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语言?情感-电影论文
一、时间的张力
电影《失恋33天》叙述了一个大龄女青年黄小仙在情感断裂(失恋)之后,在33天的时间里修复情感的过程。时间的张力在于:在情节展开的先后顺序与情感修复的逻辑过程之间,是否可以达到某种完美契合?
事实上,要在33天短暂的时间里演出一段符合逻辑的达到情感修复结果的过程,这本身就反映了消费时代社会的节奏与压力!还好,黄小仙在不幸中又有万幸,她有可以帮助自己走出情感困境的同事与老板!邻座的貌似毒蛇兼性取向不明的同事王小贱,事实上是以貌似玩世不恭的散漫人生态度隐藏了善良与真诚,做事体贴入微,嘴上却又是阴阳怪气。老板大老王和蔼可亲,偶尔严厉之外多数时间其实很善待下属。
影片中时间流逝是跳跃的,这就要求镜头组接要在这断续的时间节点里,以一些关键性细节,通过特定时间中情感能量的揭示,符合逻辑地展现出人物情感修复脉络。黄小仙在失恋后最初日子里是痛苦的,仍是对上一段情感念念不忘,与前男友通电话的故作坚强,与情敌见面时的摔杯于地,醉酒后要前男友陆然护送其回家之际所表现的自尊与脆弱,真实而鲜活地呈示出了一个执著于情感又极度自尊的女孩形象!而情感修复是有外力牵引的。老板大老王痛批之余了解情况后,高档餐厅邀请黄小仙品尝红酒与牛排,温情安慰。黄小仙追赶弃她而去的前男友在大街上奔跑,神智迷离内心脆弱之际,王小贱及时赶到暴力制止使之清醒;在好友的婚礼现场,王小贱为了给黄小仙出气与安慰,设下圈套整治陆然;合租之后,体贴入微的照顾……细节真实而具体,如同生活的原生态,以此支撑的情感修复过程,彰显出了时间中情感的浓度,让人觉得短暂的33天时间,情节延展张弛有致,情感变迁有迹可循。
因而,黄小仙失恋后短暂的33天时间很快流逝,而影片却能够经由诸多真实、具体而现实的细节,叙述出了主人公情感修复的渐进理路。时间,既是一种物理性的延展与推移,同时也富含着人的情感的能量,从而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结合。
二、语言的张力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电影包含语言与视觉形象两个方面”。因为改编自网络小说并且深受其影响的缘故,《失恋33天》的叙事更倾向于语言叙事而非奇观营造。
首先从体验与表达来看,语言的张力在于:既源于体验又超越体验。邓晓芒曾说:“概念本身的根恰好在于体验,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这一点,保持住概念和体验之间的张力,……使体验能得到自觉表达的指导,我们的体验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电影《失恋33天》的语言吸收了网络语言的特点,不同于传统印刷媒介语言,网络使用平台因贫民草根化、青少年为主流、主体身份匿名等特点,从而其体验是某一群体的共享感受,并且此感受又能得到调侃式的精准表达,超越体验本身。事实上,《失恋33天》选择在光棍节前后上映,其观众定位指向明显。从百度“失恋33天吧”上看,许多网友都认为电影中叙事体验能够引起自己的强烈共鸣。如有网友说:我们爱失恋33天/只是因为我们在失恋的时候/也有如此颓废,如此痴狂/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4]问题是,我们体验到了,却没能精彩说出,而《失恋33天》将这些刻骨铭心的感受,精准而富有个性地表达出来了!影片中黄小仙的多处独白都很精彩,如:“这段感情里,原来我们势均力敌,结尾处统统惨败,我毁掉的,是他关于我的这个梦想;而他欠我的,是一个本来承诺好的世界”。再如:“感谢命运让我们这样结束,不用对我觉得抱歉,我不稀罕你的抱歉,我不稀罕你说你对我很亏欠,我要的就是这样的对等关系”。爱情中的失败内涵、爱恨情仇我们体验到了,却一直处于朦胧状态,上述所引语言,确实将一些青年们晦暗不明的感受狂欢式地精准、超越与拔高表达,引人共鸣。
其次从语言与图像看,相对于中国式大片的图像主导,电影《失恋33天》更侧重于叙事,语言在此不仅指对白、旁白,而且也指电影叙事的语言特征,因而语言的张力在于:语言既配合图像又结构图像。电影《失恋33天》奇观营造比之于中国式大片,也许十分不足,但是语言的能量却得到很好的发挥。先看语言配合图像,亦即语言很好地揭示出视觉影像中的深层意味,例如王小仙看到男友与闺蜜在一处试喷香水之时,旁白:“所以我的分手现场是香的,前味是花香,基调是青草香,余味是檀木香。这味道,我会终身难忘。”语言在此揭示影像又超越影像,很好地“渲染了一种凄楚苦涩的情感”。再看语言结构图像:结构图像,是指电影叙事的语言特征,线形结构内含理性,讲求故事性与情节性,这不同于奇观电影。“从话语/图像二分的理论来看,叙事电影更加接近话语的模式。”电影《失恋33天》的文字旁白:“失恋第1天”“失恋第5天”……语言线形结构图像功能很明显。深层来说,黄小仙失恋后的情感修复过程,正是通过诸多细节与场景的线形的、依次的逻辑性排列,富有理性地展开,最终达成的。
电影《失恋33天》叙事中语言的张力,使我们感觉到视觉艺术对语言的诗意性的眷恋与怀想。也许,语言与图像本就应该有机契合,共同来挖掘生活感受中的精微难言之境,而非仅仅走向一个极端。
三、情感的张力
叙事电影通过情节的起承转合、对白旁白的编写,最终是为了开掘某种深刻的主题。就电影《失恋33天》而言,黄小仙失恋后对情感的认识加深并进一步明晰,至关重要。影片叙事中情感的张力在于:面对失恋后的遭遇,主人公对情感的既有观念该如何坚守与摒弃?
黄小仙遭遇失恋后情感一度极其脆弱,在那次脆弱中边奔跑追赶前男友陆然边伤心自白:“我令你没有尊严地一步步走了下去,为了惩罚我,我甚至愿意一路滚到你脚边,从此和你平起平坐,你能不能再等等我,前路太险恶,世上这么多人,唯有你是令我有安全感的伴侣,请不要就这么放弃我。”这种失恋后不能自拔、孤苦无助之感真实而令人动容!但是,作为讲求个性张扬的新新人类,自尊心极强的女孩,这毕竟是脆弱之余的表现,当王小贱赶来阻止并使之清醒后,黄小仙的自尊心立刻重新复苏,诚如她的自白:“世上最肮脏的,莫过于自尊心。此刻我突然意识到,即便肮脏,余下的一生,我也需要这自尊心的如影相随。”可见,自尊心作为黄小仙情感展开的个性基元是不可更改的,这也反映了当代新新人类伸张个性的强烈意愿,恋爱中的双方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服从与改变,而是像“两只刺猬在情感的荒原上彼此接近,既要尽可能地相互靠紧寻求慰藉,同时又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被对方刺刺的个性扎伤”。影片中的陆然忍受不了黄小仙的个性而离开,而黄小仙与王小贱的交往,同样是自尊保持、个性张扬基础上的碰撞与努力,真实的情感,被犀利的言辞、另类的行为所重重包裹。
黄小仙代表的实际上是一部分草根青年的爱情观:不是过于看重物质,而是生活有些品味、小资、温情与浪漫。影片中钻石王老五魏依然与港台腔河南妹李可之间的爱情,则代表了当代社会部分人中流行的拜金主义生活态度。影片中当黄小仙问魏依然为什么选择李可时,得到的回答是:省事!一个女孩需要的就是物质消费,一张银行卡就使爱情有了保障,否则,爱情是容易消失的。看来,情感是可以用物质来填充、衡量与保证的。对于这种爱情观,黄小仙立刻表现出不屑,这种不屑象征着她对自己情感观念的坚守:爱情不是在商场里购物、消费,而是在喷水池旁接吻、看风景。这种情感观,颇能代表当代青年人契合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爱情观。
然而,黄小仙的情感修复过程中,还是有了一些观念的调整。影片中准备筹办金婚纪念仪式的张阿姨与陈老师的故事,让人感动。其间金婚纪念前卧病在床的张阿姨的“婚姻盲肠论”,更是“暗含了主流的世俗而智慧的婚姻经营哲学”。黄小仙也因此恍然大悟,情感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修复!因而她决定抛弃往昔对情感的“感情洁癖”,如同要切除脑部的坏死神经一样,忘记关于那段感情的所有回忆与创伤,开始新的未来!
这样,女主人公终于在情感的坚守与摒弃中完成了对爱情的进一步认知,在个性张扬的同时接纳了现实而实际的情感观念,达成了情感的修复。
总之,电影《失恋33天》的叙事充满张力,这种张力达到了对现实既贴近又有超越的微妙契合,相对于中国式大片奇观营造,值得反思与借鉴。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12年15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