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如果●爱》《芝加哥》看中外舞蹈体裁的全面型电影审美
关键词:舞蹈 全面型电影 审美
舞蹈是电影众多艺术表达手法之一,中外众多电影正是因为其中的舞蹈元素而独具特色。以舞蹈为体裁荣获奥斯卡等国际大奖的影片不胜枚举。本文结合《如果•爱》和《芝加哥》两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外影片,对中外舞蹈体裁的全面型电影审美进行探讨。
一、舞蹈与电影的结合方式
在电影中,中外舞蹈在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差异和区别,但舞蹈作为电影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法在与电影的结合方式上,有诸多共性。了解这一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舞蹈体裁的全面型电影的美感。
(1)舞蹈与电影的时代背景相结合
任何一门艺术均来源于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电影中的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作为电影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出现在故事的叙事或抒情之中,必须符合电影故事的时代特点和社会背景,才能真实地呈现出时代的特征。例如,在电影《芝加哥》的一开始 ,就出现了一段维尔玛-凯利(Velma Kelly)在舞厅里的大段舞蹈。这段舞蹈以喧嚣的夜总会为背景,无论是在舞蹈形式还是音乐配器都折射出了上世纪20年代芝加哥舞厅的典型特征。维尔玛裸露的身体、暧昧的舞姿、性感的歌声,既向观众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舞蹈与电影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结合
舞蹈是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的“流动的绘画和活的雕塑”,在表现人的性格和情感方面可以说是有独到之处。在以舞蹈为主要体裁的全面型电影中,通过舞蹈来表达和刻画人物内心的丰富感情以及性格特点是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法。
在电影《如果•爱》中,当聂文发觉孙纳和林见东的恋情以后有一段舞蹈《男人就该嫉妒》。此处的舞蹈运用了大量的“交响式”,舞蹈动作和队型则极具现代方式。在整段舞蹈过程中,采用了大量具有相当难度的跳跃动作,舞蹈动作元素 “点”的感觉异常突出。这一设计使得舞蹈演员身体各个部位的表演潜能得到完全释放,动作干净利落,强劲有力,加上伴随舞蹈的强劲急促的音乐旋律,深刻地表现出了聂文当时内在情绪的剧烈起伏。导演别具用心的安排这一段舞蹈,目的是通过这段舞蹈表现对张扬的那种近乎发疯的排斥心理。
(3)舞蹈与电影剧情发展和故事氛围的结合
舞蹈主要是以面部和肢体语言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与有声的语言文字相比,在参与叙事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其优势,那就是塑造的形象生动鲜明,富有感染力,具有超越于其他艺术手段的审美功能,可以呼应剧情发展,烘托故事氛围。歌舞电影《芝加哥》一举荣获第75届奥斯卡六项金奖(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音响、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其中贯穿始终的完美的舞蹈作用功不可没。上世纪20年代的芝加哥是一个物欲横流,充满色情、暴力和浮躁的城市。 在影片中,导演将歌舞形态内容与故事叙事形态内容密切联系、揉为一体,超越了传统舞蹈电影中的“情绪衔接”功能和范畴,这是《芝加哥》这部电影歌舞运用的重大突破。舞蹈也不再仅仅是舞蹈,而是成为主人公寄托情感,表达梦想的手段和工具。影片中,各色人物以舞蹈为媒介和手段粉墨登场,通过歌舞把现实的黑暗和歌舞世界的天堂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舞蹈题材的全面型电影的审美体验
电影中的舞蹈区别于舞台上的舞蹈,有电影艺术的特点和表现优势,可以通过电影的手法来表现舞蹈的形式。在电影《如果•爱》《芝加哥》两部以舞蹈为主要体裁的全面型电影中,舞蹈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下面就二者的艺术特点进行简要说明。
与传统歌舞电影用音乐和舞蹈作为电影重要叙述方式不同,《如果•爱》中的舞蹈与叙事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充分利用了电影交叉、平行、类比等众多叙事蒙太奇手法,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剪辑电影镜头,切实发挥电影中歌舞的表达功能。利用电影中时空的转移性特征,这部影片中的舞蹈也跟随镜头的转换轻松地实现了插叙、倒叙等混合表现手法,把影片中的孙纳和林见东、聂文之间的三角恋情刻画地惟妙惟肖。在整部影片中,歌舞艺术形式大约占了整个影片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由此可见舞蹈在这部电影中的重要地位。
在电影情感的渲染方面,《如果•爱》并没用通过舞蹈推动情节发展的明显痕迹,而是通过“戏中有戏”的手法为电影平添了众多的感情色彩。通过舞蹈来实现时空的绚丽转换,来表现戏中戏外的真假情意,渲染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如果•爱》的故事情节简单,也并不十分感人,但对观众却极具吸引力,其原因在于里面的歌舞所创造出的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影片中出现的《马路街头》、《后退的世界》以及《男人就该嫉妒》等片段中,唯美绚丽的舞蹈让观众的听觉和视觉得到极大的满足,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影片中的歌舞元素不但实现了观众视觉和听觉的满足,而且极其巧妙地使用“影片中”的歌舞展现和表达“影片外”真实的人物的情感和心声,实现了歌舞艺术与电影故事情节完美融合。这应该也是这部电影获得国内外一致认可和称赞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电影《芝加哥》中,导演以舞蹈为载体,用电影的手法塑造了两个世界:灰暗的现实世界和狂野奔放的梦幻世界。电影中对现实世界的叙事部分采用灰暗、杂乱或者黑白的主色调。无论是露西与情人做爱的家还是律师福里昂的办公室,都采用凌乱、昏暗的灰色调,以突出现实世界的无序和黑暗,以及现实对自由的压抑。与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贯穿影片充满阳光的18个歌舞片断。在所有的18个舞蹈片段中,空间上都是色彩明亮饱满、狂野奔放。虽然所有的歌舞世界基本上是虚幻的世界,但这里对主人公而言却是自由的天堂,因为只有在这里,一切都可以得到自由地表达、彻底地宣泄。
导演采用交叉剪接的双重叙事策略,实现对以上两个世界的对立和冲突。完成了现实的牢狱生活与虚幻的歌舞天堂两个相对完整的叙事空间的转换。这种手法体现了电影化的空间灵活转换手法,克服了舞蹈场景转换的难度,完美流畅地实现了两个世界的转换。在转换的细节上,导演也是别具匠心。在剪辑的交叉点,导演巧妙地通过声音、光线、场景动作的相似性完成转换,使转换自然流畅。如狱警的皮鞋声巧妙地转换为监狱中的探戈,警察照在露西的脸上手电筒的光柱转换成舞台的灯光等等。
在电影《芝加哥》中,由歌舞造成的矛盾和冲突,最终也通过歌舞使得冲突获得解决。
结语
电影借助镜头和银幕为手段将舞蹈从“舞台”搬至“银幕”,实现了舞蹈艺术在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同时舞蹈的数字化也使舞蹈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和到位。舞蹈和电影的完美融合,使得二者成为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舞蹈之于电影,可以看到舞蹈如何丰富电影的情感和梦境;电影之于舞蹈,可以观察电影如何将舞蹈的梦带到更远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赵文波.浅谈电影中的舞蹈类型[M].电影文学.2010(24)
[2] 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3] 黄琳.影视艺术理论、简史、流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2001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