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研究性阅读教学探讨——江西教育
作者:简志成来源:原创日期:2013-09-18人气:650
一、激发学生研究性阅读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做的事情抱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获得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探索的愿望。如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品读后,我设计了以下研究性问题:(1)对安塞腰鼓和当地地理关系、安塞腰鼓和当地农民性格关系的研究。(2)对本文语言的研究。(3)对本文主题思想的研究。学生对本文的写作特点以及安塞腰鼓所展现的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了较深刻的感受,这些探究题目能激发学生深入合作、钻研的兴趣,激发学生更深一层理解和表达的欲望,从而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二、教给学生研究性阅读的科学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首先要把握语文学科特点,从文本出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要让语文姓“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有效的研究,一是要学会确立研究的方向,研究活动要从文本出发,联系背景,知人论世;品析人物、品味语言,评价风格、课外拓展。二是要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的源头活水,要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在诵读、联想、比较、质疑、实践等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学会发现和分析问题能让研究性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洋溢着一种创新创造的热情。三是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以探究为契机,带给学生以研究的乐趣,掌握研究的科学方法,给学生以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要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懂得合作协作的重要性,学会围绕主题搜集资料等。
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确立研究主题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选择研究性的问题最好生活化,即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是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接触到的语文现象,这样的研究才最富有成效。如七年级第四单元“我也追星”这一主题,在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课文后,我决定让学生收集并讨论新余当地名人的故事,以“新余历史天空的璀璨星辰”为研究主题,设置了以下几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1)说说新余名人的历史小掌故;(2)是是非非说名人; (3)我们现在应该向名人学些什么?这些问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热情高涨,收集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讨论起来也很热烈,收到了很好的乡土人文教育的效果。
四、注重相关学科联系,拓展研究范围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嫁接其他学科的知识,是适应新课改对学生发展要求,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需要。如教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我要求学生结合历史、地理知识,确立了以下问题供学生研究:(1)九一八事变给中国特别是东北人民带来了怎样的伤害?除了生活和肉体上的,精神上的伤害是什么?(2)东北平原是一片怎样富饶的土地?除了课文中的描写,你能模仿作者的语言进一步补充吗?(3)关于东北抗战的歌曲有哪些?歌曲表达的感情和课文有什么一致的地方?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遵循科学性、民主性、综合性、趣味性、思想性、探究性、启发性等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嫁接”,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展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和无尽风采。
五、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习研究渠道
语文能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没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作为基础和支撑,要学好语文是不可想象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课外阅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有助于学生人格魅力受到良好的熏陶,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有助于积累、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研究性阅读教学同样需要有效地延伸到课外阅读当中,让学生将课外阅读到的东西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大胆质疑,深入探讨,学有所得,思有所悟,研有所获,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结束语
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现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尊重学生特点,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创造、主动、民主、合作、多样”为原则,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搭建有效教学平台,为新课改的春天绽放出一枝美丽的奇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做的事情抱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获得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探索的愿望。如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品读后,我设计了以下研究性问题:(1)对安塞腰鼓和当地地理关系、安塞腰鼓和当地农民性格关系的研究。(2)对本文语言的研究。(3)对本文主题思想的研究。学生对本文的写作特点以及安塞腰鼓所展现的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了较深刻的感受,这些探究题目能激发学生深入合作、钻研的兴趣,激发学生更深一层理解和表达的欲望,从而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二、教给学生研究性阅读的科学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首先要把握语文学科特点,从文本出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要让语文姓“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有效的研究,一是要学会确立研究的方向,研究活动要从文本出发,联系背景,知人论世;品析人物、品味语言,评价风格、课外拓展。二是要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的源头活水,要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在诵读、联想、比较、质疑、实践等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学会发现和分析问题能让研究性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洋溢着一种创新创造的热情。三是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以探究为契机,带给学生以研究的乐趣,掌握研究的科学方法,给学生以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要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懂得合作协作的重要性,学会围绕主题搜集资料等。
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确立研究主题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选择研究性的问题最好生活化,即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是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接触到的语文现象,这样的研究才最富有成效。如七年级第四单元“我也追星”这一主题,在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课文后,我决定让学生收集并讨论新余当地名人的故事,以“新余历史天空的璀璨星辰”为研究主题,设置了以下几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1)说说新余名人的历史小掌故;(2)是是非非说名人; (3)我们现在应该向名人学些什么?这些问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热情高涨,收集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讨论起来也很热烈,收到了很好的乡土人文教育的效果。
四、注重相关学科联系,拓展研究范围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嫁接其他学科的知识,是适应新课改对学生发展要求,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需要。如教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我要求学生结合历史、地理知识,确立了以下问题供学生研究:(1)九一八事变给中国特别是东北人民带来了怎样的伤害?除了生活和肉体上的,精神上的伤害是什么?(2)东北平原是一片怎样富饶的土地?除了课文中的描写,你能模仿作者的语言进一步补充吗?(3)关于东北抗战的歌曲有哪些?歌曲表达的感情和课文有什么一致的地方?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遵循科学性、民主性、综合性、趣味性、思想性、探究性、启发性等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嫁接”,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展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和无尽风采。
五、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习研究渠道
语文能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没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作为基础和支撑,要学好语文是不可想象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课外阅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有助于学生人格魅力受到良好的熏陶,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有助于积累、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研究性阅读教学同样需要有效地延伸到课外阅读当中,让学生将课外阅读到的东西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大胆质疑,深入探讨,学有所得,思有所悟,研有所获,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结束语
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现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尊重学生特点,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创造、主动、民主、合作、多样”为原则,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搭建有效教学平台,为新课改的春天绽放出一枝美丽的奇葩。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