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休闲农业与民间艺术的互动——中州学刊

作者:季中扬来源:原创日期:2013-07-29人气:799
 民间艺术是乡村生活审美理想的直观呈现,是乡村生活区别于现代都市生活的核心符码。如果说休闲农业的要义在于承认现代性框架中农业文明与城市文明之间存在互补性,那么,休闲农业就应该大力挖掘、彰显农业文明的精神内核,也就是充分保护、发展民间艺术,使得休闲农业在精神气质上更具乡土气。事实上,国内休闲农业一直比较重视对民间艺术的开发、利用,但是,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而且开发、利用的层次比较浅,一般停留在作为景观展示层面。
与欧美国家的休闲农业相比,国内休闲农业对物质层面的重视一般胜于对精神层面的重视。以江苏为例,最近十来年形成的知名的节庆类休闲农业项目,如江心洲葡萄节、盱眙龙虾节、南京农业嘉年华、常州长荡湖湖鲜节、徐州西瓜文化节等,大都以美食与农产品采购为中心。即使是那些重视精神层面的休闲农业项目,如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溱潼会船节、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鸿山葡萄文化旅游节、南京高淳油菜花节、淮安国际精品花卉节等,也一般选择以自然景观、农业生态景观为看点,而不是以开发与利用独特的民间艺术资源为中心。个中原因有三:一是认为缺乏独特的民间艺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二是认为传统的地方曲艺、工艺早已过时,连本地人都已经不再喜爱,更不足以吸引都市消费者;三是认为开发民间艺术资源不如开发美食、购物、生态景观资源容易成功。
事实上,任何区域都不缺乏民间艺术资源,缺乏的是对民间艺术资源的深度开发。由于目前休闲农业着眼点在于可看性,在开发实践中一般热衷于打造景观,迎合都市消费者猎奇的目光,因此,往往寻找独特的民间艺术资源,而忽略了一般的民间艺术资源。其实,休闲农业的要义在于打造出在精神内核上区别于现代都市生活的乡村日常生活情境,就此而言,民间艺术资源是否独特并非要紧,关键在于通过深度开发民间艺术资源,彰显出内在的乡土气质,只有这样才能够长久地吸引都市消费群体,使休闲农业走出以节事为中心的一次性消费的困境。以发达国家休闲农业为参照,我们发现其消费群体非常稳定,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统计,七年来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更有15%的度假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⑥因为“他们选择乡村度假,不是为了收费低廉,而是在寻找曾经失落了的净化空间和尚存的淳厚传统文化氛围”⑦。我们相信,国内休闲农业消费在不久的将来也必将超越观光、购物层次,进而追求精神层面的体验。
作为精神生活与审美经验的高度结晶,民间艺术在休闲农业视域中永远不会落后、过时,其当下处境只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暂时性危机。在都市文化冲击下,民间艺术确实后继乏人。由于都市话语的强势,造成了民间艺术文化身份的自卑,甚至农民自身都认为民间艺术落后、土气。贵州从江县小黄村的侗族大歌在20世纪80年代就名扬海内外了,这里的孩子从小就被编进歌队,按男女分开,由歌师带领唱侗族大歌,从中学习文化、传统和礼仪,长大后个个能歌善舞,但是,调研表明,当他们进城打工后,就很少唱这些土气的民族歌曲了。在文化转型时期,由于价值观念的混乱,产生这样的文化心理与文化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随着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精神需求逐渐多元化,文化理念更趋成熟,乡村生活的文化记忆必将成为都市生活群体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其时,乡村居民也许会在都市群体“他者”的镜像中再度肯定自己的文化身份。比如,在2006年央视举办的青歌赛上,四川阿坝州羌族歌手仁青、格洛兄弟组合获得了“原生态”唱法铜奖,这在当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仁青和格洛成了村里人的榜样,这里的年轻人又开始爱上自己祖先的歌了,晚上,村民会来到记者住的地方,放声歌唱。”而在此之前,“寨子里面的音乐生活,外来的音乐占了四分之三,他们的传统音乐就只有50岁甚至60岁以上的老人在固守”⑧。
一方面民间艺术作为乡村文化的灵魂,应该成为休闲农业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随着休闲农业开发实践中对文化维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休闲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恢复与发展。首先,休闲农业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改变城乡二元对立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这是民间艺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像是一位年迈的母亲,尽管有很深难舍之情,但是,面对都市生活的诱惑与乡村日益没落的景象,年青人还是义无反顾地流向城市,这导致诸多民间艺术面临失传的危境,而且诸如“非遗”保护等文化政策也并不能从根本上破除这个危境。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变革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把乡村真正纳入现代化框架中,逐步实现人力资源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让乡村留有人才,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才有基本前提。事实上,如新西兰、爱尔兰、法国等国家早就制定政策,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来避免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从而保持乡村文化的传承。⑨其次,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度假、短期或长期生活,这不仅有助于发展乡村经济,而且可以激发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契机。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青年人外出打工、都市流行文化入侵等原因,甚至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厚的民族地区也出现后继乏人的危机,而较早启动乡村旅游的一些地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却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湘西德夯是一个峡谷深处的小山村,只有100多户人家。由于其早在1992年就建立了以表演苗族传统民间艺术为主要内容的“苗族民俗文化风情园”,在2002年又组建了一个含有80多人的演出团队,除每天的例行演出外,还推出周末演出的苗族民间艺术主题晚会,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不仅使得土著居民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激发了自身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由德夯这个案例可以发现,休闲农业与民间艺术可以建构起一种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但就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而言,二者之间也存在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