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寓“惠民”于“兴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探讨——学术论坛

作者:丁利强来源:原创日期:2013-08-14人气:749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脉络主线是:以“兴国”为己任,以“惠民”为目标,在“兴国”实践中,把“一切为了人民”落实于“惠民”政策和具体工作机制中去。在面临种种严峻形势的锤炼中,党一步步成长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磨练了伟大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民终于欢欣鼓舞地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在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的中国人民正确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党又面临着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执政新课题。基于对过去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走过弯路的反省,尤其是对“文革”经验教训的总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久经风霜的泱泱大国终于从沉睡中觉醒又重新开始奔向复兴的征程。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地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共十八大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收入倍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国家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当前党迫切需要解决好的执政新课题是: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为民谋利,有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一、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四分五裂局面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从“替人民当家作主”到“让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转变。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政治地位与经济状况明显改善
9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贫穷落后,民不聊生,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当代中国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宪法中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凸显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实质与目的就是为了切实保护人民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实现形式。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中国人民命运的彻底改变,其社会意义和国际影响深远。
(一)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民群众的基本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得到切实保障
自近代以来国弱民贫的中国挣扎于被动挨打的国际社会环境中,国家四分五裂、任人宰割,人民饥寒交迫、忍辱负重。刻骨铭心的苦难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救亡图存,才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这一历史重任。28年的浴血奋战,凝聚着党领导下的无数革命先烈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洒下的满腔爱国爱民热血。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探索斗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新中国的建立,一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历史,中国开始走上了独立、民主的复兴之路。曾被西方列强藐视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民,翻身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和完善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与法制机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积极拓展内容广泛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现形式与渠道,保障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愿望通过合法的渠道和途径得到落实。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选举产生承载人民意愿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齐聚一堂共同商量国家大政方针,我国公民的政治与社会地位发生了广泛而深刻地变革。翻身后的中国人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党团结带领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近代以后中国社会内忧外患和人民饥寒交迫的悲惨命运,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开始踏上复兴征程。
(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迅速恢复和提高,公民基本政治权利被载入宪法。人民大众生活水平与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普遍提高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确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践,颇具特色地创造了两大罕见业绩而彪炳在国际共运史册上:一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没有造成社会大动荡;二是迅速彻底的社会变革较快促进了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了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实力极其薄弱的特殊国情,建立计划经济体系。这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扬长避短。有效快速地集中与调配全国有限的物力、财力加快建立中国独立的工业体系;有利于当时农业人口占大多数、较落后的中国迅速恢复和提高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新中国应对发展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经济实力,我国得以在西方大国经济封锁的国际环境中以较快速度初步拥有了一整套独立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而为新中国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宪法中确认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大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充分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从法制层面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所应该享有的基本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中国社会秩序井然,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日渐形成。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趋丰富多彩。
(三)艰辛执著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与改革开放创新实践。蕴育和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效引航着中国复兴之路。中国社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生机。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迈向“小康”
道路的正确选择,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中国改革起步于“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党适时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同时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建设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新篇章,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提高党决策的科学性、协调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障碍等因素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增添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复兴是一个量的逐步积累过程,中国的复兴之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党坚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在探索中国特色科学发展道路实践的不同阶段,应运而生了涵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从理论高度有效指导了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持续稳定位居世界前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普通百姓生活总体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大众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目标,这也更加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我国逐步变革了计划经济时代一定范围内事实上存在的“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政务管理运作体制,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补充载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党在着力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致力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丰富与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当今的中国人民生活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在提高生活层次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内涵。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