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大有作为——社科纵横
作者:朱玉福来源:原创日期:2013-03-19人气:1081
高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担当着培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人才的重要职责。高校既是思想文化的产生地,又是思想文化的传播地,各种各类思想文化在这里交汇激荡。因此,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筑牢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理所当然也是社会主义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尤其在新的历史时期是高校面临复杂情况、完成历史使命的中心环节。在文化思潮日渐多元化的现代高校,必须用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巩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奠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文化的根本,也是牢牢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巩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关键所在。抓住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抓住了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也就抓住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灵魂。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观念也趁虚而入,加之国内的封建思想沉渣泛起。在各种思想思潮和不同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文化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受到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日益增多。这些思想思潮和文化观念如果长期得不到匡正和厘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高校的和谐稳定,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体现。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等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在利益日益多样化、价值日趋多元化的当下,人们的文化思想也日渐多元,文化需求也日趋多样和复杂。越是文化思想多样化越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校园先进和谐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首先,正确把握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统帅,是“一”,文化多样性是基础,是“多”。坚持“一”的主导地位,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此,正确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前提。其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日益多元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文化永远姓“社”,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永远持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永远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力量,永远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承认多元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和多样。差异是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多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如果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毫无疑问将使广大师生迷失方向,导致人心涣散、社会动乱,必将带来严重后果;而如果忽视文化思想的多样性,不仅会扼杀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也会走向思想僵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也要看它能不能包容、整合、引领大多数社会群体的文化思想意识。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一切文化思潮,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另外一方面,胸怀世界,海纳百川,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唯有如此,才能建设好一个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
(三)筑牢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一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二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三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同时指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与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筑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落到实处,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和建设祖国未来的主力军,当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主要有生力量。因此,高校一方面饰演着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角色,另外一方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文化建设者的重要使命。
为了确保高校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方向,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奋进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让这一重要文化阵地百花齐放、硕果满园,需要教育引导全体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发扬严谨治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律自重的风尚,坚决遏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鼓励师生深入实际,体验生活,投身社会实践,加强基层锻炼,增进群众感情,创造出高质量的文化精品,不断满足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同时,高校最重要职责还是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此,在价值观日益模糊、道德观日渐混淆的当下,高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和培养活动之中。经常性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仁爱互助和家庭美德教育。针对当前出现在大学生中的道德滑坡、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混淆甚至信仰危机、诚信缺失等突出的思想和现实问题,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建设,加强诚实守信教育和制度化建设,加强法制纪律教育和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理想、定信念,识正误、辨美丑,讲诚信、守法纪,为大学生自身学习、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的素养条件,为造就社会主义高素质的文化建设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9.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M].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
(一)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理所当然也是社会主义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尤其在新的历史时期是高校面临复杂情况、完成历史使命的中心环节。在文化思潮日渐多元化的现代高校,必须用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巩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奠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文化的根本,也是牢牢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巩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关键所在。抓住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抓住了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也就抓住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灵魂。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观念也趁虚而入,加之国内的封建思想沉渣泛起。在各种思想思潮和不同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文化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受到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日益增多。这些思想思潮和文化观念如果长期得不到匡正和厘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高校的和谐稳定,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体现。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等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在利益日益多样化、价值日趋多元化的当下,人们的文化思想也日渐多元,文化需求也日趋多样和复杂。越是文化思想多样化越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校园先进和谐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首先,正确把握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统帅,是“一”,文化多样性是基础,是“多”。坚持“一”的主导地位,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此,正确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前提。其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日益多元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文化永远姓“社”,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永远持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永远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力量,永远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承认多元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和多样。差异是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多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如果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毫无疑问将使广大师生迷失方向,导致人心涣散、社会动乱,必将带来严重后果;而如果忽视文化思想的多样性,不仅会扼杀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也会走向思想僵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也要看它能不能包容、整合、引领大多数社会群体的文化思想意识。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一切文化思潮,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另外一方面,胸怀世界,海纳百川,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唯有如此,才能建设好一个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
(三)筑牢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一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二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三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同时指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与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筑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落到实处,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和建设祖国未来的主力军,当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主要有生力量。因此,高校一方面饰演着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角色,另外一方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文化建设者的重要使命。
为了确保高校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方向,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奋进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让这一重要文化阵地百花齐放、硕果满园,需要教育引导全体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发扬严谨治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律自重的风尚,坚决遏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鼓励师生深入实际,体验生活,投身社会实践,加强基层锻炼,增进群众感情,创造出高质量的文化精品,不断满足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同时,高校最重要职责还是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此,在价值观日益模糊、道德观日渐混淆的当下,高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和培养活动之中。经常性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仁爱互助和家庭美德教育。针对当前出现在大学生中的道德滑坡、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混淆甚至信仰危机、诚信缺失等突出的思想和现实问题,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建设,加强诚实守信教育和制度化建设,加强法制纪律教育和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理想、定信念,识正误、辨美丑,讲诚信、守法纪,为大学生自身学习、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的素养条件,为造就社会主义高素质的文化建设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9.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M].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