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铁娘子》意识流表现手法解析-电影论文
“意识流”一词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一书,“意识并不是片段的衔接,而是流动的。用‘河’或‘流’的比喻来描述它是最自然不过的了。……我们就称它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吧。”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把“意识流”引入文学界。意识流文学强调人物心理真实,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描绘人物的心绪流动过程。由于描写的对象是变化无常、复杂离奇、又隐蔽在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所以意识流作家不得不抛弃传统的心理描写手法,采用新颖的艺术手段来描述。它将潜于人们内心的意识,脑海中的记忆直接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意识流的特点是,它往往由现在的某一情景引起,触发对过去某一相似情景的联想,或诱发对未来某种情景的向往。而它的叙述也有很大的跳跃性,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互交叉,并通过回忆、现实、幻想、梦境等的交织组合,将以往、现在、未来几年、几十年的经历压缩在十几个小时或一天之内加以集中表现。
意识流电影是指受“意识流”小说影响,叙事方式上的特点与意识流小说的形式特点具有一致性,在银幕上重点表现人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直觉活动的电影,表现手法主要以人的潜意识为对象,采用镜头的转换,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回忆、现实、幻觉、自由联想、梦境等手法表现主人公的意识流动状况。意识流电影打破了过去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模式。故事的叙述不再是按时间进程依次循序直线发展,而是随着人物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具体表现在故事和情节的衔接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空反复转换或交错,大幅度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的切换失去时间、地点的紧密的逻辑关系,而且也缺乏必要的暗示和说明,在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未来相互交叉或重叠。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分析这些意识流表现手法在这部电影中的具体运用。
二、影片意识流表现手法解析
(一)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呈现形式之一。它能让读者的意识不知不觉地介入人物的精神活动。直接内心独白使用第一人称,间接内心独白使用第三人称。前者让人物的意识直接呈现于读者眼前,作者退居幕后,对独白不加控制和修饰,读者所看到的是人物原本状态的意识活动。而后者中,作者对人物的思想感觉也不作任何解释或评价,但是人物的意识流动和展开过程受到作者暗中控制,和原本状态略有不同。而电影是一种有声的艺术,剧中人物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让观众了解自己的感受,无需用无声的方式来表现,所以,人物的内心独白就以独白的形式再现出来。影片《铁娘子》中也不乏这样的独白。但影片《铁娘子》中最具特色的,是用这种内心独白来表现撒切尔夫人对已故丈夫丹尼斯希望忘却又难以割舍的矛盾感情以及一生忙于政务对家人疏于关怀的愧疚之情。说它具有特色,是因为影片中内心独白不光以撒切尔夫人一人的独白来表现,其间还穿插了许许多多主人公与已故丈夫的对话。
影片开始不久,主人公的丈夫丹尼斯便出现在镜头中,饭桌前两人家长里短的谈笑让人误以为丹尼斯仍然在世。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才慢慢发现,丈夫丹尼斯不过是已经罹患老年痴呆症的主人公眼中不实的幻觉。
影片中虚幻的丈夫丹尼斯频繁出现(有时甚至只是声音),两人的对话也就成为更好诠释主人公所思所想的重要工具:
当主人公独自在家,观看年轻时夫妇二人带领一对双胞胎儿女度假的录影时,丹尼斯出现在她身后的沙发上“看看你,这一点都不像你,还回忆过去。”“别让自己想得太多,真不知道你会想起些什么。”主人公不停倒带,仿佛想使时间倒流。丹尼斯:“录影带是可以倒,但你改变不了什么。”看着孩子们的影像,主人公不无伤感地叹息道:“孩子们长得真快啊!”
主人公与虚幻的丈夫依偎在沙发中,回忆起因自己决定竞选保守党党魁与丈夫发生激烈争执,丈夫负气离家,自己数周尚未发现的场景。“你那次去了哪儿?”“南非。你过了多少天,才发现我不见了?要不是问清洁女工,你都不知道我到底去了哪儿!”“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忽略别人感受的?”“那是因为你太急于上位了。”
这样的对话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借助幻觉中丈夫的口深刻地刻画出了主人公对自己未尽到母亲和妻子职责的深深愧疚与自责。
影片中,主人公对已故丈夫丹尼斯那种希望淡忘却又难以割舍的矛盾感情同样也多是通过这样的对话来表现的:
主人公的女儿卡罗尔发现年迈的母亲又出现了意识混沌的症状,便恳求母亲次日提前去看医生。第二天,准备前去就诊的主人公迟迟等不到车,禁不住开始唠叨:“我很健康,没有必要这样做。”这时丈夫的幻象再次出现:“就让他们看看,玛格丽特,看看你的零件是否正常。”“说真的,这太累人了。”“怎么,你……”主人公忽然意识到丈夫的幻觉正是大家认为自己患病的征兆时,不耐烦地打断了丹尼斯的话:“在认识你之前,我依靠自己活了24年。即便现在没有你,我也能照顾好自己。所以,请你离开!”
“我不能疯掉,我不能。”撒切尔夫人自言自语道。轻快的乐声中,主人公开始整理已经离世8年的丈夫丹尼斯的遗物,仿佛她已经抑制住了内心的悲伤和情感上的不舍,准备好了与丈夫的诀别。整理完丈夫的遗物,主人公仿佛为丈夫准备好了远行的行囊,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主人公轻声呼唤:“丹尼斯,丹尼斯。”“丹尼斯,这是你的包,已经都整理好了。”为丈夫披上外套,轻轻地吻别,但当真的要眼睁睁看着丈夫的身影一去不回头时,无尽的怅然和悲痛涌上心头,眼中泛起了泪光:“丹尼斯,等等,你的鞋子呢?不行,没鞋子怎么出门,还不行。”丹尼斯转身叮嘱:“稳当点。”“好的,稳当些。”“淡定,稳住。”“好的,淡定,稳住。”丈夫转身离去。“不,不行。丹尼斯,等等,不要,我说了还不想你走。丹尼斯,求求你。不,不行,我不想……我不想一个人。”丹尼斯再次转身:“你一个人也会过得很好,你一直如此。”“丹尼斯”“不,不要,不,不,不要……”噙在眼中的泪水止不住滑落。
这些对话式的独白让人唏嘘,它凸显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但我们更多看到的,却是相濡以沫的丈夫离去对主人公造成的打击以及准备接受现实时“弱小”的她心中的惶恐和不安。
这种“对话式的内心独白”在影片中还被用来表现主人公比较激烈的情绪波动。
当自己被迫下台前前后后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滑过主人公的脑海,主人公的情绪也慢慢从沮丧、委屈变为愤懑,最终出离愤怒。这时丈夫丹尼斯适时出现在镜头中:“丘吉尔以来最伟大的首相被一群宵小逼至辞职。”“那么多年艰难的抉择,现在又有何意义?都成了过眼云烟。”“都是这些白痴,没种的‘左倾’分子。”“没用的马屁精。”“哈哈,很好,这群墙头草。”“墙头草,见风使舵,追名逐利。”“总是想着迎合大众。”“软弱,太软弱了。”“软弱,软弱,软弱的男人。”两人群起而攻之,发泄着心中的愤怒。
这样的处理,使影片很好地演绎了一位老人心中积蓄已久的愤怒爆发出来的这种状态。这也正是影片中“对话式内心独白”的成功之处:让原本应出自一人之口的内心表白从两人之口说出,使剧情显得更加丰满,也使内心独白的表述更加富有表现力。
(二)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意识流作品创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艺术技巧。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联想都是对过去发生过事情的回忆。在自由联想的心理时空中,过去、现在、未来交错出现,彼此颠倒,意识与无意识的念头相继出现,没有因果关系,随意而无序。从一个联想过渡到另一个联想,从意识到无意识、潜意识,当中并没有什么连接点,也并无明显的征兆,具有极大的跳跃性。汉弗莱认为对联想进行控制的因素有三个:“第一是记忆,这是联想的基础;第二是感觉,它们操纵着联想的进行;第三是想象,它确定着联想的伸缩性。”片中,主人公撒切尔夫人几乎所有的重要经历都是通过这样的联想片段来向观众表述的。这些经历、事件全部都是由相对孤立的简短回忆片段组成,那么怎样将这些回忆片段不着痕迹地融入剧情就显得非常重要。本片导演对此可谓煞费苦心,运用了许多精妙的设计。
1.依托相似的场景:影片前段,主人公与女儿在家中宴请朋友,相似的场景以及女儿不经意的一句话仿佛使时间轮转,让主人公想起了与丈夫丹尼斯相识的那个夜晚,自己初次表述自己的政治观点时的情景。同样是一场晚宴,镜头在时空的交错中不停转换,却丝毫没有给人以突兀的感觉。
2.借助一个简单的符号:主人公在给自传《唐宁街岁月》签名时,无意中签上了父亲的名字。父亲名字这个简单的符号让她回想起身为杂货店老板的父亲在二战期间不顾德军轰炸,依然坚持生意的坚毅,也让她回想起同时身为镇长的父亲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的自信与激昂,她深深地被父亲的演讲所吸引,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己开始对英国保守派的观点和立场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利用相同事物在不同时空中的出现:影片中段,主人公在家中观看自己访美归国后的专访录影,镜头从主人公转向录影画面,镜头回转,时空已然更迭,观看专访录影的人变成了正在准备首相竞选的自己和同僚。主人公又回到了对过往的一长串记忆中:改变自身形象、参加竞选造势、庆祝竞选成功、入主唐宁街、内阁成员合影,闪光灯闪过,画面定格在了内阁成员合影上,镜头缓缓拉远,合影照片已镶入相框静静地摆放在了主人公身旁的小几上,剧情也重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4.凭借一个不起眼的道具:深夜,主人公接到儿子马克不能如约回家和自己团聚的电话,心情失落,无法入眠。起身来到外屋,恍惚中与丈夫丹尼斯聊天、共舞,脚下踉跄险些撞倒家中的马岛战争纪念雕塑。看着小小的雕塑,主人公的思绪也一下子回到了那场战争中……
影片中这样精妙设计比比皆是,使得现实与联想、联想与现实间的过渡显得那样自然,不着痕迹。当然,精巧的构思也常常出现在其他镜头切换中:在处理关联性较差的回忆片段的连接时,影片使用了声音先于镜头切换的连接技巧。让下一组镜头的声音提前过渡,使观众在潜意识中已经对下一组镜头、下一个回忆片段有了一个提前的预判,等到镜头切换时,一切已经变得顺理成章。
正是这些连接技巧的使用,就像一枚枚精雕细琢的环扣将一段段原本零散却又夺目的回忆片段串联在了一起,成为一串光彩迫人的华美珠链。也使得这样一部本该跳跃、晦涩的意识流风格影片,变得像无垠平原上一条汩汩的小河,波澜不惊地流入了观众的心田。
(三)梦境与幻觉
梦境和幻觉同样是意识流作品常用的技巧。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梦是无意识的反映,也是错综复杂的精神活动的表现。做梦者平时被压抑的心理需要往往以幻觉和梦境的形式得到体现。梦境和幻觉所反映的正是人物最隐秘的,也是清醒状态下掩藏得最严实的,受挫的愿望或欲望。这种手法在意识流电影中往往是人物真实意识流动的表现。那么,孤寂的、耄耋之年的主人公心中“受挫的愿望”又会是什么呢?影片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卸任后,身体每况愈下的撒切尔夫人逐渐变成了一个平凡、羸弱、孤寂、经常被老年痴呆症折磨的老妇人。那个曾经叱咤风云,创造过许多项傲人纪录的政坛女强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落寞,可想而知。亲情,无疑成了最好的慰藉。被铁娘子前半生忽视的丈夫,成为主人公最大的精神寄托。岁月无情,当相守一生的丈夫又被疾病夺走生命时,主人公已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她不肯清理丈夫的遗物,她会时常看到他的幻影,常常忘记他已经离世,不肯让他离开,即便那只是她幻想的一个影子。他依然陪她共进早餐、幽默诙谐的聊天,学卓别林逗她笑,等她挑选外套给他穿……
影片机巧地利用了主人公已罹患老年痴呆症,经常产生幻觉这一事实,在剧中着重勾画了丹尼斯这样一个本该只在回忆片段中出现的角色。影片伊始,丹尼斯这个幻影便无时无刻地出现在了主人公的生活轨迹中。在她孤单的时候,陪她插科打诨,给她解闷;她思念子女的时候,和她一起看家庭录影,回忆过往;在她无法入眠的时候,同她促膝闲谈、翩翩共舞;她情绪激愤时,与她一起痛斥宵小,发泄心中积蓄的愤怒。最后,当主人公发觉已经到了不得不和丹尼斯说再见的时候了,主人公眼中这个难以割舍的幻觉才留下几句贴心的叮咛安静地离去。
剧情这样的安排无疑为影片的叙事平添了一把利刃,为影片中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增加了可观的戏份,使得原本单薄的剧情和独白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具有表现力。同时也把“梦境与幻觉”这一意识流的典型手法运用发挥到了极致。
三、结语
“这是一个非撒切尔主义的撒切尔。”英国《卫报》这样评价。《铁娘子》,这部全部由女性主创担纲的影片,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深刻地剖析了主人公撒切尔夫人的内心世界。并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为观众展现了主人公作为普通女性柔弱的一面,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固有的、强硬不屈的铁娘子形象。影片的上映,带来的不仅仅是对那个曾经的铁腕人物的追忆,更多的是大家对撒切尔夫人凄凉晚景的同情。
许多人认为,作为一部描写政治人物的电影,这部影片的风格过于温婉哀伤,手法细腻有余而底气不足,没有表现出铁娘子的刚毅果敢,悲戚反而成为最强烈的观感。但怎可知,这又不是影片主创想真正表达的呢?
回眸整部影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影片中的铁娘子或许不是那个我们心目中固有的铁娘子,但她却一定是那个最真实、最有血有肉的铁娘子。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7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