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经验的利用-教学论文发表
有效的学习总是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所谓的经验是人类自身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一种积累,每个人一生中都在不断地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一般将经验定义为个体立足于客观世界。建立在感官知觉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经验主要有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情感经验等,这些经验中既有显性的知识,也有潜性的知识。教育被视为是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客观世界,教师依据知识构造的经验中的世界才能进入学生的主观世界并成为学生经验的一部分。学生经验是过去学习的积累,也是新的学习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课程能够实施的条件和中介。“只有与学生真实生活和学习接近的经验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如果忽略这一点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就不能与自己的已有的实际经验相联系,就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感悟。”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生成新的经验,使我们教师研究的重点。
我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已有近二十年,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经验组织教学做了很多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尝试。
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生成教学情境
在讲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我讲到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结合“动脑筋”:为什么说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是人类一大进步?请讨论并自由发言。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甲:火可以把食物煮熟了吃,人就可以少生病。
学生乙:火可以照明,在夜间可以吓跑野兽。
学生丙:冬天来了,火可以用来取暖。
……
这时学生还在补充其他同学的观点,学习的积极性一下被点燃。我趁热打铁和学生一起完成这一问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天然火的使用是人类一大进步”。所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生成教学情境,这里的经验使学生的,不是教师的,更不是教师的知识。
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贯彻这一理念,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尊重学生的经验,让他们在课堂上尽量充分地表现出他们的经验,由学生主体搭建一座有生活世界通往科学世界的桥梁,而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要想“授之以渔”就要动脑筋创建积极的课堂情景,就必须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认同并尽力满足学生的基本情感和动机需求,而不是把教师自身的观点灌输给学生。
二、利用已有学生的学习经验去生成新的学习
“在经验过程中,我们不只是蹈袭既往,或等候意外事件来推动我们变化,我们利用既往的经验造就新的,更好的经验。”从这个观点出发,作为历史教师如果要有效地发现和利用学生学习经验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现有学习经验水平及可能发展的水平;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即使扑捉学习契机,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我在讲完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这一内容后,考虑到学生已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不同形式进行了三个课时的学习,对这一目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解,我决定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设问引导学生探究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不同形式,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展示材料)“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了代议制,只是具体形式有所不同。在代议制机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百度网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是怎样产生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形式”又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同学们一下子就陷入了思考,接着就议论纷纷。我看着议论得差不多了,就鼓励他们把观点说出来。有的同学说:“资产阶级大多通过暴力革命和改革夺取政权,然后确立代议制民主政治。”我就势引导,请你举例说明。同学们不约而同说出英、美、德、俄、日。这时,我接着问你能说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有同学说:“英国通过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首相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在议会。”“法国、美国等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这时,我认为同学们已经对西方代议制民主有进一步的了解,那就说说相同之处。
三、 利用学生情感经验来组织教学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初中生是喜欢这个老师就喜欢他所教学的学科,这个学科就可能成为他的优秀学科。记得刚接手初三(4)班历史课时,我上第一节课就发现一个男生没有课本,问其原因,新书刚发下来就丢了。在上课时我观察到丢书的男生坐不住,东张西望,我就批评他几句,他还有抵触情绪。课后我冷静地想一想,并向班主任了解该生情况。我主动把自己的上一年教本送给他,并鼓励他认真学习,即使考不上高中,上中专或技校学技能也是出路。从此以后这个学生上课认真听课,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们喜爱这位老师,进而喜欢他所讲授的功课。“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人给师生关系进行了比喻,同样的班级即相同的教学条件,相同的教育对象,一定的师生配置,有的能产生较强的教育能量,教育效果明显。有的却相反,教师疲惫,学生厌学。
新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按模块编写,有的学习内容对高中学生来说很难,学习枯燥。学生在心理上有抵触情绪。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弱或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这也是利用学生的情感经验来为教学服务。
中学历史课程中学生经验的利用中,教师是一个关键的主导者。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方式挖掘学生的各种经验,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有发展。当然这种开发和利用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教师的角色地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知识的领路人,教师不仅是学生经验开发和利用者,也是未来学生经验的培养者。
第二,利用学生经验需要遵循学生资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中学生的经验有的对教学组织有积极作用,有的有消极作用,要区别对待。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