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构建
作者:官玥均来源:原创日期:2013-11-29人气:1002
1 理论模型构建
通过研究前面对于安全生产的文献研究,本研究发现,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大多在于安全投入不足、工作负荷率高、员工素质低及绩效管理滞后,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完全落实导致安全生产水平低,安全文化未能深入民心。
本文借鉴国家安监总局李毅中局长对于安全生产五要素的归纳,在其基础上,研究分析各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型来探讨各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 假设推导
安全生产的五要素,一般认为是彼此独立、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但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中,安全科技其实就是安全投入的一部分。安全投入一般以人员配备、防护设备和科技投入这三种形式投入到生产中,而安全科技就是科技投入中的重要环节。所以,本文在分析研究中将安全投入和安全科技视为同一个要素,也就是本文将研究安全责任、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及安全投入与科技这四个要素在安全生产环节的相互影响。安全法制即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仅是保障安全生产最有力的武器,更是规范化、制度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条件,只有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才能充分体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安全责任制的本质就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是落实安全法制的手段,更是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安全责任即安全责任心和责任制,对于专职安全管理干部而言尤为重要,落实安全责任制一定要做到谁违章谁负责,谁渎职谁负责;安全科技即要科技兴安,科技不仅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更是安全生产的基本出路,决定着安全生产的保障和事故的预防能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本质安全;安全投入是指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是其他要素的物质支持,安全成本既是代价更是效益。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既是安全责任的使命,更是安全发展的要求。
2.1 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安全文化就是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管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一句话,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职工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体现。
在安全生产的影响要素中,安全文化起到灵魂和统帅的作用,应该说是其他要素的基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精神指向,其他的各个要素都在安全文化的指导下展开。安全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涵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文化。只有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贯穿于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其他要素健全和成熟的前提下,才能形成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安全理念,培育出深入人心的“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
许多大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安全文化,并将之归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零”思维模式,即“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并将其置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企业文化的显著位置。“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的意思是:无伤害、无职业病、无废气排放、无火灾或气体泄漏、无财产损失。由以上事故造成的意外伤害和损失是完全不允许的。所有事故和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公司不会给任何一个部门发生这些事故的“限额”或“预算”的余地。这就从源头上遏制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因,从而使事故伤亡率大幅减少。国内也不乏大企业拥有自己的安全文化。鞍钢集团首创的“0123”安全管理模式,曾被国内很多企业学习、效仿。“0123”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0”,以人身死亡事故是零为目标;“1”,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2”,以标准化作业、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简称“双标”)为基础;“3”,以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简称“三全”)为对策,做好安全工作,实现安全生产。该模式吸收了经典安全管理的精华,同时提炼了企业本身安全生产的经验和运用了现代化安全管理理论。
像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而这些事例都进一步证明了,安全文化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自己安全文化的企业,都不能说是从本质上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情况,都支持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之间成正相关关系。由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一个假设。
2.2 安全生产与安全法制的关系 安全法制除了指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执行情况外,还包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经过每年安全生产活动月的宣传,大部分企业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口号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可是每年依然不断有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违规作业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部分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留于表面,是口号喊一喊、横标挂一挂,过后依然怎么方便怎么工作。而安全法制完善的企业,每一个涉及危险的工作环节,都有详细的作业规范,如此一来,就避免了不少可以避免的安全生产事故。
由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二个假设:安全法制与安全生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3 安全生产与安全责任的关系 安全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安全责任心和责任制。安全责任心是企业每一个员工、管理者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所要确认的一种良心,一种道德要求。安全责任心对于涉及危险环节的岗位员工和安全管理人员来讲极其重要,安全责任制不仅是落实安全法制的手段,更是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化,落实安全责任制除了强化行政责任问责制度外,更要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
随着我国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每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年度考核中都将安全生产列入重要考核事项,实现一票否决制。而安全生产考核中有一项要求就是与下一级政府及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由单位法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安全生产直接负责人,由上至下地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安全生产责任书》推广以来,清晰了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安全生产问责制得到进一步落实,从而令安全生产越来越得到重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由此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安全责任对安全生产有正面影响。
2.4 安全生产和安全投入的关系 安全投入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用于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之和。安全投入有科技投入和物质投入两方面。科技投入是指在安全生产各个环节中以科技手段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率。例如清远南通化工有限公司在生产环节中需要用到多个化工存储罐,而化工原料多属易燃易爆物体,尤其在夏日高温下存在自爆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南通化工有限公司积极与高校合作,研发了一套实时测量存储罐的温度且在温度达到一定标准自动启动冷却装置的冷却系统,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这一重大危险源。物质投入则是为安全生产而投入的经费,一般包括安全措施经费、劳动保护用品经费和职业病预防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安全生产的实施离不开物质投入,购买劳保用品需要物质投入、购买、研发安全科技也需要物质投入,宣传安全文化、执行安全法制、落实安全责任都需要物质投入。可以说,物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没有物质投入的安全生产,是口头上的安全生产,没有保障性。
通过研究清远开发区制造企业的安全状况得出表1,此表调查年度区间为2000-2010年;调查涉及的经济类型包括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乡办企业、城乡个体以及其他等5个类型;生产规模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按照企业所属分为国有企业、地方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以及其他企业。为了能够更直观的观察安全投入各指标的变化,尤其是观察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的比例变化和人均安全投入的变化,在调查中均采用相对值指标。人均安全投入是指分摊到每人的当年安全投入(人/元);安全投入比例是指安全投入占统计企业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年人均劳保费用是指在当年每人劳动保护费用(元)。
由数据研究可以得出,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增加,法律法规的完善,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逐年增加,人均安全投入也随之增加,而根据清远高新区年鉴(2000-2010年)的总结,安全事故发生率也有稳步下降的趋势。由此,提出第四个假设:安全投入对安全生产有正面影响。
2.5 安全生产四个要素相互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四要素不仅与安全生产成正相关,彼此之间也是息息相关。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精神指导,建立安全文化可以从精神、制度以及物质三层面入手,即安全责任、安全法制和安全投入,因此,安全文化与其三者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
安全法制是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者,规范了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和安全投入的额度;安全责任是安全文化和安全法制的重要内涵;而安全投入是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和安全责任的物质基础。四个因素间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如下图2所示。
3 实证模型
现将上述的研究假设总结如下:
H1: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H2:安全法制与安全生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H3:安全责任对安全生产有正面影响。
H4:安全投入对安全生产有正面影响。
根据本研究上述推导的假设,就得到了本文的实证模型,见图3所示。
4 本章小结
本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本文的理论模型。确定以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为因变量,而四个因变量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根据假设推导,建立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通过研究前面对于安全生产的文献研究,本研究发现,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大多在于安全投入不足、工作负荷率高、员工素质低及绩效管理滞后,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完全落实导致安全生产水平低,安全文化未能深入民心。
本文借鉴国家安监总局李毅中局长对于安全生产五要素的归纳,在其基础上,研究分析各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型来探讨各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 假设推导
安全生产的五要素,一般认为是彼此独立、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但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中,安全科技其实就是安全投入的一部分。安全投入一般以人员配备、防护设备和科技投入这三种形式投入到生产中,而安全科技就是科技投入中的重要环节。所以,本文在分析研究中将安全投入和安全科技视为同一个要素,也就是本文将研究安全责任、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及安全投入与科技这四个要素在安全生产环节的相互影响。安全法制即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仅是保障安全生产最有力的武器,更是规范化、制度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条件,只有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才能充分体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安全责任制的本质就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是落实安全法制的手段,更是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安全责任即安全责任心和责任制,对于专职安全管理干部而言尤为重要,落实安全责任制一定要做到谁违章谁负责,谁渎职谁负责;安全科技即要科技兴安,科技不仅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更是安全生产的基本出路,决定着安全生产的保障和事故的预防能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本质安全;安全投入是指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是其他要素的物质支持,安全成本既是代价更是效益。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既是安全责任的使命,更是安全发展的要求。
2.1 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安全文化就是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管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一句话,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职工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体现。
在安全生产的影响要素中,安全文化起到灵魂和统帅的作用,应该说是其他要素的基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精神指向,其他的各个要素都在安全文化的指导下展开。安全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涵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文化。只有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贯穿于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其他要素健全和成熟的前提下,才能形成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安全理念,培育出深入人心的“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
许多大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安全文化,并将之归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零”思维模式,即“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并将其置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企业文化的显著位置。“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的意思是:无伤害、无职业病、无废气排放、无火灾或气体泄漏、无财产损失。由以上事故造成的意外伤害和损失是完全不允许的。所有事故和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公司不会给任何一个部门发生这些事故的“限额”或“预算”的余地。这就从源头上遏制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因,从而使事故伤亡率大幅减少。国内也不乏大企业拥有自己的安全文化。鞍钢集团首创的“0123”安全管理模式,曾被国内很多企业学习、效仿。“0123”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0”,以人身死亡事故是零为目标;“1”,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2”,以标准化作业、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简称“双标”)为基础;“3”,以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简称“三全”)为对策,做好安全工作,实现安全生产。该模式吸收了经典安全管理的精华,同时提炼了企业本身安全生产的经验和运用了现代化安全管理理论。
像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而这些事例都进一步证明了,安全文化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自己安全文化的企业,都不能说是从本质上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情况,都支持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之间成正相关关系。由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一个假设。
2.2 安全生产与安全法制的关系 安全法制除了指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执行情况外,还包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经过每年安全生产活动月的宣传,大部分企业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口号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可是每年依然不断有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违规作业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部分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留于表面,是口号喊一喊、横标挂一挂,过后依然怎么方便怎么工作。而安全法制完善的企业,每一个涉及危险的工作环节,都有详细的作业规范,如此一来,就避免了不少可以避免的安全生产事故。
由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二个假设:安全法制与安全生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3 安全生产与安全责任的关系 安全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安全责任心和责任制。安全责任心是企业每一个员工、管理者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所要确认的一种良心,一种道德要求。安全责任心对于涉及危险环节的岗位员工和安全管理人员来讲极其重要,安全责任制不仅是落实安全法制的手段,更是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化,落实安全责任制除了强化行政责任问责制度外,更要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
随着我国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每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年度考核中都将安全生产列入重要考核事项,实现一票否决制。而安全生产考核中有一项要求就是与下一级政府及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由单位法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安全生产直接负责人,由上至下地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安全生产责任书》推广以来,清晰了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安全生产问责制得到进一步落实,从而令安全生产越来越得到重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由此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安全责任对安全生产有正面影响。
2.4 安全生产和安全投入的关系 安全投入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用于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之和。安全投入有科技投入和物质投入两方面。科技投入是指在安全生产各个环节中以科技手段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率。例如清远南通化工有限公司在生产环节中需要用到多个化工存储罐,而化工原料多属易燃易爆物体,尤其在夏日高温下存在自爆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南通化工有限公司积极与高校合作,研发了一套实时测量存储罐的温度且在温度达到一定标准自动启动冷却装置的冷却系统,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这一重大危险源。物质投入则是为安全生产而投入的经费,一般包括安全措施经费、劳动保护用品经费和职业病预防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安全生产的实施离不开物质投入,购买劳保用品需要物质投入、购买、研发安全科技也需要物质投入,宣传安全文化、执行安全法制、落实安全责任都需要物质投入。可以说,物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没有物质投入的安全生产,是口头上的安全生产,没有保障性。
通过研究清远开发区制造企业的安全状况得出表1,此表调查年度区间为2000-2010年;调查涉及的经济类型包括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乡办企业、城乡个体以及其他等5个类型;生产规模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按照企业所属分为国有企业、地方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以及其他企业。为了能够更直观的观察安全投入各指标的变化,尤其是观察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的比例变化和人均安全投入的变化,在调查中均采用相对值指标。人均安全投入是指分摊到每人的当年安全投入(人/元);安全投入比例是指安全投入占统计企业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年人均劳保费用是指在当年每人劳动保护费用(元)。
由数据研究可以得出,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增加,法律法规的完善,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逐年增加,人均安全投入也随之增加,而根据清远高新区年鉴(2000-2010年)的总结,安全事故发生率也有稳步下降的趋势。由此,提出第四个假设:安全投入对安全生产有正面影响。
2.5 安全生产四个要素相互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四要素不仅与安全生产成正相关,彼此之间也是息息相关。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精神指导,建立安全文化可以从精神、制度以及物质三层面入手,即安全责任、安全法制和安全投入,因此,安全文化与其三者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
安全法制是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者,规范了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和安全投入的额度;安全责任是安全文化和安全法制的重要内涵;而安全投入是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和安全责任的物质基础。四个因素间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如下图2所示。
3 实证模型
现将上述的研究假设总结如下:
H1: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H2:安全法制与安全生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H3:安全责任对安全生产有正面影响。
H4:安全投入对安全生产有正面影响。
根据本研究上述推导的假设,就得到了本文的实证模型,见图3所示。
4 本章小结
本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本文的理论模型。确定以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为因变量,而四个因变量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根据假设推导,建立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