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催明霞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4人气:842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就我们而言主要是指用课件和光盘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包括导入、讲授、练习与总结这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中应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导入环节应用多媒体
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1.音乐激趣导入。《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一百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此时,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道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发了学生欣赏音乐时探究的心理,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又交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2.创设情境导入。小学课文中,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我们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火烧云》一课讲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课文从两方面描写火烧云的景象,一是颜色多,变化快;二是形状多,变化快。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讲课开始先出示几组关于火烧云的图片,学生看到的是生活中没看到的云彩,此时,教师激励学生:“读书吧,它会使你得到新的知识。”学生满怀情趣,投入到学习体验中。
二、讲授环节应用多媒体
1.设疑启思。一些知识如果教师只停留在口头讲解上,不借助多媒体手段,对于抽象思维还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理解起来仍是相当困难的。如果通过远程教学资源将学生置于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来理解,学生就容易获取直观的感受。如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怎样捞铁牛?”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重、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常用实物实验法进行演示来让学生理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选择播放一段“捞铁牛”过程的flash动画,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进行课文讲解,就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办法以及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
2.巧妙运用光盘中的教学媒体,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光盘中的教学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枯燥的文字内容形象化,可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与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詹天佑》一课,最能表现詹天佑具有杰出才能的是他所设计的“人”字性线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现青龙桥陡峭的坡势,让学生了解此处的地形特点,然后演示出一列火车在“人”字性线路的行驶过程,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从内心产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远程教育资源的巧妙运用,将学生活动引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教师也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