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以人为末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转变——学术论坛

作者:薛凤伟、李安增来源:原创日期:2013-08-14人气:995
人民群众是苏维埃国家的主人。并直接参与苏维埃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是苏联宪法和苏共所秉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在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方面的根本性规定。但是,从苏联社会的政治现实来看,人民群众并没有真正拥有法律和理论上所宣称的那种至高的地位和自由思考、行动的权力。在苏联,由于党和国家的权力过于强大,国家管理机关的最高统治者已经变成了唯一的、有无限权力的支配者,以致于造成了对民众的高压管制状态及对民众利益的漠视。
斯大林体制的核心是使苏联成为军事工业强国。因此,在斯大林的视野里,没有民众的利益和需求,人民只是国家机器上的螺丝钉,他是按照这样的执政理念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在新经济政策体制下,农民不受国家的控制,他们种什么、种多少,由市场来决定,无法满足斯大林加速工业化的需要。以1928年粮食收购危机为契机,斯大林开始对小农进行否定,不再讲农民同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认为农民从本质上讲是非社会主义的,宣称“基本农民群众”过去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道路”。“个体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因此,他急于改造农民,采取强制暴力手段实行全盘集体化,消灭个体农民的私有制,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牺牲。从1928—1933年,牲畜从6000万头减至3300万头:1932—1933年在北高加索、伏尔加河中下游、乌克兰、哈萨克发生饥荒,仅在哈萨克斯坦就损失人口175万人。在乌克兰这个农业区。饿死者多达1000万人。国家没有给饥饿中的人们提供救济。成千上万的农民死亡,这正发生在工业蓬勃发展的年代,也是斯大林刚宣布进入工业国之后不久。一个饿死人的“工业国”,这真是绝大的讽刺。然而这悲惨的一页,在斯大林几次给党代会做的总结报告中是绝口不提的,也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回避不写的。正因为苏共对人的生命、权利和自由的漠视,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并且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成了官僚特权阶层,因此,它失去了信誉,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在苏联解体之前,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认为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历史已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吸取苏共执政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作为一切工作最终的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邓小平从尊重民众的实践和富民目的出发来进行决策。他反复强调:“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从“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出发来制定政策,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诉求。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更是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明确地、集中地概括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不管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还是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轨迹表明,“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脉传承的共识;是中国共产党“为民”宗旨的当代价值阐释。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理论创新价值的最终归宿。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是同对苏联模式反思与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也包含了对苏联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它以新的理论模式解决了当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如何发展和巩固的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它必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发展。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