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的治理与监管
作者:陆逸晖来源:原创日期:2013-05-25人气:841
欧洲国家多在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计划(UCITS)框架基础上对对冲基金设立专门规则,但在法律规则中都回避对冲基金定义,而以其他称谓指向监管对象,如德国称为“有额外风险的投资基金”,爱尔兰为“专家投资计划”和“合格投资计划”,意大利为“投机基金”,卢森堡的“采用另类策略的集合投资计划”,西班牙的“自由投资基金”和瑞士的“有特殊风险的其他基金”。
IOSCO(2006)发布的《对冲基金监管环境:调查与比较》中指出,“尽管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几乎都对对冲基金及其管理人实施某种监管措施,但没有任何司法辖区对对冲基金设定综合完整的法律定义,也不存在全球普遍适用的对冲基金定义”。
我认为,对监管者而言,从投资运营特征角度出发界定对冲基金,有利于从“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角度准确把握其特征,并避免各类对冲基金绕过法律定义逃避监管。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对冲基金行业演变中变与不变的特性,在对各种特征的深入分析把握基础上分离出最具稳定性的本质核心特征:(1)Alternative(2)Absolute(3)Alpha。
在我看来,具有如下特征的另类集合投资计划(投资基金),其管理人可以接受与业绩挂钩的报酬,并可以自由使用积极的投资策略以获得正的绝对超额收益,包括综合运用杠杆、衍生品、证券和其他资产的多头或空头头寸。
上述定义强调了对冲基金最可能保留的本质核心特征,即与激励费率结构并存的实施不受限制的杠杆化投资策略,并且不随时间推移而演变,而其他特征,包括监管、登记、投资者基础和信息披露机制等,与对冲基金初创时期相比已经并将继续演变下去。
二、对冲基金行业最新发展
(一)规模强劲恢复。根据Stulz的统计,在2007年对冲基金规模为2.154万亿美元,而在1990,这个数量为380亿美元,在2002同期,规模为6250亿美元。芝加哥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edgeFundResearchInc.,简称:HFR),2010年新认购量超过回赎数量更是显示了对冲基金越发红火的趋势;在主要运营地区,管理资产中对冲基金占比在新兴市场越来越高,在亚洲由5%上升到10%;在欧洲由12%上升到25%;在美国的比重由80%下降到60%。
(二)行业集中度提高。2006年,100家最大对冲基金公司资产总额占行业总资产比重达65%,而2003年只占54%;到2007年年中,全球372家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管理着1.892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占整个对冲基金业资产规模的75%,80%新资金流向资产规模50亿美元以上的对冲基金,此外,行业并购也有增加的趋势,例如英仕曼收购竞争对手GLGPartner
(三)投资者结构机构化,组合式对冲基金受追捧。金融稳定论坛(2007),到2006年底,对冲基金行业参与者中富有个人投资者从1997年的61%下降到40%,而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一半。出于分散风险目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冲基金投资的主要方式是组合式对冲基金(fundofhedgefunds)。
(四)对冲基金开始寻求稳定资本来源。为建立更稳健的运营结构和加强流动性管理,一些大型对冲基金管理人开始寻求长期资本来源。如2007年初Citadel通过旗下对冲基金发行不可追索债券,这是对冲基金首次发行债券融资,而基金管理人城堡集团和黑石集团则在2007年成功上市,以此寻求更稳定的长期资本。发债尤其是上市将改变对冲基金没有长期固定资本的缺欠,提高基金运营稳健性,增强其危机时期承受流动性压力的能力,这对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大有裨益。
(五)对冲基金“上岸”扩张。近年来,对冲基金有上岸趋势,这种趋势背后有许多的驱动因素,首先,各国监管者希望投资者将资金放在接受监管的在岸基金中,保持投资产品的可控性。其次,投资者偏好在岸基金较好的流动性,可随时申购赎回,锁定期较短或没有。最后,投资者对监管产生了比较大的需求,为了追求安全感,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麦道夫事件后,大量投资者从离岸基金撤资,转入监管较为严格的在岸基金中。2010年,国际对冲基金经理也有向岸上进军的趋势,例如索罗斯基金在港开立办公室,保尔森对冲基金亚洲获得执照等。
IOSCO(2006)发布的《对冲基金监管环境:调查与比较》中指出,“尽管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几乎都对对冲基金及其管理人实施某种监管措施,但没有任何司法辖区对对冲基金设定综合完整的法律定义,也不存在全球普遍适用的对冲基金定义”。
我认为,对监管者而言,从投资运营特征角度出发界定对冲基金,有利于从“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角度准确把握其特征,并避免各类对冲基金绕过法律定义逃避监管。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对冲基金行业演变中变与不变的特性,在对各种特征的深入分析把握基础上分离出最具稳定性的本质核心特征:(1)Alternative(2)Absolute(3)Alpha。
在我看来,具有如下特征的另类集合投资计划(投资基金),其管理人可以接受与业绩挂钩的报酬,并可以自由使用积极的投资策略以获得正的绝对超额收益,包括综合运用杠杆、衍生品、证券和其他资产的多头或空头头寸。
上述定义强调了对冲基金最可能保留的本质核心特征,即与激励费率结构并存的实施不受限制的杠杆化投资策略,并且不随时间推移而演变,而其他特征,包括监管、登记、投资者基础和信息披露机制等,与对冲基金初创时期相比已经并将继续演变下去。
二、对冲基金行业最新发展
(一)规模强劲恢复。根据Stulz的统计,在2007年对冲基金规模为2.154万亿美元,而在1990,这个数量为380亿美元,在2002同期,规模为6250亿美元。芝加哥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edgeFundResearchInc.,简称:HFR),2010年新认购量超过回赎数量更是显示了对冲基金越发红火的趋势;在主要运营地区,管理资产中对冲基金占比在新兴市场越来越高,在亚洲由5%上升到10%;在欧洲由12%上升到25%;在美国的比重由80%下降到60%。
(二)行业集中度提高。2006年,100家最大对冲基金公司资产总额占行业总资产比重达65%,而2003年只占54%;到2007年年中,全球372家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管理着1.892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占整个对冲基金业资产规模的75%,80%新资金流向资产规模50亿美元以上的对冲基金,此外,行业并购也有增加的趋势,例如英仕曼收购竞争对手GLGPartner
(三)投资者结构机构化,组合式对冲基金受追捧。金融稳定论坛(2007),到2006年底,对冲基金行业参与者中富有个人投资者从1997年的61%下降到40%,而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一半。出于分散风险目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冲基金投资的主要方式是组合式对冲基金(fundofhedgefunds)。
(四)对冲基金开始寻求稳定资本来源。为建立更稳健的运营结构和加强流动性管理,一些大型对冲基金管理人开始寻求长期资本来源。如2007年初Citadel通过旗下对冲基金发行不可追索债券,这是对冲基金首次发行债券融资,而基金管理人城堡集团和黑石集团则在2007年成功上市,以此寻求更稳定的长期资本。发债尤其是上市将改变对冲基金没有长期固定资本的缺欠,提高基金运营稳健性,增强其危机时期承受流动性压力的能力,这对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大有裨益。
(五)对冲基金“上岸”扩张。近年来,对冲基金有上岸趋势,这种趋势背后有许多的驱动因素,首先,各国监管者希望投资者将资金放在接受监管的在岸基金中,保持投资产品的可控性。其次,投资者偏好在岸基金较好的流动性,可随时申购赎回,锁定期较短或没有。最后,投资者对监管产生了比较大的需求,为了追求安全感,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麦道夫事件后,大量投资者从离岸基金撤资,转入监管较为严格的在岸基金中。2010年,国际对冲基金经理也有向岸上进军的趋势,例如索罗斯基金在港开立办公室,保尔森对冲基金亚洲获得执照等。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