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艺术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艺术教育
作者:张颖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3人气:1013
一、黑龙江艺术品市场的现状
黑龙江艺术品市场与发达地区相比起步较晚、规模小、集群化程度不高,画廊仅不足百家,主要集聚在省会哈尔滨,在省内分布极不均衡,其名气、实力、规模及影响力都不如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黑龙江画廊的经营方式大多数是“寄卖”这一最初级的交易形式。作为一级艺术品市场的画商与画廊在黑龙江的艺术品市场中并未发挥作用,还影响着二级市场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作用的发挥。黑龙江市场中的艺术品经纪人制度,是指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的经营者只代理展览、销售、拍卖艺术家作品等事务,只赚取中间费用的经济活动,其经纪人制度体现出不完善性。画廊因不拥有艺术品的所有权,而不能把艺术作品推入到二级拍卖市场,从而使一级艺术品市场与二级艺术品市场相脱离,影响到二级拍卖市场及艺术博览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虽然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集群化、创新化发展散乱而稚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期待,黑龙江城市园区的整体规划将促进一、二级艺术品市场整体的发展。
2010年至2015年,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全国首个综合性文化艺术产业园,其坐落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南校区,规划总面积17万平方米。此次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将整合全市文化的产业资源,打造黑龙江文化艺术研发创意中心、文化艺术企业孵化中心、文化艺术人才培训中心、艺术成果展示交流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在黑龙江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的建设给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二、黑龙江艺术品鉴定体系的建设
黑龙江艺术品鉴定体系缺失的原因在于,黑龙江艺术品市场“行货”普遍,占行业的90%;艺术品拍卖行业市场化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艺术品的保险意识薄弱;没有建立起艺术品抵押制度;涉及艺术品类的案件没有法律保障等因素。从2006年5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及时成立,可以看到政府部门对建设艺术品鉴定体系的重视。但是,从黑龙江的客观现实讲,虽然拥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品创作人才,但仍然不具备艺术品鉴定这一高领域的专家,艺术品鉴定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因此,黑龙江较为完善的鉴定体系尚未形成。这不仅仅是黑龙江地区发展的滞后问题,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育近20年来,人才的培养远落后于现实需求的现状。马健在《确立“国家标准”有助于规范艺术品市场吗?》中表述,艺术品真伪的鉴定具有主观性特点,“眼学”是艺术品真伪鉴定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是一种低级的经验手段,是片面的。而艺术品鉴定的“国家标准”,不能仅靠简单而主观的依据来断定。他还表述,体现“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就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机制来保证,应该进行有效的监管来保障市场的规范。何鸿在《艺术品市场管理与研究》中提出,要加强鉴定人才的培养和延续教育,使“断代”方法在文物鉴定方法中进一步发展;对老一辈鉴定家口述经验的资料要尽快建立保存,加大科技鉴定的投入与研究力度,同时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建立中国文物艺术品基因库。
黑龙江艺术品市场相应鉴定力量的不足、政府监管力量的薄弱,使得买家对艺术品经营机构及鉴定专家专业能力有所质疑,所以,鉴定人才的培养和鉴定水平的提高就显得尤为紧迫。上承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对文物鉴定行业的要求,黑龙江要规范发展艺术品一级市场,避免“假画、行画”的过多出售扰乱市场,或低价值画卖高价的诸种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应建立商品价格初步鉴定、定价体系,工商管理部门对画品的价值要找专家进行评估、定价,并监督价格在市场中的表现,以维护市场的价格秩序和消费者的利益;艺术品交易鉴定制度的建立,如建立“艺术品鉴定行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对画廊业、拍卖行业及艺术博览会经营的规模、层次、质量等实际运作情况进行规范,规避艺术品鉴定中的人为因素影响,以提高艺术品市场的诚信度。只有做好这些,鉴定体系的建设才能逐步完成,市场才会繁荣。
三、黑龙江艺术品定价体系的建设
一般商品的价值及附加价值构成了其市场中的价格,而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包括精神价值、审美价值、装饰价值、教育价值、收藏价值、文化价值等,还包括艺术家的身价、名人效应等价值,所以其价格的形成往往是复杂、扑朔迷离的。马健在《艺术品的价格:概念及其解读》一文中指出,在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艺术品经过买卖双方对价格的不断博弈,达到收藏者和投资者对价格的接受、成交、确认,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才体现出售价,反之,就是标价。胡静、昝胜锋在《论艺术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投资策略》中指出,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因素包括: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内涵,如艺术品创作的独创性、不可复制性和鉴赏性;供需关系影响艺术品价格;投资及投机影响艺术品价格;高端消费及艺术文化教育影响艺术品价格。徐爽在《健全中国画市场价格研究》中,为使艺术品价格在市场中合理、理性地表现提出了建议:如把握市场现状,培育专业人才;规范导向艺术领域及市场经营者;政府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的干预等。
目前,全国没有形成一个客观、科学的标准和依据来确定艺术品的价格,也是黑龙江艺术品市场定价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因素。因此,黑龙江的研究者应努力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艺术品定价体系,对黑龙江艺术品市场体系的整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注:本文为2012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黑龙江艺术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立项编号:12B070)
参考文献:
[1]东润.最新发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重要发展机遇[N].中国质量报,2010—5—14.
[2]木心.艺术品市场亟待建立信用管理体系[N].中国文化报,2004—7—16 .
[3]闻心.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回归理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11—10.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黑龙江艺术品市场与发达地区相比起步较晚、规模小、集群化程度不高,画廊仅不足百家,主要集聚在省会哈尔滨,在省内分布极不均衡,其名气、实力、规模及影响力都不如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黑龙江画廊的经营方式大多数是“寄卖”这一最初级的交易形式。作为一级艺术品市场的画商与画廊在黑龙江的艺术品市场中并未发挥作用,还影响着二级市场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作用的发挥。黑龙江市场中的艺术品经纪人制度,是指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的经营者只代理展览、销售、拍卖艺术家作品等事务,只赚取中间费用的经济活动,其经纪人制度体现出不完善性。画廊因不拥有艺术品的所有权,而不能把艺术作品推入到二级拍卖市场,从而使一级艺术品市场与二级艺术品市场相脱离,影响到二级拍卖市场及艺术博览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虽然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集群化、创新化发展散乱而稚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期待,黑龙江城市园区的整体规划将促进一、二级艺术品市场整体的发展。
2010年至2015年,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全国首个综合性文化艺术产业园,其坐落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南校区,规划总面积17万平方米。此次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将整合全市文化的产业资源,打造黑龙江文化艺术研发创意中心、文化艺术企业孵化中心、文化艺术人才培训中心、艺术成果展示交流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在黑龙江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的建设给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二、黑龙江艺术品鉴定体系的建设
黑龙江艺术品鉴定体系缺失的原因在于,黑龙江艺术品市场“行货”普遍,占行业的90%;艺术品拍卖行业市场化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艺术品的保险意识薄弱;没有建立起艺术品抵押制度;涉及艺术品类的案件没有法律保障等因素。从2006年5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及时成立,可以看到政府部门对建设艺术品鉴定体系的重视。但是,从黑龙江的客观现实讲,虽然拥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品创作人才,但仍然不具备艺术品鉴定这一高领域的专家,艺术品鉴定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因此,黑龙江较为完善的鉴定体系尚未形成。这不仅仅是黑龙江地区发展的滞后问题,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育近20年来,人才的培养远落后于现实需求的现状。马健在《确立“国家标准”有助于规范艺术品市场吗?》中表述,艺术品真伪的鉴定具有主观性特点,“眼学”是艺术品真伪鉴定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是一种低级的经验手段,是片面的。而艺术品鉴定的“国家标准”,不能仅靠简单而主观的依据来断定。他还表述,体现“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就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机制来保证,应该进行有效的监管来保障市场的规范。何鸿在《艺术品市场管理与研究》中提出,要加强鉴定人才的培养和延续教育,使“断代”方法在文物鉴定方法中进一步发展;对老一辈鉴定家口述经验的资料要尽快建立保存,加大科技鉴定的投入与研究力度,同时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建立中国文物艺术品基因库。
黑龙江艺术品市场相应鉴定力量的不足、政府监管力量的薄弱,使得买家对艺术品经营机构及鉴定专家专业能力有所质疑,所以,鉴定人才的培养和鉴定水平的提高就显得尤为紧迫。上承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对文物鉴定行业的要求,黑龙江要规范发展艺术品一级市场,避免“假画、行画”的过多出售扰乱市场,或低价值画卖高价的诸种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应建立商品价格初步鉴定、定价体系,工商管理部门对画品的价值要找专家进行评估、定价,并监督价格在市场中的表现,以维护市场的价格秩序和消费者的利益;艺术品交易鉴定制度的建立,如建立“艺术品鉴定行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对画廊业、拍卖行业及艺术博览会经营的规模、层次、质量等实际运作情况进行规范,规避艺术品鉴定中的人为因素影响,以提高艺术品市场的诚信度。只有做好这些,鉴定体系的建设才能逐步完成,市场才会繁荣。
三、黑龙江艺术品定价体系的建设
一般商品的价值及附加价值构成了其市场中的价格,而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包括精神价值、审美价值、装饰价值、教育价值、收藏价值、文化价值等,还包括艺术家的身价、名人效应等价值,所以其价格的形成往往是复杂、扑朔迷离的。马健在《艺术品的价格:概念及其解读》一文中指出,在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艺术品经过买卖双方对价格的不断博弈,达到收藏者和投资者对价格的接受、成交、确认,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才体现出售价,反之,就是标价。胡静、昝胜锋在《论艺术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投资策略》中指出,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因素包括: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内涵,如艺术品创作的独创性、不可复制性和鉴赏性;供需关系影响艺术品价格;投资及投机影响艺术品价格;高端消费及艺术文化教育影响艺术品价格。徐爽在《健全中国画市场价格研究》中,为使艺术品价格在市场中合理、理性地表现提出了建议:如把握市场现状,培育专业人才;规范导向艺术领域及市场经营者;政府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的干预等。
目前,全国没有形成一个客观、科学的标准和依据来确定艺术品的价格,也是黑龙江艺术品市场定价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因素。因此,黑龙江的研究者应努力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艺术品定价体系,对黑龙江艺术品市场体系的整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注:本文为2012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黑龙江艺术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立项编号:12B070)
参考文献:
[1]东润.最新发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重要发展机遇[N].中国质量报,2010—5—14.
[2]木心.艺术品市场亟待建立信用管理体系[N].中国文化报,2004—7—16 .
[3]闻心.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回归理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11—10.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