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作者: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吴颂华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5人气:1887
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许小年、王燕(1997)对中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国有股比率越高的公司,综合绩效越差;法人股比例越高的公司,绩效越好;而个人股比例与企业业绩基本无关。孙永祥、黄祖辉(1999)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呈倒U型关系。吴淑琨(2002)认为,股权的相对集中尽管有利于提高股东的监控能力,但可能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同国外的学者得到的研究结论有相似之处,中国学者的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朱武祥、宋勇(2001)通过对实证分析得出,企业价值与股权的集中度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于东智(2002)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会计利润率之间的联系并不显著。
一、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简要评价。综观中西方学者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问题的研究,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但国外学者在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方面的成果,尤其是指标选择和计量模型的设计方面成果颇丰,对研究中国的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分析工具。
二、公司绩效与股权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描述。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完成股改(以对价支付的股票上市流通为基准)的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公司共有227家,剔除9家ST公司,3家金融公司,14家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剩下201家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由于本文的样本企业,数量较多,涵盖行业较多,所以这些企业2004、2005、2006、2007、2008年的财务数据能较好代表企业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本文全部数据来源于:锐思金融数据库。在写作过程中对部分数据进行了校对、整理、运算与分析。本文采用SPSS17.0进行运算,所有实证分析中的显著性水平ɑ=5%,若P<0.05,则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P>0.05,则未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
(二)变量的选择。(1)自变量的选择:本文选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国家股持股比例、企业法人股持股比例、流通股比例、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为自变量。(2)因变量的选择:本文选择每股收益进行衡量,因为该指标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三)公司绩效与股权结构的回归分析。大多数学者研究论证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收集了201家样本公司2004年至2008年间每股收益与有关股权结构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探讨两者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为:Y=ε+β0+β1CR1+β2CR5+β3CR10+β4GJG+β5FRG+β6LTG+β7Z5+β8Z10,其中ε为随机误差项,β0为常数项。通过SPSS17.0运行将结果整理如表所示:
三、结论
(一)2004年回归模型表明:1、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反比,且通过了统计显著检验。这就证明第一大股东如果持股比例过高,股权高度集中,缺少其他股东控制、监督,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侵蚀中小股东权益,不利于提升公司绩效。2、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均成正比,均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这就证明企业中存在有适当控制权的大股东有利于企业决策的制定。3、国家股与公司绩效成反比,这是因为国家股“所有者”缺位,难以真正发挥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经理的有效监督与约束,所以国家股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法人股与公司绩效成反比,这是因为当法人作为第一大股东时,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也会为了自身利益发生“隧道”行为,从而损害上市公司利益。4、第二大至第五大或至第十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与公司绩效成正比,这是因为大股东之间会相互牵制,减少独裁现象,使决策民主化,合理化,进而提升公司绩效。5、流通股与公司绩效成反比,这是因为在股权分置时代,流通股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很小,大股东利用实际控制权经常损害他们的权益,因此流通股股东“用脚投票”,多以短期投机赚取差价为主,并不关心公司长久效益,不利于公司提升业绩。
(二)2005年回归模型表明: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微弱的正相关,这与04年模型有了本质区别,这说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适当集中可以提升公司绩效。这是因为股票全流通后,第一大股东为了防止市场的接管,加强对公司董事、经理的监管,真正关心公司经营状况,从而提升公司绩效。2、流通股与公司绩效成正比,并通过统计显著检验。这与04年模型也有了本质区别。这说明股改后,股票市场逐渐进入全流通时代,股东利益趋于一致。3、股权制衡度指标回归系数均为正,虽然没通过显著检验,但是可以得出股权制衡有利于提升公司绩效。4、国家股和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依旧成反比,可能两者的持股比例依然比较高。
(三)2006年回归模型表明与2005年所提示信息相似。
(四)2007年回归模型的拟合度没有前面几年好,F值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是由于:一方面,公司绩效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行业因素,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股权结构只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数据存在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和业绩操纵现象,使公司指标存在较大水分。
(五)2008年回归模型与2007年回归模型相似,拟合度不高,F值检验不显著,各类回归系数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是由于2008年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对企业的经营业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