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地掷球运动前景探析——陕西教育
作者:梅丽娜来源:原创日期:2013-06-19人气:1163
地掷球运动是一项对场地设施要求低,规则简便易学,技术动作容易掌握的运动项目。作为奥林匹克开展的运动项目,地掷球运动以其独特的娱乐性、竞技性、休闲性、社会交往等特性,展现出高雅文明的体育内涵,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所喜爱,成为时尚的健身活动。
我国在1984年引入并开展地掷球运动。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是最早开展地掷球运动的体育院校, 并于1986年在北京成立中国地掷球协会。2003年12月,中国地掷球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将把在高校推广地掷球运动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1]目前,我国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高等院校开展地掷球运动并组队参加国内外比赛。同时,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设地掷球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高雅竞技运动和休闲体育活动之一,在高校开展地掷球运动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高校开展地掷球运动可行性分析
1.场地设施要求低。地掷球是双方运动员在规定的场地上用手投掷球进行对抗的运动项目。项目对场地要求不高,场地长26.50米,宽4.50米,四周围板高度为25厘米。比赛用球分大球和小球两种,大球重量920克-1000克,直径11厘米,为队员投掷用球;小球重量60克,直径4厘米,为比赛的基准球,是裁判员用来判断双方投掷的大球距小球远近和得分多少的标记。[2]
2.规则简便,技术动作简单易学。比赛队员运用滚靠技术,使掷出的大球沿地面滚动去靠近小球或靠近合适区域。另一队队员可运用抛击或滚击技术,将对方球击开,使自己的大球更接近小球或撞击小球,使小球远离对方大球,而接近本方大球。比赛结束,由裁判员判定靠近小球方获胜。比赛可分为单项赛和团体赛。单项赛设1局,团体赛设3局,按三人赛、单人赛、双人赛的顺序进行比赛。
3.西安体育学院可带动陕西高校地掷球运动发展。西安体育学院是我国地掷球运动开展首屈一指的院校,其地掷球队在近十五年里,取得国内赛事金牌100多枚,国外赛事金牌30多枚,并且创造和保持着多项全国及亚洲纪录。[3]通过在西安体育学院委培、引进教师,可促进陕西高校地掷球运动教学师资的培养。
地掷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前景意义
1.地掷球运动开展有利于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地掷球运动简单易学,趣味性强,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进行学习和锻炼。地掷球运动在比赛中要求参赛队员有良好的身体活动能力,沉着、稳定的心理素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思维能力,协调性、灵敏性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队员之间的良好配合和沟通。因此通过该项运动,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锻炼,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而地掷球运动互动性、游戏性强,是一项适宜在高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内容。
2.地掷球运动有利于高校阳光体育、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展。地掷球运动作为一种现代休闲体育项目,以其活动量居中,趣味性强,人际交流频繁,活动场地方便,易于开展为特色,有利于该项目在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及社区体育中开展和普及。可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开设地掷球的教学内容,利用高校的体育社团活动、体育节等活动形式,宣传、引导学生开展地掷球运动项目,促进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及阳光体育活动的良好开展。
3.地掷球运动可开发为校级特色体育项目,加强校际、国际间体育交流。目前,我国开展地掷球运动的高校并不多,各高校可将掷球运动发展为校本课程,作为高校的特色教学内容,并培训训练队,参加校级、国内及国际地掷球比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1986年12月,国际奥委会已正式承认地掷球运动为奥林匹克开展项目。现国际地联正在积极争取将地掷球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4]开展地掷球运动也可扩大该项运动在我国的群众基础,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培养好的人才。
陕西高校开展地掷球运动的对策
1.加强宣传。可通过高校广播、电视、校园网络、体育沙龙、体育期刊、体育社团活动等方式方法,加强地掷球运动的宣传。还可引入地掷球运动的专家、队员,在高校进行试点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逐渐了解、接触并喜爱这项运动。
2.学校大力扶持。为了促进地掷球运动的开展,高校领导应重视,并制订相应的实施政策,成立相关的委员会,从管理体制上确保该项目在高校的普及。高校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场地建设、掷球器材购买、相关教学人员的培训,地掷球协会及训练队的组建等,专款专用,从财政上保证该项运动的建设。
3.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地掷球教学队伍。我国的地掷球协会每年会举办地掷球培训班,各高校可通过参加培训班和引进专业地掷球人才的方式,加快高校地掷球教学队伍的建设。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经常性地开展校内及校际的地掷球比赛,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关注和学习地掷球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可建立高校的地掷球协会和训练队,与高水平训练队切磋交流技艺,带动地掷球运动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校体育及社区体育、家庭体育活动的丰富化、多样化。
我国在1984年引入并开展地掷球运动。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是最早开展地掷球运动的体育院校, 并于1986年在北京成立中国地掷球协会。2003年12月,中国地掷球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将把在高校推广地掷球运动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1]目前,我国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高等院校开展地掷球运动并组队参加国内外比赛。同时,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设地掷球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高雅竞技运动和休闲体育活动之一,在高校开展地掷球运动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高校开展地掷球运动可行性分析
1.场地设施要求低。地掷球是双方运动员在规定的场地上用手投掷球进行对抗的运动项目。项目对场地要求不高,场地长26.50米,宽4.50米,四周围板高度为25厘米。比赛用球分大球和小球两种,大球重量920克-1000克,直径11厘米,为队员投掷用球;小球重量60克,直径4厘米,为比赛的基准球,是裁判员用来判断双方投掷的大球距小球远近和得分多少的标记。[2]
2.规则简便,技术动作简单易学。比赛队员运用滚靠技术,使掷出的大球沿地面滚动去靠近小球或靠近合适区域。另一队队员可运用抛击或滚击技术,将对方球击开,使自己的大球更接近小球或撞击小球,使小球远离对方大球,而接近本方大球。比赛结束,由裁判员判定靠近小球方获胜。比赛可分为单项赛和团体赛。单项赛设1局,团体赛设3局,按三人赛、单人赛、双人赛的顺序进行比赛。
3.西安体育学院可带动陕西高校地掷球运动发展。西安体育学院是我国地掷球运动开展首屈一指的院校,其地掷球队在近十五年里,取得国内赛事金牌100多枚,国外赛事金牌30多枚,并且创造和保持着多项全国及亚洲纪录。[3]通过在西安体育学院委培、引进教师,可促进陕西高校地掷球运动教学师资的培养。
地掷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前景意义
1.地掷球运动开展有利于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地掷球运动简单易学,趣味性强,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进行学习和锻炼。地掷球运动在比赛中要求参赛队员有良好的身体活动能力,沉着、稳定的心理素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思维能力,协调性、灵敏性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队员之间的良好配合和沟通。因此通过该项运动,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锻炼,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而地掷球运动互动性、游戏性强,是一项适宜在高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内容。
2.地掷球运动有利于高校阳光体育、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展。地掷球运动作为一种现代休闲体育项目,以其活动量居中,趣味性强,人际交流频繁,活动场地方便,易于开展为特色,有利于该项目在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及社区体育中开展和普及。可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开设地掷球的教学内容,利用高校的体育社团活动、体育节等活动形式,宣传、引导学生开展地掷球运动项目,促进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及阳光体育活动的良好开展。
3.地掷球运动可开发为校级特色体育项目,加强校际、国际间体育交流。目前,我国开展地掷球运动的高校并不多,各高校可将掷球运动发展为校本课程,作为高校的特色教学内容,并培训训练队,参加校级、国内及国际地掷球比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1986年12月,国际奥委会已正式承认地掷球运动为奥林匹克开展项目。现国际地联正在积极争取将地掷球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4]开展地掷球运动也可扩大该项运动在我国的群众基础,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培养好的人才。
陕西高校开展地掷球运动的对策
1.加强宣传。可通过高校广播、电视、校园网络、体育沙龙、体育期刊、体育社团活动等方式方法,加强地掷球运动的宣传。还可引入地掷球运动的专家、队员,在高校进行试点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逐渐了解、接触并喜爱这项运动。
2.学校大力扶持。为了促进地掷球运动的开展,高校领导应重视,并制订相应的实施政策,成立相关的委员会,从管理体制上确保该项目在高校的普及。高校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场地建设、掷球器材购买、相关教学人员的培训,地掷球协会及训练队的组建等,专款专用,从财政上保证该项运动的建设。
3.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地掷球教学队伍。我国的地掷球协会每年会举办地掷球培训班,各高校可通过参加培训班和引进专业地掷球人才的方式,加快高校地掷球教学队伍的建设。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经常性地开展校内及校际的地掷球比赛,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关注和学习地掷球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可建立高校的地掷球协会和训练队,与高水平训练队切磋交流技艺,带动地掷球运动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校体育及社区体育、家庭体育活动的丰富化、多样化。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