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戏曲武戏表演中把子功的巧妙运用——艺术教育

作者:崇爱花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7人气:2024

一、戏曲表演中把子功的灵活运用
1.注重手眼协调
把子功是衡量一个戏曲演员表演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把子功的基础能力直接关系着戏曲武戏表演的质量。在表演过程中,手眼和身体的协调性关系到表演是否自然连贯。把子功是戏曲武戏演员必备的技能,无论是男角还是女角,武戏演员都必须具有扎实的把子功,把子功的扎实程度直接关系着武戏演员是否能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平时训练和表演过程中应加强眼、手、身、法、步等姿态的联合运用。所谓眼到手到,就是在对打过程中强调手眼及身体的协调性。在对打过程中,手、眼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是灵活运用的步法关键。进步、退步、跳跃、转身和闪躲等都涉及到步法的应用。
2.注重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以及动作的控制
在戏曲表演,尤其是武戏表演中,演员通过身体的动态来展示人物、剧情,除了要求手眼的协调外,还强调身体的灵活性、敏捷度以及动作的收放力度和控制力度。演员应理解和掌握在打快速“把子”时如何使身体放松并灵活运用四肢,这需要演员在打把子过程中不能用拙劲和僵劲,应加强上身与下身的配合、眼与手的配合,从而使武戏表演流畅而美观。
3.加强准确性及力度的控制
戏曲表演中,对动作的准确性要求很高,无论是独耍还是对打,都要求打把子要熟练和准确,以免在表演或练习中伤到自己和对方。因此,打把子要求步伐要快、招数要准、眼神要狠。在打把子过程中,演员的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保持头脑清醒,讲究把子功的“重打轻着”和“猛打轻落”,这是一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既强调表现打斗场面的真实感,又强调了打斗动作的“虚劲”,这需要演员在训练过程中加强对神经系统及肌肉力量进行有意识地控制。
二、如何巧妙地将把子功用到武戏中
1.加强基础训练,掌握表演技巧
把子功在戏曲表演中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表现对敌格斗、战场拼杀或者比武较量等情节,要把武戏表演得生动形象,就要运用好把子功,表演要有层次、有情感、有章法,强调“打”的严、连、狠和准。“严”指的是双方的配合默契,“打把子”应做到得心应手和丝丝入扣;“连”就是表演应连贯,每个动作均要做到位,且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确保武戏表演节奏严谨、层次分明;“狠”是表演者的情绪要炽烈,在表演过程中如临实战,向观众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战斗氛围;“准”是指脚下部位和手的准确性以及对动作判断的准确性,如戏曲中的倒右把、倒正步、刨把、打点、砍封点、踏右步等,从动作要领到基本套数,从表演规范到表演技巧,从正反把的多端变化到步法的频繁进退,以及一些规范化要点、配合身段功和腿功的把子都应清楚明了,在表演时才能做到熟练运用。
2.将把子功与武术技巧结合应用
把子功主要来源于武术,和武术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又存在一定的区别。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一般武戏演员的头上、身上及脚下都穿戴有许多东西,演员在表演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打法表演性较强,点到为止;武术打法快而真实。又如,武术与戏曲的大刀的拿法及用法是完全相反的,戏曲要求的是右手在上而左手在下,武术则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例如,在关公的青龙刀把子表演中,可以将武术“十三式”,即砍、劈、剁、抹、横、扫、撩、推、涮、攻、闪、挡及展翅巧妙地应用到舞台表演中,把武术招数的快与戏曲表演的帅巧妙地结合起来,打把子成为武戏表演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3.加深对戏曲情节及戏曲人物的了解
戏曲表演的精髓在于对剧情的真实再现和对人物形象的完美刻画。把子功技艺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的活动、营造和渲染舞台气氛等方面具有非凡的魅力。把子功实际上是对古战场战斗姿态的创作和发展,将真实战斗的形态巧妙地改造和设计成为人体艺术表演舞姿,并在对打中营造出一个完整的优美的动感画面。
把子功的连贯运用是无法单一地从基本功的训练中找出来的,戏曲武打的主要特点是一个戏一套把子,不同的戏曲其把子也不同,不存在重复和雷同,这是把子功的关键,“打把子”主要是为了表现双方格斗和厮杀的场景,不同的戏曲作品,其人物身份、故事情节、故事环境及中心感情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利用手中的兵刃表现出人物特色和故事情感,通过在武戏表演中巧妙地运用各种把子功的技巧,使“打把子”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舞台艺术。
例如,在《挑滑车》中金兀术与高宠之间的对打,《金沙滩》中韩昌同杨七郎之间的对打,两者都属于“对枪”,但两个戏的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等都不同,因此,在打法及要领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前者要求演员在表演时要稳中有快且稳健威勇;后者则要求表演时要疾迅猛烈,快中见刚。由此可见,在武戏表演中打把子,必须以对剧情及人物的了解为基础,从人物的感情出发,打出戏剧人物的英雄气概和敌人的凶恶,打出戏剧的感情色彩和神韵。
现在,有些演员只偏重某一项技能的训练和发展,往往忽视了把子功的学习和训练,戏曲表演无法达到较高的境界。戏曲演员应多向老艺术家学习,加强把子功的学习和训练,进一步掌握唱、念、做、打的综合技巧,从而在戏曲舞台上塑造出更多、更经典的人物形象,使戏曲表演更加成熟、完美。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把子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
[2]孙盛云.戏曲表演把子功教材[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3]汤草元等.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