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语摆手歌的人文价值内涵
作者:陈东来源:原创日期:2013-09-30人气:887
所谓人文价值,它应当是人类创造的、具有精神指导作用的并以尊重人性为本的价值理念。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民族音乐的人文价值“直接牵涉到民族音乐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社会文化之间的一系列关系问题,而这些关系又都是以精神文化的方式曲折地反映出来的”[13]。在土家族无字的语言文化环境下,土家语摆手歌所承载的人文价值包涵了土家民族的情感、意志、道德、价值、性格、智慧以及土家人对生命、生存状态的追问和诠释。这些丰厚的人文价值内涵必然通过其艺术特征这一外在形式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这些人文价值涉及到土家族精神文化、社会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一)从社会文化角度反映出来的调适价值
杨民康先生在其《中国民间歌舞音乐》一书中论及歌舞音乐的文化功能要素时指出“人与舞乐文化之间关系具有两重性”[14]。同样道理,在土家语摆手歌的表演活动中,人的主体性是从他是民间音乐文化符号——摆手歌的创造者这一方面反映出来,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们在获得文化的过程中又受到音乐文化符号——摆手歌的影响,我们也可以视二者为土家族同一社会文化集合体的两个方面。在现代文化较少触及到的地处偏远的土家山寨,在以族结寨而居的土家社会,土家语摆手歌仍然是土家民众之间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互动、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成为连接人们情感的纽带。它可以协调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将土家人民代代流传和积淀下来的率性纯真、谦和礼让的古朴民风和勤劳勇敢、乐观豁达的民族性格以及百折不饶、顽强坚韧的生存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劳动者的心理与行为。同时,在其《扫堂歌》的演唱内容和表演形式上还突出地反映出了土家族“苍天终会开眼,善恶总有报应”[15]的社会正义观念,执着地传递并弘扬着土家民族耿直忠厚、惩恶扬善的二元道德观念,在土家族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当中构建了一幅和谐、乐观、友爱、互助的土家风情画卷。
(二)从物质文化角度反映出来的凝聚价值
任何一种原始的艺术形式就其直观而言都带有祭祀怡神的意蕴。然而,这些原始艺术形式最终所指向的无一不是人类祖先所面临着的生存与繁衍这两大首要的、根本的问题,而其中生存又是首要的、核心的问题。因此,从物质文化角度来看,作为土家语摆手歌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事劳动歌所蕴涵的人文价值就突出地反映在了物质文化层面上的凝聚价值。土家先民要在恶劣的环境下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仅靠个体单独的力量远远无法满足这一根本的愿望和需求,这就需要在群体性农耕生产活动中集合起种族最大的群体力量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这些农事劳动歌唱诉了一年当中各种农活的基本做法,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到集麻纺纱的手工劳动,纵横跨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风格注重写实叙事同时又不乏浪漫玄想。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的现实面前,这些农事劳动歌便理所当然地发挥了这一最重要的凝聚价值。它集合起族群的力量,愉悦着劳动者的心理,传递着族群生产劳作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凝聚与协调正是通过土家语摆手歌的演唱内容和一领众和、歌舞同步的表演形式得以实现的。这种兼具经济和社会两种功能目的的土家族原生音乐艺术隐含了各种有关土家民族农耕生活和民间习俗等内容,其风格特征中所具有的浓厚的土家人民生活气息和山野韵味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从精神文化角度反映出来的娱情价值
土家语摆手歌具有“族群的原生性文化”[16]所共有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却依然能够保持初创时期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状态。这种原生音乐经由土家梯玛和民众执着且虔诚地歌舞唱和之后被赋予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和人文文化。由于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处的特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经过历史积淀在土家语摆手歌当中的原始文化因子,至今仍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土家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土家语摆手歌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涤荡,但流传至今仍然保留了固定不变的人类来源歌、民族迁徙歌、农事劳动歌和英雄故事歌4个主体部分。其中人类来源歌、民族迁徙歌和英雄故事歌3个部分至今仍然是土家族自古以来所信奉的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的集中观照之处。我们可以从这3个部分的艺术特征中真切地感受到在土家人民社会生活当中积淀下来的浓厚的巫风色彩,并由此触摸到土家人民内心深处人神皆乐、虚实相融的情感世界。在土家语摆手歌当中与对祖先神灵的恭敬所对应的是在农事劳动歌部分对人的本性与现实劳动生活的激越高唱。它将土家民族的道德伦理、劳作规范和文化习俗等内容通过鸣锣打鼓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或助兴鼓励,或批评表扬,其间疲劳得以消除、民众得以娱乐皆在这嬉笑挖苦、取笑逗乐当中了。
随着历史的演进,现代文明的进步,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特别是强势文化的扩张,土家人心目中的神灵观念渐呈淡泊之势,其精神文化当中娱情的重心也由娱神渐渐转向娱人,虽然娱神的程序内容与表演形式留存了下来,但潜藏在艺术特征之下的民族文化心理已是少了几分敬畏与肃穆,却多了几分轻松活泼与幽默诙谐的歌舞情趣。
土家语摆手歌具体在何时形成因其年代久远已是无从考证,但其演唱的内容和形式集中体现了土家人民群体的智慧,个性鲜明地展现出土家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豁达的民族性格和百折不饶、顽强坚韧的生存信念。自古以来,歌中所蕴涵的丰厚的人文价值陶养和潜化着土家民族的心理和习性,规范着土家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这一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今的文明世界艰难而又执着地向世人闪烁着那一道道远古的文化幽光,使人们感到神秘而又韵味悠长。然而,在经历了当下乃至将来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后,土家语摆手歌是否仍然能够继续回荡在这武陵酉水之间,沟壑坡地之上?这将是足以让众多的学者们为之忧虑、为之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从社会文化角度反映出来的调适价值
杨民康先生在其《中国民间歌舞音乐》一书中论及歌舞音乐的文化功能要素时指出“人与舞乐文化之间关系具有两重性”[14]。同样道理,在土家语摆手歌的表演活动中,人的主体性是从他是民间音乐文化符号——摆手歌的创造者这一方面反映出来,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们在获得文化的过程中又受到音乐文化符号——摆手歌的影响,我们也可以视二者为土家族同一社会文化集合体的两个方面。在现代文化较少触及到的地处偏远的土家山寨,在以族结寨而居的土家社会,土家语摆手歌仍然是土家民众之间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互动、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成为连接人们情感的纽带。它可以协调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将土家人民代代流传和积淀下来的率性纯真、谦和礼让的古朴民风和勤劳勇敢、乐观豁达的民族性格以及百折不饶、顽强坚韧的生存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劳动者的心理与行为。同时,在其《扫堂歌》的演唱内容和表演形式上还突出地反映出了土家族“苍天终会开眼,善恶总有报应”[15]的社会正义观念,执着地传递并弘扬着土家民族耿直忠厚、惩恶扬善的二元道德观念,在土家族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当中构建了一幅和谐、乐观、友爱、互助的土家风情画卷。
(二)从物质文化角度反映出来的凝聚价值
任何一种原始的艺术形式就其直观而言都带有祭祀怡神的意蕴。然而,这些原始艺术形式最终所指向的无一不是人类祖先所面临着的生存与繁衍这两大首要的、根本的问题,而其中生存又是首要的、核心的问题。因此,从物质文化角度来看,作为土家语摆手歌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事劳动歌所蕴涵的人文价值就突出地反映在了物质文化层面上的凝聚价值。土家先民要在恶劣的环境下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仅靠个体单独的力量远远无法满足这一根本的愿望和需求,这就需要在群体性农耕生产活动中集合起种族最大的群体力量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这些农事劳动歌唱诉了一年当中各种农活的基本做法,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到集麻纺纱的手工劳动,纵横跨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风格注重写实叙事同时又不乏浪漫玄想。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的现实面前,这些农事劳动歌便理所当然地发挥了这一最重要的凝聚价值。它集合起族群的力量,愉悦着劳动者的心理,传递着族群生产劳作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凝聚与协调正是通过土家语摆手歌的演唱内容和一领众和、歌舞同步的表演形式得以实现的。这种兼具经济和社会两种功能目的的土家族原生音乐艺术隐含了各种有关土家民族农耕生活和民间习俗等内容,其风格特征中所具有的浓厚的土家人民生活气息和山野韵味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从精神文化角度反映出来的娱情价值
土家语摆手歌具有“族群的原生性文化”[16]所共有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却依然能够保持初创时期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状态。这种原生音乐经由土家梯玛和民众执着且虔诚地歌舞唱和之后被赋予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和人文文化。由于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处的特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经过历史积淀在土家语摆手歌当中的原始文化因子,至今仍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土家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土家语摆手歌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涤荡,但流传至今仍然保留了固定不变的人类来源歌、民族迁徙歌、农事劳动歌和英雄故事歌4个主体部分。其中人类来源歌、民族迁徙歌和英雄故事歌3个部分至今仍然是土家族自古以来所信奉的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的集中观照之处。我们可以从这3个部分的艺术特征中真切地感受到在土家人民社会生活当中积淀下来的浓厚的巫风色彩,并由此触摸到土家人民内心深处人神皆乐、虚实相融的情感世界。在土家语摆手歌当中与对祖先神灵的恭敬所对应的是在农事劳动歌部分对人的本性与现实劳动生活的激越高唱。它将土家民族的道德伦理、劳作规范和文化习俗等内容通过鸣锣打鼓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或助兴鼓励,或批评表扬,其间疲劳得以消除、民众得以娱乐皆在这嬉笑挖苦、取笑逗乐当中了。
随着历史的演进,现代文明的进步,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特别是强势文化的扩张,土家人心目中的神灵观念渐呈淡泊之势,其精神文化当中娱情的重心也由娱神渐渐转向娱人,虽然娱神的程序内容与表演形式留存了下来,但潜藏在艺术特征之下的民族文化心理已是少了几分敬畏与肃穆,却多了几分轻松活泼与幽默诙谐的歌舞情趣。
土家语摆手歌具体在何时形成因其年代久远已是无从考证,但其演唱的内容和形式集中体现了土家人民群体的智慧,个性鲜明地展现出土家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豁达的民族性格和百折不饶、顽强坚韧的生存信念。自古以来,歌中所蕴涵的丰厚的人文价值陶养和潜化着土家民族的心理和习性,规范着土家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这一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今的文明世界艰难而又执着地向世人闪烁着那一道道远古的文化幽光,使人们感到神秘而又韵味悠长。然而,在经历了当下乃至将来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后,土家语摆手歌是否仍然能够继续回荡在这武陵酉水之间,沟壑坡地之上?这将是足以让众多的学者们为之忧虑、为之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