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红色影视作品中平民化叙事表征分析
红色是中华文化的底色,经历过中华民族世代的承启与沉淀,独有的中国红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它记载着中国革命史的发展历程,是革命的标志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我国的重多影视作品中也不乏出现红色元素,在目前的影视市场中按照类型,有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红色电视剧、红色动漫等等;而根据题材的不同,又可将红色影视作品细分为历史片、谍战片、战争片及人物传记片等几种类型。当然,无论是哪一类红色影视作品,真实反映我党我军历史及革命精神是其最为鲜明的标识。
一、关于红色影视作品的平民化叙事
传统意义上所谓红色影视作品,指的是将红色人物、事件等作为主线贯穿影片其中,继而达到体现爱国主义情怀及革命反抗精神,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和弘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坚定宗旨与高尚品格的目的。一旦主题与红色核心思想相背离,就无法称其为红色影视作品。
而若想对红色影视作品中“平民化叙事”这一概念深入了解,首先需要对“平民化”一词有所认知。所谓“平民”,在现在汉语词典中泛指普通老百姓。从实践角度来看,体现的是创作思维、态度及理念的转变,即拍摄视角的转换。在影片制作过程中,故事主线不再围绕着英雄事迹展开,而是逐渐将镜头转向平民,以小见大,这是当代红色影视作品中平民化叙事的具体体现。人物塑造不再拘泥于大肆勾勒英雄形象和表现其丰功伟绩,而是切入平民的视角,对普通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日常加以关注,与平民建立平等层面上的沟通与直接会话。在影视创作领域,随着创作思维的不断升级转变,对于“平民化叙事”的理解和运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具体到红色影视作品中,平民化叙事的内涵可细分为以下两个层面:上层含义指的是将影片叙事主体放置于红色历史事件背景下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身上,通过小人物的个体成长逐渐将整个事件全貌显露出来,见微知著;深层含义则是将故事主线运用浅显易懂的叙事方式表达出来,表现出平凡人身上的英雄气概与人性光辉,弘扬红色历史事件背后所显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尽可能地传递出真实历史事件背后所蕴藏着的人文情怀及哲学思想,进而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及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对每一个个体平等相待,理解并尊重每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处在平等的视角下与普通百姓对话,这是红色影视作品平民化叙事所独有的特征。近年来,优秀的平民化叙事模式的红色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如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雪豹》;电影《战狼》系列、《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系列;动画影片《可爱的中国》;纪录片《红色记忆》等等,一经播出便广为流传,并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针对此类型片中平民化叙事表征展开分析探究,能够更好的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创作进行多维度的剖析,继而为影视行业相关创作者们提供一定的思路。
二、打破固有历史印象的情感化叙事理念选择
在红色影视作品中,更加具备再传播意义和弘扬价值的,是在宏大历史事件背后所暗藏着的英雄精神与家国情怀,以及民族独立意识、爱国主义信仰、时代精神传承等更为深邃的精神内涵。曾出现在历史长河中为中国崛起而抛洒热血的英烈,并不止是书本上熟悉的字体、不止是一尊尊冰冷的雕像,而是千千万万位曾经真实存在过的热血沸腾的中国人。而这些伟大的精神和故事通过“平凡人”的身份铺陈展开,来谱写一段撼人心魄的家国故事才使得红色影片最为动人。
随着影视市场的不断壮大,近年来也涌现出了诸多备受吐槽与争议的烂片,被网友戏称为“抗日神剧”。这类影视作品在剧本撰写及拍摄过程中没有以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历史,针对平民化角色的设计,无论是台词创作、造型设计还是情节设定,都错漏百出。红色基因的延续是红色叙事的根本所在,影视作品想要打动观众,则必须将红色信仰深深印刻在作品主线当中,通过艺术手法完美地呈现出来,从而才能具有说服力。而这对作品所展现的真实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所谓真实性,对观众而言即为具有时代代入感。如果为了突出平民化而一味的贴合现代潮流,如一些“神剧”剧情一般:新世纪人物造型乱入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影视剧中;剧中人物动作举止和场景设计远超出物理学的限制;剧中角色料事如神般说出与历史时空维度所不符的台词等。这些情节都会导致观众在刹那间与作品试图营造的艺术氛围相脱离,艺术感染力也就荡然无存,所塑造的平民化角色不再立体,想要获得成功更是无稽之谈。通过对近年来有口皆碑的红色影视作品进行深度剖析,可以看出这些成功佳作都具备同一要素,即在深挖历史经典的同时找寻藏在其背后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精神底蕴,将红色文化思想充分灌注其中,从而激起观众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及深度的情感共鸣。又与迎合了时代趋势发展的年轻语态相融合,使得在收获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广泛情感认同的同时,更是让年轻一辈感受到历史给予的责任与传承。
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在叙事方式上不但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了深度还原,同时还勾勒出诸多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有着远大理想与抱负的历史人物形象。更是充分运用了符号象征的手法,例如用街上的鱼贩为了躲避马路上横行霸道的士兵而摔在路旁、反复出现的泥泞道路等镜头,寓意民间百姓的生活疾苦,深刻塑造了军阀残暴的形象。再如用偶尔飞过天边的白鸽群的空镜头,暗含着人们对自由与和平的向往;用黄包车车轮驶过留下深刻的长长的印痕的空镜头,隐喻历史前进的车轮从未停止转动;用地上成群的蚂蚁爬过的空镜头,去影射世间的芸芸众生皆如蝼蚁之意。剧中反复出现的具有生活气息的象征性镜头,对平民化人物角色的生活进行了更好的刻画,使得观众能够更好的沉浸在影片所塑造的历史环境中。在剧中,这些荧幕上的角色还不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伟人,通过平民化的视角和情感化的叙事理念,打破传统教育中书本对这些人物的描述,将他们塑造成更加贴近观众的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这种情感化的处理会将角色的喜怒哀乐无限放大,能够帮助影片更好的诠释历史与事件,将影片的叙事魅力与情绪感染力更好的传递给观众。
三、打破“高大全”形象的“小人物”叙事视角选择
在传统的红色影视作品中,更多的倾向于描绘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所塑造的英雄角色往往都是“高大全”形象,人设相对扁平化,非黑即白。主角大多是有着奉献和牺牲精神的人物形象,他们戴着标准化的英雄“脸谱”:高尚的情操、坚韧的品格、强大的领导力,是某种意义上的“完人”。而现阶段,随着媒体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受众的主观能动性显著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审美喜好的转变与价值取向的偏移,进而导致文化诉求日益多元化发展,观众不再盲目崇拜传统影片中“造神化”的英雄人设。即使他们有着相似的精神品格与高尚的英雄特质,但作为历史中鲜明的个体,他们也应首先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近两年频繁产出的现象级红色影视作品的成功更是表明:红色影视作品中应当出现的是有血有肉、丰满立体、情感真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跨越时空隔阂,在平行时空构建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当下将受众摆在首位的市场环境引导下,红色影视作品日趋市场化,在叙事上开始尝试将民间生活元素融入其中,而不再局限于表达革命历史重大事件。这使得以“小人物”为视角的叙事模式在红色影片制作中逐步流行起来,不但使观众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将底层大众的真实生活状态呈现了出来。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象红色影视作品的平民化叙事视角的表现通常会更加注重细节,于细微之处令人动容。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不再执着于设立完美人格,而是选择通过小人物的视角来见证大事件的发生,偶尔出现的“小毛病”使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浮现于荧幕之上,观众能够切实感受到这些普通人的不普通,进而更好的激励人们传承和弘扬大爱为公的奉献精神。《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正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影片的主视角是不同历史时代背景下的“无名之辈”,刻画出了多位“平凡英雄”。他们未曾功标青史,未曾立下丰功伟业,更没有令天地惊鬼神泣的传奇经历,他们只是日常生活中默默为国奉献的“平凡英雄”,是构筑起祖国发展建设精神基座的一颗颗螺丝钉。通过不同视角的切换,让观众切实的感受到“平凡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前夜》中排除万难力保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的顺利飘扬的林治远,是将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了国防科技战线的科研工作者高远,是《回归》中竭尽全力保证香港回归分秒不差的中方外交官、仪仗队军人乃至钟表师傅,也是《白昼流星》中患有绝症却对陌生不良少年善意引导的老李叔。影片通过对一个又一个平凡人的视角切换,让观众触摸到了那些不同平凡人外壳下伟大的灵魂。这些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或是亲密的邻居亲友,或是陌生的过客,他们没有伟岸挺拔的站在历史聚光灯下,也没有对祖国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力的传奇贡献,但却因为距离的拉近而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们同样的伟大。
在时间的长河中,英雄的故事不会有尽头,现代生活中同样有着众多平凡普通但又坚定果敢的个体,散发着英雄的光芒。不仅限于历史剧,现如今的红色影视作品也尝试将叙事视角放置在现代生活中的平凡英雄身上,通过对主角人物事迹的刻画,来表达其肝胆豪情、爱岗敬业、拼搏不息的新时代精神,于平凡之中实现人生价值,以当代人之间直接对话的这一叙事手法来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弘扬与歌颂。2021年播出的《理想照耀中国》这一建党百年献礼片,采用系列短剧的形式,围绕40组不同人物事迹展开阐述,窥一隅而知全貌,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建党百年来几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坚持不懈、拼搏奋斗的宏伟篇章。这部献礼片立足于现代中国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领域的平凡角色,真正做到平民化叙事,呈现出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如《磊磊的勋章》中主人公刘磊磊,不顾他人看法,响应国家的需要毅然投身成为女子柔道队的男陪练,期间几百万次被摔倒在地,用辛勤与汗水铸就了他的钢铁之躯和闪耀的人性;《守护》中张爵谦为了儿子的嘱托,独守衣冠冢十余年,最终将我党机密文件上交至党组织……四十位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未曾缔造奇迹,但却为民族发展贡献出了自身的力量。该影片以平民化人物叙事方式,将新时代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及思想内涵以“接地气”的形式传播开来,更加能够和现代观众产生情感共振,同样是一部可以载入史册的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
四、打破庄严肃穆感的娱乐化叙事策略选择
对于红色影视作品而言,宣传教育是其至关重要的功能之一。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影视市场也不断进行着自我革新,红色影视作品不仅要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进行高度还原,充分保障历史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更要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红色影视作品一成不变的国家视角叙事风格进行适当调整。这一单一叙事风格使得影片更具庄严肃穆之感,但在另一角度却是过于沉闷僵化。为了让红色影视作品脱离这种单一化风格的束缚,新时期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们大胆创新,尝试将娱乐化叙事策略融入其中。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影视创作归根究底还是要呈现到观众面前,红色影视作品自然也概莫能外。通过对一些叙事策略的合理运用,巧妙融入大众化、娱乐化元素,能够使得红色影片故事性得以增强的同时更加具油戏剧性及观赏性,从而使影片传播效果得到加倍提升。如电影《战狼Ⅱ》中,在传统家国情怀叙事模式的基础下,运用了许多平民娱乐化叙事策略。影片中出现的主人公冷锋与海盗肉搏、力战拆迁队、喝酒比赛狂欢等一系列场景,不但使得故事更富戏剧性,也是主角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与传统红色影片中单一叙事手法截然不同,这种非线性叙事方式能够激发观众浓烈的好奇心,而影片的戏剧性则在冷锋踏上救人复仇之路之时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同时,影片中还设计了许多富有娱乐化特质的对话内容,主角与工厂老板、干儿子Tundu、美籍女医生等人精彩的对话设计,让影片更具故事性和娱乐性,出现了许多让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台词。这些戏剧性的对话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影片的故事情节,同时又能够将人物的命运与运动轨迹串联其中,叙事线索的巧妙连接使得影片更加耐人寻味,带给观众更放松的观影体验。不同于以往红色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庄重氛围,这类影片更多让观众感受到的是热血沸腾的刺激感和民族崛起的自豪感,娱乐化叙事策略的使用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有助于提升作品的观赏性和传播力度。
五、结束语
红色影视作品肩负着传承并弘扬民族文化及爱国主义精神的使命。随着新媒体时代观众诉求日趋多元化,一部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通常与其背后所暗藏着的撼动人心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平民化的叙事方式则要求影视创作者们在基于革命史实的基础上,深入下沉探究其思想内涵,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宏大的历史故事背景下嵌入小人物的叙事视角,融入情感化的叙事理念,以娱乐化的叙事策略来刻画平凡英雄,赋予红色文化以新的时代意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符合中国民族特色的红色影视作品。日后的影视创作也应掌握此融合创新之道,迎合多元化受众审美需求,集时代潮流与历史沉淀于一身,创造出更多富有时代意义的红色经典。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