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电影论文
一、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因素
(一)文化差异影响片名翻译
不同生活习惯和居住地的观众拥有不一样的社会文化背景。每个地区或国家所表现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征会因为文化而截然不同。东西方人们因为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比较大。东方人重视集体的力量,强调整体;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体现,强调个体。体现到电影片名中,英文电影经常使用个人姓名来取名,而中文电影则常采用某一类人的代号来取名。只有充分考虑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完全掌握了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既不会失去原电影的味道,又能够让中国观众明白。译者在进行影视片名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种文化差异,理解透彻西方文化,又用最简洁的语言迎合中国观众。
如几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英文电影Spider-man,GonewiththeWind和MyFairLady。英文电影的原意是讲述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体现西方文化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但为了中国观众的欣赏,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将这些个体进行集体化,用几个中国观众崇拜的集体名词“侠”“佳人”和“淑女”来翻译。将Spider-man翻译成《蜘蛛侠》,体现一种侠客精神;将GonewiththeWind翻译成《乱世佳人》体现电影的生机和活力;将MyFairLady翻译成《窈窕淑女》,非常恰当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来欣赏该部电影。
(二)审美习惯影响片名翻译
东西方的审美习惯不一样,东方人喜好意境美,强调“意于言外,含蓄温蕴”;西方人喜好真实美,强调“个性中寓共性、偶然中显必然”。因此针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也应突破西方的思考惯性,在语言中体现我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世界。而用传统的翻译手法,并不能真正传达电影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面对这种翻译情况时就需要翻译者在着手翻译时应添加一个相适应的文本对象,并且其中应蕴涵饱满的中国文化特色,如我国词典中丰富的成语或谚语,让人一看就知是来自于中国的文化精髓,同时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外国电影BigFish翻译成汉语就是《大智若愚》,这个翻译就来源于我国的成语故事并充分利用了我国的成语故事来服务于电影名称的翻译,给人创造了传统的文化气息,并立刻就让观众熟知电影的主题思想。
(三)广告效应影响片名翻译
电影的成长就是紧紧跟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的,实际上也是为商业竞争来服务的,其真正的目的就是利益的最大化。而在当前社会,商业信息不断涌出,电影名称也作为商业传播信息的一种有利方式,片名的直接吸引力是巨大的可用资源,也越来越演变成被商业广告多利用。这就要求翻译者能拥有新视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寻文化语境的真谛,并赋予其艺术气息,满足观众的消费欲望,同时也应遵循时下的广告需求,为商业进展开拓一条可行的道路。但是翻译者应时刻注意翻译要求,既要与电影的主题思想相呼应,又要不脱离观众的审美情操,运用恰当合适的词汇进行相应的转换。
许多英文电影在翻译时,为了与观众的视觉享受相一致,在一些武打电影的翻译中就通常采用意译的方式来与观众产生共鸣。如英文电影FantasticFour,有形象生动的感觉存在并符合观众心理的翻译就是《神奇四侠》,虽然乍一看好像与英文名称有许多出入,但却十分深刻地反映出电影的内涵,达到双赢的效果。
在一些外国的电影中,翻译者在翻译上为了给观众营造一种情感的线索,也会采用相关的词汇意译,如“梦幻、甜心、情系、之恋”等词汇,一开始就让观众联想到是感情片,并且激起了观众对感情电影的视觉感受欲望,在观众的心理上埋下了一个伏笔。如电影WaterlooBridge,翻译者就使用意译的手法把它翻译成《魂断蓝桥》,于是就给观众设定了一个有关爱情故事的感情基调,并对电影内容充分发挥联想的思绪。
二、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
翻译的根本出发点就要站在翻译的角度,在翻译的过程中不需要过重考虑文本信息,而是应持有创新的角度来重新诠释电影概要,并结合实际的语言文化环境和观众心理的接受范围,使电影名称符合一定的翻译原则。
(一)目的原则
翻译的文本都有相关的目的要求,目的才是最终的决定力量,而这个目的既可以是电影宣传的目的,也可以是翻译者的目的,但在翻译领域中就把它归为环境与观众的目的最强烈。
例如外国电影BeautyandtheBeast,翻译者就考虑到了英语的结构完整性和翻译的习惯方面,则把它翻译成《美女和野兽》,就达到了良好的翻译效果。又如电影SingingintheRain,翻译者在韵律上多为讲究,把它翻译成《雨中曲》,传统汉语的美感就浮现出来了,让观众产生良好的视觉审美感受。在电影Outland中,要体现电影营造的意境,就翻译为《天外天》,汉语的叠加表达出抑扬的感觉,充分体现汉语的整体感和感情色彩的表达。
(二)连贯性原则
翻译的本身就要求语言的连贯,并且与电影的主要内容相一致,在相关的语境范围内,不仅要符合外国文化的意义,并且在翻译成汉语后,能被中国的观众所认同。
如在外国电影Dumb&Dumber中,首先它的英文名称就采用了谐音的方法,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它翻译成汉语为《阿呆与阿瓜》,原则上也是顺应了谐音的方法,使英语与汉语的翻译得到统一,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影片Speed的翻译,翻译者也顺应了中国人的语言要求,采用了音律相同的汉字翻译,于是就有了《生死时速》的翻译,既体现了语言的独特魅力,又生动反映了影片的内容,两者相得益彰。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9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