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花灯造型结构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泉州花灯作为泉州非遗文化的代表,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造型,代表了丰富的闽南文化与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泉州花灯的发展历史与文化特色的梳理,分析其分类及造型结构特点,探讨如何将泉州花灯的造型结构、文化元素与现代首饰设计相结合,进行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旨在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佩戴需求和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为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泉州花灯;首饰设计;造型结构;非遗文化;创新应用
1.泉州花灯的发展历史
泉州花灯起源于唐代,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闽南地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其不仅以工艺技术精湛和艺术造型独特而著称,更在民俗价值、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是闽南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泉州花灯融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包括书法、雕塑、绘画及工艺美术等。工艺上,刻纸、针刺工艺及料丝镶装技艺的运用,既丰富了花灯的造型语言,又使其在艺术表现力上与其他地区的花灯形成显著区别。泉州花灯在造型特征方面,大量借鉴了闽南传统建筑中的塔、亭、楼等元素,体现了鲜明的闽南地域特色。同时,其纹样设计多取材于闽南地区的民间故事、传统舞蹈及地方戏剧等文化元素,与当地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泉州元宵节花灯习俗保留到现在使得泉州花灯技艺流传至今,手工艺人不断为泉州花灯这一古老工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造型、结构、材质等不断演变,这成为泉州花灯不断发展、不断延续、不断传承的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为了满足泉州花灯新的审美价值、人们新的需求,使其融入现代生活中,泉州花灯不仅需要拓展其装饰功能和使用领域,更需要注重宣扬泉州花灯的文化价值,传播闽南文化。通过对泉州花灯独特造型结构特征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推动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
2.泉州花灯造型结构研究
泉州花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通过符号、形态、工艺与结构的多元融合,构建了独特的文化表达体系。本章节主要从工艺类型和装饰功能两个角度对泉州花灯进行分类研究。
在工艺类型方面,泉州花灯主要包含纸扎灯、刻纸灯、针刺灯三大类。这三种工艺在制作技法、用料选择和造型结构上都有各自的特点:纸扎灯以竹篾为骨架,采用裱糊工艺,造型简洁明快;刻纸灯运用镂空技法,图案精致细腻;针刺灯通过密集的针孔营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在装饰功能方面,泉州花灯在使用场景和功能特点上各有侧重,可分为挂灯、座灯、水灯、提灯。其中,挂灯以绚丽的色彩、精湛的工艺和多变的造型见长;座灯体积较大,灯光明亮更高;提灯作为便携式灯具,特别是孩儿灯居多,造型偏向卡通,深受儿童喜爱。
从造型特征来看,泉州花灯整体呈现出流畅、紧凑的形态特征,其比例协调,结构严谨。通过长短线条的有机组合与立体几何的巧妙运用,既确保了造型的多样性,又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基本要求,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基于上述分类研究,本章节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其一,探讨泉州花灯的多元形态与符号象征意义;其二,分析其工艺技法与结构美学特征;其三,解读色彩运用与纹样图案的隐喻性内涵。通过多角度的系统研究,深化对泉州花灯造型结构的理论认知。
2.1多元形态与符号象征
泉州花灯按造型可分为人物灯、动物灯,其形态特征呈现出自然物像与文化属性。具体而言,其造型来源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凤凰、莲花、生肖等自然物像为基础的原型提炼;二是对民间故事、古建筑等文化符号的艺术化再现。这种兼具具象与抽象特征的的造型语言体系具有显著的可转化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符号转化层面,花灯造型可直接提取核心图腾元素,转化为首饰设计中的纹样符号。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视觉特征,更延续了其文化内涵。其二,在设计转译层面,通过对造型元素的解构与重构,可将其转化为具有现代审美特征的设计语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在形式上,既保留了传统造型的美学特征,又赋予了现代设计的创新表达;在文化层面,通过寓意传递与符号再现,有效增强了闽南文化的辨识度与传播力。
2.2工艺技法与结构美学
2.2.1彩扎灯
泉州花灯早期形态多为纸扎灯(图1.1),又称为篾骨灯,其制作工艺以竹篾为骨架,棉纸搓捻固定,再用绸布或彩纸外覆在竹骨架上,绘制上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纹样,或者扎成人物和飞禽走兽,拟人拟物逼真,配上珠穗等,即做成彩扎灯。彩扎灯整体造型流畅,富有立体感,结构牢固,表现形式更趋向于传统花灯造型,主题大多取材于闽南传统民间故事(图1.2),具有鲜明的具象特征,所以多用于大型花灯展示,充分展现泉州花灯的传统韵味。纸扎灯整体造型结构采用立体形态,其空间构建方法对首饰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图1.1:纸扎灯(作者拍摄于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图1.2:纸扎灯(作者拍摄于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2.2刻纸灯
刻纸灯以纸板为原材料,整体由若干不同大小、形状的纸板构成,在这些纸板上描绘出主题图案,运用刻刀进行镂空雕刻,形成装饰纹样,再把这些板块粘合成灯体,分别上色。这类花灯采用薄壳结构体系,通过纸板构建间的相互支撑来分解灯体压力,突破了传统花灯对骨架结构的依赖。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在继承家族彩画技艺与刻纸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性将把刻纸技艺应用到料丝灯的制作中,开创了刻纸料丝灯这一种类。图2所示,该作品通过几何图形与动植物纹样的有机组合,实现了几何与具象的艺术统一。在造型语言上呈现出直、曲线的对比运用,形成简约与繁复的视觉对比,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效果。这种独特的造型语言与工艺特征对现代首饰设计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透叠层次的表现手法,可结合首饰设计中的透雕工艺,为现代首饰设计提供新的创作思路与表现手法。
图2:刻纸料丝灯(作者拍摄于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2.3针刺灯
针刺灯中一部分制作工艺与刻纸灯相似,灯身结构由多块纸板构成,以密集针孔构成透光图案,形成点状通透的图案形状,呈现出显著的现代几何特征。针刺灯通过几何图形的重复排列与组合,运用折叠、分割等工艺手法,营造出建筑感的立体形态,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其表面细腻密集的肌理效果可转化为表面纹理或应用于珐琅、树脂等透光材质的首饰工艺制作中。
以图3所示的针刺灯为例,其在几何转折的基础上,通过立体转折的简约形式构成,形成了富有韵律感的造型。红黄色调和针刺纹理有机结合,营造出丰富的表面肌理效果。花灯以几何体块为基本单元,将几何体块与传统牡丹纹样相结合,实现了抽象与具象的和谐统一。在造型语言上既保留了传统花灯的端庄大气,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简约美感,体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
图3:针刺灯(作者拍摄于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3色彩与纹饰的隐喻性
为了营造节日喜庆气氛,泉州花灯整体色调以红色、黄色为主色调,配以蓝、绿等冷色系,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极具视觉冲击力,引人瞩目。花灯纹饰以传统吉祥图案(如牡丹、龙凤纹)或诗词意境为主,采用彩绘、剪纸、刺绣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细节精致,兼具装饰性与象征性意义。其独特的色彩搭配可直接转化为增加地域文化辨识度的首饰配色方案,增加其地域文化辨识度。此外,花灯纹样能为叙事类首饰提供创作素材,增加首饰的文化叙事性和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泉州花灯的造型结构,各个组合部分呈现出严谨的比例关系与和谐空间构成。从以上泉州花灯的造型结构、色彩、纹样中分析可得出,花灯在造型上呈现出语言线条简洁,主题明确,收放有度,整体比例协调统一,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通过造型的大小对比、方圆转换、俯仰变化以及线条的长短交错、曲直相济、缓急有序等变化,体现出作品的意蕴,达到实用与美感的结合,给人以舒适、安稳的视觉体验,其在首饰设计上有一定的应用转化价值。
3.泉州花灯造型结构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首饰设计在造型语言创新方面,可借鉴泉州花灯造型结构的特征,通过抽象、变形、解构、分割、重组等设计方式,将其转换为首饰的设计语言;提取花灯的色彩搭配,运用珐琅等色彩鲜艳的工艺材料,诠释其色彩美;在工艺技法方面,可将刻纸工艺的雕刻图案、针刺工艺的密集点状镂空图案,转化为光影透叠效果。本章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总结泉州花灯造型结构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3.1直接应用
泉州花灯不论是造型、色彩和纹样都有着鲜明的闽南地域文化特征,这为首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在首饰设计的转译过程中,可直接提取具有闽南特色的故事情节、装饰纹样以及结构单元组合等核心元素。通过形态与重构、功能创新设计以及叙事性表达等设计方法,结合贵金属、珐琅、综合材料等多元化首饰材料,辅以传统与现代工艺及技法,将闽南民间传统故事进行视觉化处理。这种设计实践不仅能够创造出富有闽南地域文化特色的视觉语言,更能有效实现闽南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从而达到宣扬闽南文化的作用。
3.2几何形态
泉州花灯的几何形态丰富多彩,为首饰设计提供了造型上的多元化参考。在造型创新上,通过对其几何形态特征进行分析、解构、重组等,既可直接借鉴运用泉州花灯的整体造型,又可使其在首饰设计中形成新的构成方式。例如:泉州花灯一般采用六角形、八角形、圆形以及组合形态等几何样式,这些特征可以通过平面分割与折叠拼贴技法,转化为棱角分明、凹凸变化的立体造型,可遵循传统的美学法则,同时融入现代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形态归纳和重构的方式,在首饰设计中应用几何元素,如耳环、吊坠、戒指等种类。这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设计方法,既能够保留泉州花灯的文化内涵,又能为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设计,创造出简约时尚、符合当代审美需求、设计可行的视觉效果。
3.3层叠结构
泉州花灯的层叠结构是其独特的工艺之一,通过分层设计、骨架支撑、图案装饰、旋转联动等多方面形成兼具功能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结构特征。分层设计可由多个独立层叠组成,每层可进行独立旋转,形成立体效果。另外,泉州花灯层叠结构中的竹篾骨架和金属丝可通过不同材质进行替换形成灵活且稳定的结构并应用于首饰设计中。花灯通过一层一层叠加造型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和起伏感,这种动静结合的造型特征通过不同材质、颜色的叠加,应用于首饰设计中,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4镂空雕刻
泉州花灯的镂空雕刻是其核心工艺之一,通过精细的图案、镂空效果、文化寓意等纹样体现泉州花灯的镂空雕刻。花灯通过不同的花卉、人物、动物、传统纹样和民间故事等传递美好寓意与文化内涵。各种细腻的技法通过镂空图案映射出不同形态的光影,增强视觉层次与艺术感,花灯的镂空雕刻可通过激光切割、微镶工艺或3D打印技术模拟其肌理效果,结合亚克力等透光材料应用于首饰设计中,增加轻盈感和通透感。
3.5泉州花灯造型结构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泉州花灯的设计元素,本设计以花灯灯身几何结构为灵感来源,从中提取立体三棱锥和高低起伏的三角板作为作品基本单元体进行解构与重组设计(图4)。在造型设计上,通过三角体的重复堆积构成,构建出具有强烈视觉张力的空间形态,同时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在工艺处理方面,运用针刺孔洞与镂空工艺相结合的设计手法,模拟花灯镂空纹样,通过实体与镂空质感的虚实对比,营造出具有节奏、韵律感的视觉效果。在色彩应用方面,延续泉州花灯的传统色调特征,以红黄为主色调;在材质上,选择黄铜和亚克力相结合的组合方式,利用金属的光泽反光质感与亚克力的通透质感形成材质对比,既保留了传统花灯的喜庆氛围,又通过现代材质与传统元素的融合,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
图4:泉州花灯造型结构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手绘)
4.总结
泉州花灯作为闽南地区非遗文化的重要代表,其独特的造型结构与文化内涵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为现代设计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设计灵感。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泉州花灯的造型结构特征,从直接应用、几何形态、层叠结构及镂空雕刻等多方面,探讨了其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创新设计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花灯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在为现代珠宝设计注入独特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拓展传统非遗文化的途径。这一应用研究为泉州花灯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
文章来源:《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