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旅游传播的媒介性—传播的效果
(一)使人与自然更亲近—将固化的表象转变为活动的精神,帮助了文明的递进。无论是山川美景,还是历史人文遗产等,都有吸引游客的固化表象,旅游将这些固化的表象信息转化为人们活动的精神,实现了人的文明递进:从原野寻芳、游猎到商旅漫行,从游学、游说到千里政治联姻,从周游列国到跨洋探险,从宗教的神拜到反璞归真,从名人“游道”到学者科考、说田园放歌到各国间的政治文化交流等等都反应了人类不同阶段的文明发展,可见旅游信息传播之重要。
(二)使不同文化得到交流—对陌生异域文化至少增添感性认识,帮助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或实现了认同。人们出行旅游大多是自觉行为,特别是当今社会的旅游行为更是强烈愿望下的自主决策,他们的旅游目的地通常是陌生的异域文化地,这本身就证明多元文化存在的意义—相互吸引,共同发展,旅游的人们对异域文化的接触至少会增添感性认识,甚至得到认同或启发。如:林鍼旅美后的《西海纪游草》序言中写道: 往日之观天坐井,语判齐东;年来只测海窥蠡,气吞泰岱。是说到海外一游,大长了胸襟和气魄。
(三)将旅游资源信息转化为旅游地的经济行为。当旅游资源信息得到认同时,它的效果就是促进旅游经济行为。典型的是旅游地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如各类旅游项目和旅游纪念商品。
综上所述,旅游确有传播媒介性,不同于其他媒介的特点是:1)开放性。由于旅游资源的信息源是开放的,并随社会发展而开放程度更高,因而它的传播性具有持久(耐用)和广泛性。2)场景性。旅游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客身处于旅游地,不身在其境往往体会不到旅游地的资源信息内涵。3)向心性。不同类型的旅游各自吸引着同一兴趣的游客,表现出传播的向心性,然后由游客将相关信息辐射(本文不讨论其他媒介在这方面的作用)。4)对季节性旅游资源,旅游传播受季节时令影响。5)融合人与自然或历史的关系。通过旅游传播,人们以亲历的形式更加了解自然或历史,旅游成为融合相互关系的媒体。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