裂在矿区内转为NE向展布,控制了乌底河火山断陷盆地的展布。沿隆起带库尔滨壳断裂上盘即SEE盘的次级断层发育。东安金矿床即位于此断裂的上盘。断裂形成深度大,具多期活动性,从而使金丰度较高的岩浆分异出的成矿流体在上侵过程中多次萃取古生代基底中成矿物质,为成矿提供物源和热源,为控岩导矿构造。
2.控矿断层
为库尔滨壳断裂的次级断层,主要为NNE向,次为NNW、NE向,前者为张扭性,后二者为压扭性,具体表现为前者充填的热液石英岩普遍发育晶洞、晶簇构造,而后二者以细粒、隐晶质结构为主,晶洞、晶簇构造少见。断层为成矿热液萃取成矿物质和沉淀提供有利空间,金矿体多赋存于其中,且其规模与矿体成正相关关系,断层的转折部位一般矿体厚度变大,品位变富。下面以控制5号矿体断层为例阐述其控矿特点。
控制5号矿体断层:长>1200m,宽1-25m,延深>358m,均为热液石英岩充填。地表至185m中段分布于潜流纹岩与中粗粒碱长花岗岩接触带,向深部分布于中粗粒碱长花岗岩中。走向315°-0°,倾向225°-90°,倾角70°-89°。总体特点为:由近SN走向的陡立东倾斜,变为近直立,再变为NNW-NW向的陡立西倾斜。控制了含矿热液石英岩及细粒碱长花岗岩和隐爆角砾岩带的展布。断层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呈波状展布,在产状的变化(波状张开)部位矿化富集。5号矿体沿走向上,以中部12-28线矿体产状变化部位,矿体厚度和品位俱佳,在垂向上,以225m中段产状变缓部位,矿体厚度和品位俱佳,详见表1。
(二)节理裂隙
为次要控矿构造,有利于含矿热液在运移过程中从围岩萃取成矿物质并沿其运移、沉淀成矿。
三、岩浆岩控矿
该矿床内的矿体主要分布于各期侵入岩或侵入岩与中燕山晚期次火山岩或隐爆角砾岩接触带中,且与次火山岩的规模成正比。在早白垩世光华组火山岩中亦有少量分布,但普遍规模不大或矿石品位均低于工业品位。
(一)侵入岩控矿
1.提供部分成矿物质
碱长花岗岩是上地幔分熔的、出熔百分比低的弱碱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地壳物质而形成,其来源较深,且在上升过程中同化混染含金基底,金丰度值较高。
2.矿化有利围岩
碱长花岗岩主要呈岩株状,多沿NE向、近SN向断裂侵入,且岩石脆性大,断裂的复活和多期活动易使其破碎,形成良好的赋矿空间;细粒碱长花岗岩受断层控制明显,呈岩脉产出。以NNE向为主,NE、NNW向次之,与矿体有密切的同空间关系,其结构致密,对矿液迁移起隔挡作用,利于矿液和矿质在其边部聚集。
(二)次火山岩控矿
1.时间上相近
容矿火山-侵入岩的Rb-Sr全岩测年结果与矿石的相近,表明成矿与火山侵入活动近于同时发生。
2.空间上相依
区内的物化探异常、矿化蚀变带、矿体均沿火山-侵入岩带分布,尤其是沿次火山岩内外接触带展布,指示成矿与火山-侵入岩有同空间关系。
3.提供成矿物质
容矿火山-侵入岩由光华组及与其密切伴生的次火山岩组成。受F1岩石圈断裂及其次级库尔滨壳断裂(F3)控制,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其中与金关系密切的亲硫、亲铜元素含量高于地壳克拉克值,岩浆在上侵过程中还同熔金丰度值高的基底岩石,使金进一步富化。为金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其规模与矿体规模成正比关系。
4.提供热源
矿石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早期含矿流体温度较高,为300-360℃,盐度亦较高,一般>7%,而早期热液对围岩的蚀变作用强烈,形成金的第一个矿化阶段。结合矿体与火山-侵入岩密切的时空关系,表明热源及早期热液来自火山-侵入岩。
5.金沉淀的有利地球化学障
潜流纹岩、流纹质隐爆角砾岩等酸性次火山岩中富含长石类矿物,其在热液蚀变形成绢云母化的过程中,游离出多余的SiO2而形成石英,并伴随金矿化富集。
2.控矿断层
为库尔滨壳断裂的次级断层,主要为NNE向,次为NNW、NE向,前者为张扭性,后二者为压扭性,具体表现为前者充填的热液石英岩普遍发育晶洞、晶簇构造,而后二者以细粒、隐晶质结构为主,晶洞、晶簇构造少见。断层为成矿热液萃取成矿物质和沉淀提供有利空间,金矿体多赋存于其中,且其规模与矿体成正相关关系,断层的转折部位一般矿体厚度变大,品位变富。下面以控制5号矿体断层为例阐述其控矿特点。
控制5号矿体断层:长>1200m,宽1-25m,延深>358m,均为热液石英岩充填。地表至185m中段分布于潜流纹岩与中粗粒碱长花岗岩接触带,向深部分布于中粗粒碱长花岗岩中。走向315°-0°,倾向225°-90°,倾角70°-89°。总体特点为:由近SN走向的陡立东倾斜,变为近直立,再变为NNW-NW向的陡立西倾斜。控制了含矿热液石英岩及细粒碱长花岗岩和隐爆角砾岩带的展布。断层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呈波状展布,在产状的变化(波状张开)部位矿化富集。5号矿体沿走向上,以中部12-28线矿体产状变化部位,矿体厚度和品位俱佳,在垂向上,以225m中段产状变缓部位,矿体厚度和品位俱佳,详见表1。
(二)节理裂隙
为次要控矿构造,有利于含矿热液在运移过程中从围岩萃取成矿物质并沿其运移、沉淀成矿。
三、岩浆岩控矿
该矿床内的矿体主要分布于各期侵入岩或侵入岩与中燕山晚期次火山岩或隐爆角砾岩接触带中,且与次火山岩的规模成正比。在早白垩世光华组火山岩中亦有少量分布,但普遍规模不大或矿石品位均低于工业品位。
(一)侵入岩控矿
1.提供部分成矿物质
碱长花岗岩是上地幔分熔的、出熔百分比低的弱碱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地壳物质而形成,其来源较深,且在上升过程中同化混染含金基底,金丰度值较高。
2.矿化有利围岩
碱长花岗岩主要呈岩株状,多沿NE向、近SN向断裂侵入,且岩石脆性大,断裂的复活和多期活动易使其破碎,形成良好的赋矿空间;细粒碱长花岗岩受断层控制明显,呈岩脉产出。以NNE向为主,NE、NNW向次之,与矿体有密切的同空间关系,其结构致密,对矿液迁移起隔挡作用,利于矿液和矿质在其边部聚集。
(二)次火山岩控矿
1.时间上相近
容矿火山-侵入岩的Rb-Sr全岩测年结果与矿石的相近,表明成矿与火山侵入活动近于同时发生。
2.空间上相依
区内的物化探异常、矿化蚀变带、矿体均沿火山-侵入岩带分布,尤其是沿次火山岩内外接触带展布,指示成矿与火山-侵入岩有同空间关系。
3.提供成矿物质
容矿火山-侵入岩由光华组及与其密切伴生的次火山岩组成。受F1岩石圈断裂及其次级库尔滨壳断裂(F3)控制,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其中与金关系密切的亲硫、亲铜元素含量高于地壳克拉克值,岩浆在上侵过程中还同熔金丰度值高的基底岩石,使金进一步富化。为金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其规模与矿体规模成正比关系。
4.提供热源
矿石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早期含矿流体温度较高,为300-360℃,盐度亦较高,一般>7%,而早期热液对围岩的蚀变作用强烈,形成金的第一个矿化阶段。结合矿体与火山-侵入岩密切的时空关系,表明热源及早期热液来自火山-侵入岩。
5.金沉淀的有利地球化学障
潜流纹岩、流纹质隐爆角砾岩等酸性次火山岩中富含长石类矿物,其在热液蚀变形成绢云母化的过程中,游离出多余的SiO2而形成石英,并伴随金矿化富集。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