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片名翻译的中西文化差异-电影论文
一、从文化差异看电影片名翻译
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电影片名是观众首先接触的关于电影的信息,因而电影片名也被赋予文化特色,需要翻译者对此加以注意。如英语中的习惯组合FirstBlood(首战告捷),但在我国却一直以“第一滴血”为意,显然片名中的文化寓意没有被传达出来。由此可见,在翻译电影片名时要充分考虑到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如电影MyFairLady(《窈窕淑女》),该部影片是由话剧《茶花女》(萧伯纳作品)改编而来,原名是Pygmalion(《匹格马利翁》)。Pygma-hon是塞浦路斯国王倾慕的古罗马女神,国王将其雕刻成塑像,最后国王的诚心感动了爱神维纳斯,便把雕像变成真人让其与Pygmalion成为夫妻。这里萧伯纳用剧名指代剧中的教授,将其翻译成“窈窕淑女”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又如另一部由玛丽莲?梦露主演的影片SomeLikeHot(《热情似火》),片名中的Hot表示热情的、任性的、充满情欲的,如今这个短语被普遍使用。这两部片名的翻译是成功的,遵循了中国的文化因素。两国的语言特征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是区别于两国文化差异的标志,中国文化讲究意境美和艺术气息,注重人文情怀,因而中国电影的片名大多是诗意的、富有韵味的,如《茉莉花开》《十七岁的单车》。而西方文化讲究精确概括、科学逻辑,极具张扬性,用语讲究简洁,因而西方电影的片名会大量出现具有概括性的词语,如Next、Taxi、Allbymyself等。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征,片名都是依据本国观众的用语习惯来设定的,因而电影片名在翻译时要考虑到两国的文化差异(包括用语习惯、社会环境、民族性格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译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电影片名。
二、从语义差异看电影片名翻译
由于语义上存在差异性,因而会影响电影片名的翻译,极易产生词不达意的现象。如英汉语言之间的翻译,在翻译时并不能做到将每个单词译成中文,因此要保证源语、目的语的语意相一致,在翻译时就要相应的进行转换,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方便接受者理解影片的原意。中外语言在用语习惯上具有诸多不同之处,这就需要灵活地采取翻译方法,并利用相应的词汇来起到修饰的作用,使翻译出的片名不至于呆板而无趣。有时为了满足中国观众的趣味,翻译者力求电影片名体现中国化色彩,如影片WaterlooBridge被译为《魂断蓝桥》,富有想象力与韵味,既符合影片的内容又遵循了中国观众的语言习惯,若直译为《滑铁卢桥》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又如电影Ghost(《人鬼情未了》),是一部感人的爱情故事,若直译成“鬼魂”,这样的片名对中国观众根本不具吸引力,反而会误认为这是一部恐怖片。还有一些系列电影的片名翻译也极具代表性,如HomeAlone(《小鬼当家》)、Batman(《蝙蝠侠》)、ToyStory(《玩具总动员》)、FindingNemo(《海底总动员》)等,这些好的电影在中国赢得了很高的票房,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而它们获得如此成就与这些好的电影片名翻译分不开,这些充满噱头的片名极大地吸引了观众前去观看的欲望。
但是,有些片名翻译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而不顾语义差异的影响,这样的翻译反而影响影片的整体形象。如韩国一部较有意义的爱情类影片《空房间》,但却被译成《空房诱奸》,这样的翻译完全不符合影片的内容,反而使整部影片的形象大打折扣,或译成《灵魂的寓所》还能传达影片隐含的深意,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空房间用它来禁锢人们灵魂的浮躁。而对于那些带有文艺色彩的片名,翻译时就更具有难度了。如由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墨西哥著名导演)导演的三部影片,在翻译时给译者出了一道难题,特别是《爱情是狗娘》这一部影片译名,“Amoresperros”是它的西班牙片名;“Lovesabitch或Lovedogs”是它的英文片名,在中国将“bitch”翻译成“狗娘”以减少原片名的不雅称呼,但该片还被翻译成《狗男女的爱》,虽然片名低俗却更贴切影片的主旨。第二部影片21gram(《21克》),该电影的片名是依据一个实验人类的灵魂重21克而来的,因这个实验理论并不被广大人们所知道,所以译者将它翻译成《灵魂的重量》以便于中国观众理解。伊纳里多的第三部影片Babel(《通天塔》),该片名源自《创世纪》(《圣经?旧约》的第十一章内容)中“贝比尔塔”(Thetoweofbabel)的故事,“Babel”对于东方观众来说并不熟悉,因而若直接音译则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翻译时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译者,即许多词语不能翻译或难以翻译出源语的意境。如2002年上映的印度歌舞片Devdas(直译为《德夫达斯》,取自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名字),若直译对非本国观众来说在理解上存在难度而且不被人们所知,但说出《宝莱坞生死恋》或《美丽情人》相信就有很多观众看过该部影片。又如Gia(是名模Gia-Carangi的英文缩写),没有翻译的必要,但也有依据故事内容将其翻译成“霓裳情挑”的。由此可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依据两种语言的语义为翻译标准,思维要灵活、能动,对信息的添加或删减有一个标准,以免造成对观众理解上的误导。
三、从历史文化差异看电影片名翻译
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书法、戏剧、著作等,这些对于外国朋友来说充满了神秘感,也吸引了诸多爱好者的关注,但很少有外国朋友能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风俗典故,因而对于那些具有中国历史典故的影片在影片英译时往往差强人意,如《赵氏孤儿》被英译成“Sacrifices”(牺牲),这样的翻译根本不能表现出影片中的大义凛然、为大国而牺牲小家的精神,使影片的品味大大下降;如《秦颂》被译为“EmperorsShadow(帝国的阴影)”,被误认为是讲述有关希特勒的影片;《英雄本色》被译为“ColorofaHero(英雄的颜色)”,让人啼笑皆非;《唐伯虎点秋香》被译为“FlirtingScholar(正在调情的学者)”。诸如此类的翻译比比皆是,让中国人充满了不解与无奈,究其原因就是翻译者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造成的结果。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者应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应避免造成如上的翻译错误。
历史文化差异还会影响不同国家生活习俗、认知观念等的区别,因而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外国电影若想打入中国市场,在片名翻译中就要注意“入乡随俗”,在表达影片内容的同时遵循我国的用语习惯。如电影《乱世佳人》,改编自同名小说Gonewiththewind(玛格丽特?米歇尔作品)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的故事,若直译为“飘”就没有“乱世佳人”富有吸引力。又如2007年上映的电影PushingDaisies,直译是“推进雏菊”的意思,雏菊在外国指代僵尸死后留下的一种植物,这与中国僵尸的传闻不同,因而为了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将片名译为《冥侦探艾艾》。再如这部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AmericanBeauty,因为中国观众大多不了解美国的生活习俗与经验,不易理解片名蕴涵的深意,因而被直译为“美国美人”,但这样的翻译不能很好地表达影片的主题。影片中的AmericanBeauty是美国一种常见的蔷薇类植物,一年四季都开着红色的花,根据它的特性在影片中被寓意为没落的美国中产阶级,而在中国没有这样鲜明的阶级之分,所以对于美国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文化意识在理解上存在难度。该部影片翻译成“美国美人”曾一度造成我国观众的误解,若翻译成《美丽有罪》《红蔷薇》则更易于国内观众理解,但这些翻译都不能完美地体现原语的意境。由此可以得出,电影片名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历史差异、地域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应在了解影片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风土人情等的基础上进行电影片名的翻译工作。
综上所述,不可忽视电影片名对整部电影作品的重要影响,电影片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电影片名的翻译实质就是两种语言、文化间的交流,而地域文化、社会生活习俗、时代变迁等都是语言差异形成的因素,从而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体现着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电影片名是对整部影片内容、主旨的高度概括,电影片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其的第一印象,对该部影片的宣传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要高度重视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7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