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公共艺术设计艺术治愈功能研究

作者:胡浩宇来源:《新美域》日期:2025-08-12人气:10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并行的背景下,公共艺术设计通过其公共性、参与性和交互性特征,逐渐成为连接个体情感与城市空间的重要疗愈媒介。本文以艺术治愈功能为切入点,探讨公共艺术设计在缓解心理焦虑、修复社会创伤及重构人际关系中的多维价值。研究首先从心理学与艺术社会学视角,剖析公共艺术的色彩、形态及互动性等要素对公众情绪的调节机制;其次,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如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对视》行为艺术、日本石卷再生艺术节及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揭示艺术事件参与性、灾难后集体疗愈及城市人际疏离修复等场景中公共艺术的实践路径。研究进一步指出,数字技术推动下,公共艺术正从实体空间向线上场景延伸,通过虚拟展览(如《城市的摇篮》)拓展疗愈边界,但需平衡技术介入与情感真实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公共艺术不仅是城市美学的载体,更是社会心理健康体系的重要构成,其疗愈功能的深化需在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之间寻求平衡。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交互;艺术治愈


引言

艺术与人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功能,情感表达功能一直是艺术的重要能力,随着当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品对于艺术家的情感思想表达作用愈发重要,伴随着情感的宣泄与表达艺术治愈理念便油然而生。人们通过艺术细腻的情感宣泄来治愈受伤的情感。随着设计与艺术的加速融合的新时代,公共艺术设计作为重要的艺术与设计的载体,在突破传统艺术所不能及的公共性与交互性,艺术治愈在公共艺术设计上有着更好地发展。近两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心理创伤问题不断加重,艺术治愈从小众的领域破圈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在科技的帮助下新的传媒方式特化了其艺术治愈功能,国内外展现了许多不同的带有艺术治愈表达的优秀公共艺术设计作品,而在了解这些公共艺术的过程中,挖掘公共艺术设计在艺术治愈表达上的闪光点与特色,总结其时代语言下的设计灵感便是尤为重要的。

一、公共艺术设计的艺术治愈

在近几年时代的发展中,线上的交互增多带来了人们审美、交互等艺术领域的大量变化。由于新的时代语言下人们的情感需求取向也发生了转变,带来的是艺术、设计领域方向的风格转变。在这过程中由人们的情感需求也带来了艺术治愈的迅速更新与发展。

公共艺术设计包括雕塑、壁画、装置等多种形式。公共艺术设计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更具有艺术治愈功能。艺术治愈通过艺术的形式来缓解身心疾病、减轻压力、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改善情绪等方面的功能。公共艺术作品能够带给观众积极的视觉体验,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达到艺术治愈的效果。公共艺术设计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城市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而公共艺术的出现能够为城市增添一份艺术氛围,使人们感到更加舒适和愉悦。公共艺术设计同时能够为人们提供思考和反思的空间。公共艺术作品往往有一定的主题和寓意,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探索。

公共艺术设计也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焦虑。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焦虑情绪普遍。而观赏美的作品可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让人们感受到美好和愉悦。最后,公共艺术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公共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创意和独特性,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公共艺术设计的艺术治愈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出现,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更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思考空间,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焦虑,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公共艺术的建设和推广,让公共艺术作品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艺术治愈的功能,为城市的文化发展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出贡献。

二、公共艺术设计的治愈功能案例

艺术治疗是指由视觉艺术来发现表达自我,用艺术治愈完善自我生命力。艺术治疗由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组成:一是艺术创作过程自身具有疗愈作用;二是艺术视觉语言的符号性的心理治疗机制。许多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当中治愈了自我,例如日本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治愈自己并且形成了本我的独特艺术表达,这种艺术风格也潜移默化地治愈着观众。弗洛伊德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潜意识中的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其中一种就是将潜意识与艺术相关联,用艺术表现使其升华、释放。这说明视觉艺术在心理治愈上有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艺术已经不再拘泥于画布上,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将更多的艺术形式加入艺术表达之中,在这过程中艺术治愈的功能不但没有减弱,伴随着这些艺术所具有的交互特性,艺术治愈的功能不断增强。交互使得观众也逐渐加入作品的创作当中,这样在作品完成之时便使观众也带有创作者的一部分的身份,参与这种艺术创作会使观众产生共情、共鸣,这一特征有着很强的情感表达,在艺术治愈的功能上也有着更好的表现。

公共艺术的许多特性具备艺术治愈功能,首先公共艺术品自身带有艺术性,与艺术品的艺术治愈功能相似,其次艺术治愈中提及的创作过程中的疗愈作用,这与公共艺术的参与性完美的契合,作品治愈中的疗愈效果很难带给观众,但让观众参与到艺术事件当中,使其拥有创作的感受,这种特殊的艺术治愈效果是艺术品所不能带给观众的,而在新时代随着交互模式的更新与城市人民对情绪缓解的迫切需求,使得许多公共艺术设计包含了艺术治愈的功能,在艺术设计过程当中也需要考虑艺术治愈的效果。特殊的交互模式可以强调艺术治愈效果,在这一方面公共艺术的艺术治愈效果超越了艺术品带来的治愈效果,所以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公共艺术品给公众带来的艺术治愈效果可以进行更多的挖掘。

(一)公共艺术中艺术事件参与性带来的艺术治愈案例

意大利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于2010年的行为艺术《对视》(图一),仅仅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在整个行为艺术创作过程中总计约1500人与她对视,在这过程中与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对视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情绪表达,虽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面色平静,但每个与之对视的人都感受到了她的平静,在这过程中人们感受到了艺术家所表达的情绪表达。当整个艺术事件结束,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二十年未见的乌雷面前流下泪水之时,其他与之对视的参与者们会产生不同的共鸣,从而治愈自身的情绪。

 

图片1.png

图一(对视)

 

(二)公共艺术对灾难后的艺术治愈案例

大众欣赏公共空间中的当代艺术在移情叙事的效应作用下,使得情感与心理得到治疗性的疏导,获得艺术治疗的临时性精神愉悦与满足,从而完成艺术治愈流程。

石卷再生艺术节(图二),是2017年启动的一项大型艺术活动,旨在促进日本宫城县石卷市的再生和振兴。艺术节的特色是在城市周围的户外场所展示各种艺术装置和表演,目的是在2011年地震和海啸摧毁该地区后,将艺术作为治愈和恢复的手段。 重生艺术节的想法源于希望引起人们对石卷正在进行的恢复工作的关注。石卷位于海岸,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地震和海啸发生后的几年里,该市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恢复,但要全面恢复和重建,在灾后人们受到灾难的痛苦与心理阴影需要艺术节的公共艺术品介入并治愈。

重生艺术节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是将户外空间用作艺术装置的画布。这些空间包括公园、河岸和在地震和海啸中受损的废弃建筑。节日组织者与当地居民、企业和社区团体密切合作,确定最适合安装的地点,确保节日对社区产生积极影响。艺术节以各种各样的艺术装置为特色,包括大型雕塑、声音装置和多媒体展览,探索再生、治愈和转变的主题。一些最著名的装置作品包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奇迹花园”(图二),一系列以城市自然景观为背景的彩色圆点雕塑。

 图片2.png

图二(草间弥生 重生艺术节)

(三)城市公共艺术对公众的艺术治愈案例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是在中国上海举办的年度国际活动,展出了来自国内外艺术家的各种艺术作品。主题是“建设一个有韧性的城市”,旨在探索如何利用城市空间来创建更可持续、更有韧性的城市。该活动包括一系列展览、装置、表演、研讨会和研讨会,探讨了城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活动的亮点之一是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城市景观——想象中的房间”展览。展览由一系列大型装置组成,探讨了人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最引人注目的装置之一是一个巨大的充气泡泡,它包围了整个展览空间,并邀请游客探索超现实的城市景观。活动的另一个亮点是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的“城市礼仪”表演。这场演出是编舞家、音乐家和视觉艺术家的合作,旨在探索人类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演出以一系列舞蹈为特色,背景是投影的图像和音景,唤起了城市的景象和声音。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公共艺术设计者所设计的作品展现了重要的艺术治愈功能。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市民与城市的疏离感,包括城市日新月异带来的焦虑与不安,大量的设计作品都在治愈人们与城市的关系。例如沈凌昊带来的作品《时间的剧场——我是你的影子也是你》,将人们在城市中的交际壁垒,在公共艺术的交互中不断消除,自身与自我影子的交互能让参与者找寻在城市快节奏中迷失的自我,而相互间影子的互动也能在城市陌生的人际关系中破冰。通过这样一个成功的公共艺术设计将艺术治愈应用到参与到过程中的公众,这就是艺术治愈在公共艺术中优势的展现,更低门槛的艺术参与,共同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让艺术治愈在公共空间中获得成功。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活动,展示了一些与城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最具创新性和发人深省的艺术作品。通过展览、表演和研讨会,该活动成功地激发了新的想法,并创建了一个关于城市空间未来的讨论和辩论论坛。对于任何对艺术与城市设计的交叉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孵化地。

三、新时代公共艺术设计表达形式的转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改变了人们的交互,在封闭的空间里人们在互联网上更多地找寻交互,伴随着课堂、会议、工作的线上互联网化,线上交互模式已经让人们习以为常。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性质在于公共性,伴随着公共空间人流量的减少,公共艺术的形式也受到影响,在大多数线下交互转向线上,公共艺术设计也开始有向线上转变的征兆,有些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展览转向公共艺术的线上参观,那么如何在互联网上表达公共艺术作品成为当今的难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的公共艺术设计者也通过互联网在线上举办公共艺术展览,艺术家叶帆与杨嘉莹在深圳举办的展览《城市的摇篮》《融体》《另一种海流》通过回收材料与大众交互讨论人与城市的关系,从而探讨疫情后人们与城市的交互关系。艺术家叶帆表示希望通过艺术来探讨人们与未来城市交互的新模式,让艺术治愈城市,让艺术家承担洞察城市生活的时代责任。这次公共艺术展览在线上也能感受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品,让人置身其中从而感受到公共艺术中包含地对现代高压人群心情的鼓舞,缓解人们对封闭的焦虑从而达到艺术治愈的功能。

公共艺术在艺术治愈的表现上是新颖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的科技虽然带来了交互的多样性,但在交互的距离感上是不如原始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群众的心理或多或少地会带来一些封闭的情感。而为了打破这种相对封闭的心理,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这种公共的艺术事件与公共艺术设计就承担了很重要的职责,公共艺术设计本就不是艺术家单纯的艺术性表达,在考虑公众的情绪引导上,相对有主旨的表达让公共艺术设计在艺术治愈方面如鱼得水,也使得在近两年公共艺术设计的治愈型成为高频话题,迅猛发展作为公共艺术设计者在这种越来越多的公众需求面前,需要将目光放在解决公众的需求之上,合理地运用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中融入来时时代的新的艺术语言,让公共艺术设计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不断更新。

四、结语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决定了其对公共空间的表达,公众性决定了其对群众情感所需担负的责任,所以公共艺术设计在新时代需要承担对群众情绪的缓解。而在公共艺术的设计过程中对交互性、参与性的运用使得公共艺术的艺术治愈效果可以得到强化表达,而当前国内的公共艺术设计的表达大多还在艺术家带动群众的情绪来达到艺术治愈效果。伴随着新时代人们交互的多样,公共艺术的设计可以更多地加入艺术事件或提高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交互性,从而达到让群众感受到在公共艺术中的创作感受,起到更强的艺术治愈效果,公共艺术设计者需要考虑新时代的时代语言,意识到艺术治愈在这个时代下的需求与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做出公共艺术设计。




文章来源:《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