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杜牧五绝-文学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赵建梅日期:2012-11-20人气:1635

  杜牧以五绝抒写豪迈、孤独情怀,表现出“大我”的精神境界。所谓“大我”的精神世界就是不拘于个人恩怨私情的抒写,而是将自我放在宇宙天地的苍茫背景之中,表现出自我精神的超迈与孤独、豪气与苦痛,彰显出个体生命之渺小与自我精神之伟大。如其《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牧《长安秋望》诗虽为登高言秋之作,却无些许悲凄之感。经霜的秋树木叶飘落、高耸挺立,天空明净得似一面镜子,由此折射出诗人高远澄净的心境。终南山与秋色峻拔向上、争相比高,彰显出秋的超迈与气势,也传达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杜甫有诗句“千崖秋气高”(《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所呈之景气象浑厚非凡,内蕴着盛唐的力量,晚唐杜牧写出了同样的境界。潘德舆评此种诗风“竟体超拔,俯视一切”(《养一斋诗话》卷十)。此诗所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精神,令人想到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望岳》,而身在晚唐的杜牧能有这样的气魄,真可谓空谷足音,弥足珍贵。另如《题敬爱寺楼》:“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②诗所传达出的宇宙意识和个体生命的孤独感,与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遥相呼应,唱出了唐代有志文人的共同感受。

  杜牧也在五绝中抒写理想的迷茫和人生的失意。如《有寄》诗:“云阔烟深树,江澄水浴秋。美人何处在?明月万山头。”③《千首唐人绝句》评:“云阔江澄,美人何处?惟有万山明月,清光相共耳。题曰‘有寄’,殆托兴遇合之作。”④诗人以“美人”暗比心中的理想,写出内心深处的渺茫之感。《 骏》诗:“瑶池罢游宴,良乐委尘沙。遭遇不遭遇,盐车与鼓车。”⑤赵之王良,秦之伯乐,皆为古之善相马者。诗人用骏马委身盐车堆喻写自己怀才不遇,无人知赏。《战国策·赵策四》记载:汗明谓春申君“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 衣以幕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所记骏马受到知遇之恩时,“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其情状令人感叹唏嘘,诗人杜牧暗用这个典故,流露出内心对知己伯乐的渴慕。同时,在这首诗里,诗人也提出了“遇与不遇”,决定了人的价值大小及个人价值能否充分实现的思想。遇,骏马可驾鼓车;⑥不遇,骐骥则寄身盐车。正如刘越石诗序:“骥倚 于虞阪,鸣于良乐,知与不知也。百里奚非愚于虞而智于秦,遇与不遇也。”⑦这其中包含着杜牧自己人生不遇、价值不能实现的切身感受、切肤之痛。《 坂》:“荆州一万里,不如蒯易度。仰首望飞鸣,伊人何异趣。”《三国志·刘表传》注引《传子》云:“荆州平,太祖与荀 书曰:‘不喜得荆州,喜得蒯易度耳。’”蒯为刘表大将,杜牧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内心对重视、喜爱人才之主人的呼唤。

  杜牧也以五绝抒写闲逸之情、高洁之怀。《独酌》诗:“窗外风正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风雪之夜,拥炉独酌,浪漫的诗人想:如果是独钓秋江,睡眠篷中,听雨打钓船之声,岂不更有情调!《醉眠》诗:“秋醪雨中熟,寒斋落叶中。幽人本多睡,更酌一樽空。”⑩秋雨绵绵,落叶飘萧,幽寂寒斋中的诗人酒醉而眠。《醉题》:“金镊洗霜鬓,银觥敌露桃。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虽已是霜鬓,但诗中主人公,拔除白发,尽情而醉,日高犹眠,洒脱度日,毫无愁绪。这三首五绝都以“酒”为媒介,表现了杜牧生命中物我两忘、自得适意的那一刻。此时,我们看到了一位无所挂碍、身心自由的诗人。《将赴湖州留题庭菊》:“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诗写于大中四年秋。杜牧由吏部员外郎,连上三启,以经济为由请求出守湖州,真实的原因是他不满朝政,觉得自己在朝中无所作为。诗人赴任时对“陶菊”、“楚兰”的多情、不舍,正流露出其内心的隐逸倾向和品格追求。而《折菊》诗:“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13}借描写雨中折菊、嗅菊的形象,动情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高洁和幽独。在《郡斋独酌》诗中,杜牧表达了“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宏愿,希望凭自己的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可想到自己仕宦不得意,竟出此狂言,“孤吟志在此,自笑亦荒唐”,无奈之下,诗人“池边成独酌,拥鼻菊枝香”。在杜牧诗中,两次出现“拥鼻”嗅菊的形象,可以说,这正表征了在理想无法实现的境遇中,诗人所采取的一种高洁淡泊的人生姿态。清张风有《渊明嗅菊图》传世,但在陶渊明的传记中没有“嗅菊”之事,在他的诗文中也没有提到“嗅菊”二字,杜牧“拥鼻”菊枝应该是“嗅菊”的缘起。

  在艺术上,杜牧五绝表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 势

  绝句乃“诗之精者”(明杨慎《升庵诗话》),“当以神味为主”(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而“诗至于五绝,古今之能事毕矣”(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二)。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曰:“绝句固自难,五言尤甚。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而腰腹亦自不可少。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五绝,以其体制短小,更需有尺幅万里之势方为佳作。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云:“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只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杜牧总体诗风俊爽,有气概,在短短二十字的五绝内,他也能做到豪气充盈,表现出“大我”的精神气质。除《长安秋望》诗外,再如《江楼》:“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醺。谁惊一行雁,冲断过江云。”{15}诗把客子飘零的孤独感和苍茫感表达得豪俊爽净。春日时分,诗人独酌半醺,独自登楼,孤独怅惘之情已蓄足;此时,一行受惊的大雁,冲云过江而去,画面充满动势和力量。清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曰:“小杜绝句豪俊,而此得之五字,其气格尤难。”《题敬爱寺楼》诗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百尺楼”之高,与“千山”之广,极力彰显出背景之寥廓。在这寥廓的背景中,诗人极目中天,觉天高地迥,宇宙无穷,而人生短暂,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苦痛,于是孤独感油然而生,抑郁不平,苍凉悲壮。《千首唐人绝句》评解:“俯仰身世,百感苍茫,仍有豪气行乎其间,自饶浑雄之致。”诗意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柳宗元的《江雪》诗有些相似。《登幽州台歌》《江雪》皆为诗人失意幽愤时而创作,由此也可见杜牧写作《题敬爱寺楼》诗时的失意、孤独心境。{16}杜牧五绝诗中的豪俊与气势源自其俊迈不羁的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也与其总体俊爽的诗风相一致。

  2. 味

  关于杜牧绝句,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评曰:“最多风情,味永趣长。”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赞其有“远韵深情”。这些主要是就杜牧的七绝而言的。其实,杜牧五绝也可谓“味”永“趣”长。“味”,正出于“远韵深情”,这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诗歌艺术。如《有寄》诗,首二句以云阔烟树、秋江澄明之景寄托诗人怀想“美人”之情;末句“明月万山头”以景结情,渲染远人所在的皎洁开阔,传达思念之情的怅惘,也见出“美人”在诗人心目中的纯净美好。黄周星《唐诗快》卷十四评本诗:“美人耶?神仙耶?不知是一是二?”郑 评曰:“明月万山,方是美人境界,不落寻常俗艳。”其他如《长安秋望》《独酌》《醉眠》《题敬爱寺楼》等诗,皆为情景交融的佳作。杜牧比较钟爱“水”意象,水以其流动性,更能象喻人类悠悠难尽的情感,“水”意象更好地传达出杜诗的深情远韵。《送卢秀才一绝》诗:“春濑与烟远,送君孤棹开。潺 如不改,愁更钓鱼来。”{17}潺潺春水贯穿全篇,流淌着诗人的惆怅与不舍,伴随着友人去向远方。《题水西寺》诗:“三日去还往,一生焉再游。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楼。”{18}借流水意象抒写流连之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解道:“首二句言欲去还留,恐胜游之不再,与朱放《题西林寺》‘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意境极相似。但朱诗言再来不易,即截然而止。杜诗后二句更申其意,谓碧溪无情之水,若为我含情,登临吟眺,余兴未尽,乃更上高楼,写足其恋恋之意。”{19}清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曰:“与朱放《题竹林寺》诗同意,而此更为含蓄。”“五绝只二十字,最为难工,必语短意长而声不促,方为佳唱。若意尽言中,景尽句中,皆不善也。”(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杜牧五绝正借助情景交融之手段,获得了言尽意长、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3. 趣

  杜牧五绝之“趣”,主要表现在写景物别有趣味。如《盆池》诗:“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20}凿池偷天,妙赏自然,幽默机巧,{21}活泼生新,此诗大有宋诗“活法”的味道和智慧。著名德国汉学家顾彬很喜欢这首诗,他认为“这‘偷天’的想象实在高雅,又妙不可言”。{22}已故著名漫画家、艺术家丰子恺也赞叹过这首小诗,并为这首小诗作过画,并称“此‘偷天’贼高于偷花、偷酒、偷书、偷画,又胜于偷闲。可谓贼中最高尚者”。{23}《过田家宅》诗:“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24}《长安志》记载:“朱雀街东第四街南安邑坊,奉诚园,司徒兼侍中马燧宅。燧子少府监畅,以赀甲天下。贞元末,神策中尉申志廉讽使纳田产,燧献旧第为奉诚园。”奉诚园高高的砌墙挡住了外面的视线,诗人偏偏从墙的缺口处窥见了园内的蓬蒿,也窥见了昔日不再、人事兴衰的沧桑,只这一“缺口”透出了情趣和诗意,传达出历史信息。《战国策》:“王后之门,必生蓬蒿。”杜牧诗暗用此语典。《题张处士山庄一绝》:“好鸟疑敲磬,风蝉认轧筝。修篁与嘉树,偏倚半岩生。”{25}诗写山庄景色,先从听觉角度着笔,磬音般的鸟鸣声,筝似的蝉声;再从视觉角度入手,选取“修篁”、“嘉树”这些静态的景物,可诗人偏偏能静中见动,平中出奇,让竹子和树生长在半山岩上,即此诗意和情趣全出。《黄州竹径》:“竹浊蟠小径,屈折斗蛇来。三年得归去,知绕几千回。”{26}以曲折似斗蛇的竹径,喻写自我仕途的曲折,寄托仕途失意的苦闷。《题新定八松院小石》:“雨滴珠玑碎,苔生紫翠重。故关何日到?且看小三峰。”{27}诗写院石,却没有一句从正面着笔,而是写雨珠、紫苔,又用设问句形式点出华山三峰,由此院石之坚实与气势就出来了,这些都可见出诗人的巧妙构思。

  杜牧五绝中的豪俊风格,和情景交融、情味隽永的意境特点,有盛唐绝句的“兴象”、“风神”,体现“唐音”,与盛唐诸公遥相呼应。在总体气格浅弱的晚唐五绝世界中,杜牧五绝真可谓一个亮点,一个响亮的声音。

文章来源于《名作欣赏》杂志2012年中旬刊第10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