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新课标下的初中“大体育”教学观探析-体育教学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原创日期:2011-10-25人气:1289

摘要:新课标对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了根本性变革,要适应当前体育教学需要,就要树立“大体育”教学观,以期体育教学能真正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将来的社会交往需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大体育”教学观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 “大体育”教学观 

在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结构设计中,初中原《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一变化,体现了人们对体育课的目标、内容、途径以及教学观念等方面认识的深化,是对传统初中体育教育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新课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明确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总体目标体系:(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投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1]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体育不再是原来简单的“锻炼身体”的概念,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涉及到身体健康,还涉及良好心理品质,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念等。《体育与健康》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从开放,发展和可持续的视野建立起“大体育”的教学观。只有在“大体育”教学理念下,才能真正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唤起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和体育人文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1、确立“健康第一”的“大体育”教学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2]在这里,“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指免于疾病和衰弱,还包括健康的体格,良好的精神、积极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等,即我们要树立一个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维度的健康观。

只有从“健康第一”的“大体育”教学观出发,才能把健康教育作为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的主要手段,最终实现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意识等各个方面的成熟,为其终身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 树立“以人为本”的“大体育”教学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观,就是要突出人在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人的发展。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人既是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以人为本”穿体育教育的全过程。

具体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健康和发展为根本。既要尊重大多数学生的最大利益和最佳终极标准,又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发展。 “以人为本”意味着要把学生的利益当成一切制度设计和方式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中学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最基本需求为中心,研究中学生体育需求与健康发展的关系和规律,并据此进行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

3. 拓展“全时空”的“大体育”教学观,促进学生全程发展

既然健康是一个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内容在内的多维概念,那么体育教育的时空就要进行拓展,不应该只拘泥于传统的体育课堂。要强化体育教学的“内外”结合,拓展体育教学的“时空”。这是“大体育”教学观的又一内在要求。

课堂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必要场所,是保证学生体育锻炼刚性指标的重要条件。通过课堂体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体育精神,掌握必要的技术要领,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感受集体活动带来的愉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良好体育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享受体育所带来的益处和乐趣。因此课堂内外结合,拓展体育教学的时空,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体育活动的特点以及生活、家庭和社会结合的具体方法,创造性地选择和创新适合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体育人文项目,这是使“体育”跟随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社会和家庭的动力之源。

4. 构建“多育并举”的“大体育”教学观,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新体系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破了以往体育教育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内容体系,重新确立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新框架,重新构建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框架,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育的内容范畴。“大体育”观念教学观,要统筹考虑体育、健康和其他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配合,主要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动育”除包括传统的体育技能训练以外,还包括对运动兴趣的培养,体育道德意识的培养以及体育人文知识的培养。 “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方式,更要培养乐观、自信、勤奋、坚韧、果断、勇敢等优秀意志品质;“食育”是指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营养知识;“性育”是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和性行为的克制。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值生理发育成熟时期,通过性知识学习,打破性神秘,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是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自我服务性劳动或志愿劳动,以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整理。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