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大断面城市隧道钻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作者:杨飞来源:原创日期:2013-11-19人气:1276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剧激膨胀与有限的空间资源矛盾日益尖锐。研究表明,在30m的深度范围内开发相当于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地下空间,就等于全部城市地面建筑的容积。因此,各国政府都比较重视,把其视为解决城市集约化矛盾的主要方法,争相发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城市地下公路交通工程,逐渐发展为城市地下综合体。向地下发展,岩石的致密性,构造单元的长期稳定性,决定了采用钻爆作为开拓地下空间的有效方法,将长期使用。因引,研究地下工程爆破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青黄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云南路主隧道为实例,研究爆破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1 工程概况
做为全国断面最大的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北起青岛主城区东平路,南至黄岛后岔村,全长7797.32m,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云南路主隧道从东平路起,沿云南路、台西三路,下穿贵州路、青岛8号院小区,智荣中学,团岛消防站于团岛海岸部队驻地内与海底部分相接,全长1659.02m。隧道开挖宽17.5m,高13m,断面186.2m2,埋深在5-29m之间。根据沿线的隧道埋深及建(构)筑物的特征,可将云南路主隧道分为三个区段,第一个区段为ZK1+145-ZK1+583,该段线路侧穿6栋在建高层建筑,埋深在5-15m之间,开挖边线距楼房最近处仅3.52m。第二个区段为ZK1+583-ZK2+237段,该段埋深在15m-29m之间,地表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物,基础多以毛石基础为主,无圈梁、构造柱,抗震性能差。第三个区段为ZK2+237-ZK2+755段,该段隧道下穿8号院小区、智荣中学,团岛消防站及部队家属院,埋深在15m左右,地表建筑物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楼房老旧,结构差,抗震性能差。全线地下管线较多,主要有通信管线,热力管线,给水管线、污水管线,中煤管线、低煤管线及电力管线,管线埋深为3-5m之间。
因此,选择云南路主隧道做为钻爆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具有代表性。
2 本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本工程钻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爆破振动对环境的影响 该隧道以微风化的花岗岩为主,施工中要采用钻爆作业,因此,爆破作业施工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爆破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炸药在岩体中爆炸时,大部分能量转化为冲击波和气体的膨胀力,冲击波使坚硬的物体产生裂缝,气体的膨胀使裂缝扩大,直接用于破碎围岩,少部分能量转化为地震波,这种地震波的强度随着爆距的增加而减弱,在一定范围内,当地震波达到一定强度时,会引起地表建筑物、构筑物在水平径向、水平切向和垂直方向的震动,从而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破坏。
2.1.2 爆破振动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施工范围内,管线众多,各种管线纵横交错,主要有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煤气、电力、网通、邮电、部队专用线等。这些管线埋深在3-5m之间,大多数管线有二十多年,甚至部分为解放前所埋,年久失修。爆破产生的振动会对这些管线的接头等薄弱部位发生破坏。
2.1.3 居民对爆破振动的承受能力 当爆破产生的传至地面时,会引起地表及地面建筑物的振动,造成居民感觉不适。当振动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对房屋不会造成损伤,但居民的感觉却比较强烈。根据相关研究,当振动速度<0.2m/s时,仅仪器能感觉到,0.2-0.4m/s时,静人能感觉到,0.4-0.8m/s部分人及知道爆破的人能感觉到,0.8-1.5m/s时大多数人能感觉到,1.5-3.0m/s时房屋掉抹灰粉,陈旧的房屋受损。重庆大学姜德义教授等人研究认为“爆破对居民的心理作用有两个方面,即:质点的振动速度和震动持续时间。当持续时间接近1s时,人有明显感觉,而小于500ms,侧感觉相对较小;质点振动速度在0.3-0.5m/s时,居民们是可以接受的”。我单位在该工程施工时,根据居民的反应情况认为:居民们对爆破的承受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质点的振动速度和爆破产生的噪音。当振动速度超过1.5cm/s时,居民的投诉量会急剧增加;在洞口段爆破时,声音较大,即使是仪器都采集不到振动,居民的投诉量依然较多。
2.2 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浅埋暗挖的软土隧道,隧道开挖拱顶下沉,地下水流失较多时容易使地表产生较大的沉降(见地表沉降示意图1)。
其沉降范围为A=D+2(H+h1)/tan(45°+?准/2),式中A为沉降范围,D为隧道开挖宽度,h1为隧道开挖高度,H为隧道埋深,?准为围岩的摩擦角。当沉降值Smax达到一定值时,会引地表建筑物的下沉与倾斜,地下管线的断裂。地下管线有排水、污水等有水管线,特别是给水压力管线时,管线中的水喷出冲刷围岩,加速地表的下沉,甚至引起灾难性事故。目前,国内对地表沉降无统一的标准。根据本项目沿线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特点,经专家论证后,采用的标准为:房屋整体性较好,地下管线较少的部位沉降■50mm;有重要管线和临近建筑物地段沉降■20mm;有给水管线、煤气管线等压力管线的地段严格控制,达到0沉降。
2.3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隧道为地下隐藏工程,其施工期间产生的噪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 机械、设备噪音 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主要有
三大设备,一是空气压缩机,二是轴流通风机,三是装载机。其余设备如凿岩机等在洞内作业,噪音对居民的影响较小。另外一个噪音源是设置在洞口的临时储碴场,当二次倒运弃碴时,装碴产生的噪音也比较大。根据相关规定,工地噪音要小于85dB(A),最高不能超过115dB(A)。
2.3.2 爆破产生的声音 爆破产生的声音由于时间短,一般情况持续时间最多1s,因此,容易被人们忽视。但是爆破产生的声音具有突发性,尤其是进洞100m范围以内,隧道的管道作用约束了声音的扩散,在洞口正前方的居民感觉声音比较大,对老人、小孩及没有心理准备的居民造成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施工产生的废气、粉尘、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施工废水等也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加以控制,使其符合国家环保及地方政府的要求。
3 针对环境影响因素所采取的对策
3.1 对爆破振动采取的措施
3.1.1 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做好安民工作 居们一般不了解爆破施工,对爆破有着本能的恐惧,一听到爆破声音或者有轻微振动,便表现出惊慌,甚至以为发生地震。因此,消除居民的心理障碍,使其充分了解如何控制爆破振动,以及振动到什么程度会对房屋产生影响十分重要。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并请国内知名爆破专家与居民招开座谈会,讲解爆破的相关知识,使居民们知道,施工爆破振动是控制在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内,不会对其房屋造成损害。通过广泛的宣传、讲解,消除了居民的恐慌心理。
3.1.2 根据具体情况,分级控制 对爆破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进行详细的调查,充分了解爆破场区内的地质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级控制,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确保地表建(构)筑物的安全,还加快了施工进度。本工程在第一个区段(ZK1+145-ZK1+583)因市南区西部改造,附近居已全部迁走,地下管线较少,房屋皆为在建高层建筑,整体性,抗震性能较好,因此,该段振动的控制在2cm/s以内。第二个区段虽然埋深较深,但建筑物老旧,地下管线众多,且年久失修,因此,爆破振动控制在1.5cm/s以内。第三个区域下穿居民区、学校、部队等较为敏感的区域,因此爆破振动控制在1.0cm/s以内。
3.1.3 优化爆破参数,降低爆破振动 ①充分了解爆破区域的地质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地形、地质、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等自然条件,这些在爆破振动控制中量化为K值和α值。即要准确的测定出爆破区域内的K、α值。②要合理的选用爆破器材:选择低爆速、低猛度、低密度、高爆力的炸药。③要选择合理的掏槽形式,在以往的观测中发现,一般掏槽爆破在整个断面爆破中往往产生最大的地震动强度,因此,掏槽方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振动的大小。④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确定合理的掘进进尺是控制爆破振动的有效手段。⑤严格控制装药量。装药量的大小,尤其是同一段装药量的大小,是决定爆破振动大小的关键。根据测定的K、α,选择距离爆破点最近的建筑,利用萨式公式Qmax=R3(v/k)3/α计算出充许的最大段装药量,在进行爆破设计时,最大段装药量不能大于计算出来的允许值。⑥增加临空面,在隧道掘进当中,增加隧道的临空面能有效的降底爆破振动。⑦加强爆破振动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爆破参数,确保爆破振动不超过允许值。
3.2 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3.2.1 强支护,早封闭,约束变形 对于埋深浅,以回填土为主的围岩地段,采用“双侧壁导坑”、“CRD工法”等分部施工方法,减小开挖断面,采用强支护体系,及时封闭掌子面,形成主动支护,能减小拱顶下沉、周边收敛,有效的约束变形。对于海相沉积层,以沙土为主,地下水丰富,容易引起掌子面正面坍塌。建议采用预留核心土的分部开挖方法,不仅约束拱顶下沉,周边收敛,还有有效的防止正面坍塌。
3.2.2 严注浆,减少地下水流失 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措施,减少地下水的流失,保证地下水位,可以防止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地表下沉。注浆一般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1.0Mpa左右。当地下水发肓,地下水位较高时,提高注浆压力,以保证注浆效果。对于超前注浆采用双层小导管,两层小导管梅花形布置,外插角不同,不仅可以增加注浆范围,还可以减少因小导管过密而引起的切割作用。
3.2.3 加强监测,动态监控 建立监测系统,隧道内为拱顶下沉、周边收敛,隧道外为地表下沉、地下管线下沉,建筑物沉降、倾斜以及建筑质点爆破振动速度。根据监测的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及支护方案,确保各种数据控制在预警范围内。
3.3 噪音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我单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噪音的。
3.3.1 调整作业时间,避免休息时间进行噪音大的工序 将爆破时间控制在上午7:00-12:00下午13:30-19:00之间,将弃碴二次倒运的时间控制在下午15:00-20:00之间。此段时间居民在家的比较少,对其生活影响较低。当超过20:00进行作业时,即使噪音较小,控制在85dB(A)范围内,投诉量也会急剧增加。
3.3.2 采用低噪音设备,降低设备噪音 采用商品混凝土,避免在工地建立搅拌站,消除搅拌站引起的噪音。对于空所压缩机则采用低噪音的螺杆压缩机。普通的空气压缩机噪音一般是88dB(A)左右,而低噪音的能控制在75dB(A)左右。通风机采用SFD变级多速隧道施工风机,该机机壳采用多孔消音板加特殊吸音材料,整机运行控制在85dB(A)左右。对于其它如装载机、自卸车等增加了排气孔消音设备。
3.3.3 采用屏蔽手段,消除隧道管道效应 除采用低噪音的设备外,还采取了屏蔽手段,对于空压机、通风机等设备进行屏蔽,降低其噪音。为了消除隧道的管道效应,在洞口处安装门帘,门帘采用吸音效果较好的厚棉被,电动液压装置开启。门帘的安装不仅吸引了一部分噪音,还大幅度的减弱了冲击波的能量,降低因冲击波还引起的隧道正前方住宅玻璃的晃动。
4 结论
在城市闹市与居民聚集区进行地下工程爆破作业,其对环境的要求要比山岭隧道高得多。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加以注意,控制,必然加重对居民生活、生产的干扰,引起居民的反感,导致民扰,甚至引起社会群体性事件。通过青黄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的施工得出如下结论:①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以及开座谈会的方式与居民沟通,使其掌握相关情况,消除恐惧心理对城市进行爆破作业致关重要。②开工前,加强对爆破区域内建(构)筑的调查,详细掌握相关情况,施工时根据不同的地段进行分级控制。不仅能达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能起到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总工期的作用。③爆破施工前充分掌握爆破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并进行爆破试验,计算出符合爆破区域地质的K、α,并根据该值进行限量爆破设计,控制最大段装药量,是控制爆破振动的根本。④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参数,将各项指标控制在预警范围内。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