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改革与战略

作者:刘铮、王珊来源:原创日期:2013-08-30人气:1106
 当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人类创造了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由高生产、高消费所引起的资源浪费、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日益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消除生态危机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任务。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要求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为实现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吹响了进军号角。然而,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出,并非今天的创造。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看到,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就蕴含了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一、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虽然在《手稿》中马克思并没有直接使用“生态”、“生态文明”等现代流行词汇,但是马克思在其中深刻分析了人、自然和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实质上则是在阐述生态文明观的哲学基础。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早就作过精辟阐述:“自然界的社会的现实和人的自然科学或关于人的自然科学,是同一个说法。”马克思这些表述实质上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早发轫。
(一)人依赖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的理性再深邃,精神境界再高尚,能动性再巨大,都不能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被制约性。对此马克思形象的指出:“人有两个身体”,一个是他的有机身体,即“血肉之躯”,还有一个是无机身体即外部自然界。“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丁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的人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既然人依赖于自然界生活、与自然界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就是在尊重和保护人类自身,轻视和损害自然就是轻视和损害自己。因而,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
(二)人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
自然界是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样,自然也离不开人。自然只有经过人能动创造性的实践变为人化自然,才能体现出其价值。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因此,人与自然是通过社会实践相互作用的(原始社会体现为人顺应自然、农业社会以后,特别是工业社会以后体现为人改造自然),二者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人便应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联合一切人类的力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会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的生产是全面的,人可以根据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共同去调节生产,保护自然,美化自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二、生态文明的实现路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在《手稿》中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异化劳动而造成的危机与分离做了许多精辟深刻的论述。马克思指出:“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所拥有的时候,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尽管私有制本身又把占有的这一切直接实现仅仅是看作生活手段,而它们作为手段为之服务的那种生活,是私有制的生活——劳动和资本化。”马克思在这里是批判资本主义生产由于敌视人的本质所造成的恶果,同时也指出了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人与自然的分离。人与自然的分离使自然基本上被看作是随意处置的事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仅仅变成了征服与被征服、索取与被索取、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虽然我国当前社会的客观现实与《手稿》中的描述的社会发展阶段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但是马克思当年的告诫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经济利益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人们为了追求GDP,甚至不惜牺牲资源环境以及人类的长远利益,带来一系列难以消除的恶果。我们决不能重蹈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覆辙。应该在汲取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及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将马克思有关人与自然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结合,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和尊重自然,自觉地保护自然;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不良影响,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