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她》:本土化呈现的悬疑宇宙
悬疑宇宙的延续与探索
悬疑电影特点的延续。悬疑题材的电影拥有许多共同点,不论是希区柯克式的变焦拍摄手法和惊悚配乐,还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剧情,甚至是故意设置时间所营造出来的紧张氛围,以及其中所囊括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这些特点在电影《消失的她》中都有所呈现。
第一,作为一部标准的悬疑类型电影,《消失的她》借鉴了著名的“悬疑惊悚片大师”希区柯克的“变焦”镜头,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何非当时紧张不安的内心情绪,同时也营造了恐怖氛围,因为当主体所占空间不变,而背景的空间移动情况下,很容易给观众的视觉造成冲击力。同时希区柯克的电影例如《后窗》、《惊魂记》等善于利用紧张、悬疑的配乐渲染气氛,《消失的她》中同样也延续了这一点。比如何非梦见李木子朝他呼救时紧张的配乐、追逐戏份的配乐、何非精心布局时的配乐等等。这类的音乐诉诸于观众的听觉感官,使得人们较为容易的代入电影场面和情节。第二,反转再反转的故事情节也成为了悬疑电影吸引受众观看的一大特点,因为超出了观众常规的期待视野。《消失的她》以朱一龙饰演的何非寻找“莫名其妙”失踪的老婆李木子为主线故事,突然跑出一位陌生女子自称是何非的老婆,但其实并非如此,何非在寻找过程中结识了倪妮饰演的金牌律师陈麦并寻求她的帮助,出乎观众意料的第一部分就在与这一切老婆失踪的戏码都是何非自导自演,目的是为了得到富家女李木子的财产来还赌债。出乎观众意料的第二个反转则是李木子的闺蜜沈曼也就是陈麦,为了寻找真相替李木子报仇,设置了一系列的局来逼何非说出真相。这样一步步的人设+情节的反转吊足了观众胃口,也在最终的结局处给予观众震撼。第三,《消失的她》中利用了何非在东南亚的签证只有五天这样的倒计时来作为整件故事的叙事时间。首先,这样的设定为剧情的走向提供了合理性,因为只有何非在他签证到期前立案,才有可能获得属于他的财产,这也合理解释了为什么他杀了妻子之后那么着急立案。其次,这样的时间设置为营造紧张的氛围做了铺垫,每当离最终日期越来越近,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在此倒计时过程中导演也利用时间紧迫的契机营造了紧张气氛。第四,《消失的她》无疑影射了很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例如两性在情感中的问题、“girls help girls”的现象、乃至于人性的善与恶。何非是家境普通想逆天改命的人,他的老婆李木子恰好又是一个家境富裕从小受艺术熏陶的乖乖女,这样有对比的阶层关系也是剧情发展走向的一部分原因。何非不小心误入了赌博的歧途,这时候人性的恶就开始显现,计划好了一切准备杀妻获得财产,也不再念两人之间往日的情愫,而李木子还相信他会变好,这时两性在情感中的不同反应就在电影中徐徐展开。最后李木子的闺蜜陈曼设置局中局来替她复仇更是体现了充满现代主义色彩的“girls help girls”。
悬疑元素的创新探索:戏中戏结构与剧本杀游戏元素的融入。电影《消失的她》延续了悬疑电影该有的元素,但也有创新之处,它融合了近几年热门的剧本杀游戏元素和“戏中戏”结构,这是以往的悬疑类电影少有的创新探索。
“戏中戏”结构是电影套层叙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模式,它能让影片拥有多个文本层次,可完整地展现多个独立故事,而每个故事之间并非都是相似的镜像关系,由此产生对比冲突的矛盾关系,表达多元主题,形成多元叙事的复调机制。《消失的她》就采用了这种“戏中戏”结构,一开始观众沉浸在何非寻找失踪的妻子慌乱和痛苦中,以为这就是真实的脉络,但其实这一幕幕戏都是何非自导自演,他早就策划好了杀妻的细节,到这儿电影的“戏中戏”依旧没有结束,最终倪妮饰演的沈曼出场交代了这一切,警察、提供证据的目击者、“幕后集团”的杀手都是沈曼为何非排的一出大戏的演员,目的就是为了帮闺蜜李木子报仇。“戏中戏”结构带来的反转快感又为悬疑电影添一抹光彩。
近年来,剧本杀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消遣娱乐和社交的方式之一,以“剧本杀”为结构的电影也逐渐出现在市面上,从《扬名立万》到《满江红》再到近期上映的《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都向观众展现出了类型电影与剧本杀游戏的融合,可以看作是一条影游融合的创新之路,只是以往影游融合的电影如《魔兽》、《生化危机》、《失控玩家》、《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等,都是由游戏IP改编而成或者是具有明显的游戏元素。而《消失的她》只是其中某个情节具有剧本杀式的场景设置,让演员和观众都沉浸在所规定凶案现场和情节设定中,看电影时就仿佛置身于电影中的场景,和电影中的人物一同破案。不论是何非和陈麦寻找证据时的场景,还是最后何非在病房的场景,其实都是陈麦精心布置的迷宫,这个迷宫好比在剧本杀时的固定场景,给何非制造了一个真实的空间让他不怀疑一系列情节的真实性,那么陈麦的复仇之路才能得以继续。但影片最后才揭晓了这个“谜题”,在观众和何非看来都是沉浸式的“游戏体验”,这个迷宫既是现实存在的客观空间,也是何非内心的“迷宫”。
“戏中戏”结构和剧本杀元素的融入无疑带给观众强烈的游戏沉浸感体验,观众仿佛置身于其中,和主人公一起畅游在未解谜题中,然后一步一步得知真相;《消失的她》讨巧的结合了这两者,不失为悬疑电影的一次新尝试。但需要注意的是,将两种技巧与的电影融合之余,也在考验着创作者的叙事能力,悬疑类型的电影更要注重事件之间的逻辑性,否则电影就经不起观众的仔细推敲。
《消失的她》本土化改编的成功之道
电影的本土化改编一直是道难题,《消失的她》在结合了国内外同类型电影和真实案例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本土化处理,既汲取了悬疑电影该有的精华元素,在展现异域文化的同时又迎合了国内观众的审美取向,其中的融合之道值得探究。
剧情内容:真实本土生活的映照。进入新世纪后,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优秀电影会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叛与反思。例如贾樟柯导演的《天注定》的四个故事段落都是来源于真实世界中引起重大社会反响的新闻事件,带有一定的纪实风格拍摄出了社会中真实又不为人知的一面,真实事件改编成电影既能让艺术作品具有真实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是真实故事得以艺术化呈现的一种途径。
《消失的她》结合了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消失的爱人》、《失踪之谜》、《看不见的客人》以及真实的社会新闻“泰国孕妇坠崖案”、“2020年杭州来女士失踪案”。这些具体的情节设置和真实故事来源都给创作者提供了灵感和基础依据。《消失的她》框架借鉴了《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也是不断反转最后揭晓答案,但是不同的是《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风格偏舞台化,《消失的她》更趋近于现实风格,这也是风格本土化的一种表现。《失踪之谜》中也是男人报案妻子失踪而后空降新妻子,直到最后五分钟才反转,而《消失的她》也是如此。社会新闻中的真实案件也为这部电影提供了灵感来源,在借鉴外国类似电影结构的同时加入本土化的事件内容。“泰国孕妇坠崖案”的起因是老公想要骗保于是残忍杀妻,《消失的她》是由于老公赌博欠债,想要获取富家女的婚内财产杀害了妻子;“2020年杭州来女士失踪案”中的老公杀害了妻子之后还装作淡定的配合警方调查,这与《消失的她》中何非找警方立案且装作此事与自己毫无瓜葛有着相似之处。可见《消失的她》剧情内容的依据不仅与社会现实有关联,而且还借鉴了国外电影的叙事结构,这些都为电影的本土化改编创造了条件。另外还需要提到的一点是,虽然电影发生的背景是在东南亚地区,但是实际拍摄地是在海南的一个岛上,为了电影的真实性剧组置景偏向于东南亚风格,但其实还是具有浓烈的本土特色。
近几年来,国产电影热衷于翻拍国外电影和小说,采取相似的框架甚至是雷同的剧本内容,只是把拍摄地挪到了国内,人设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再根据国内电影的市场需求进行宣发。然而这种翻拍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国家政策,而这些可能会成为一部电影的大背景,甚至影响着剧情的走向,因此在对原作进行改编时,要尽可能结合以上几点进行本土化呈现,在悬疑类电影中要特别注意相应的法律政策,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插叙与转场:叙事与视觉上的极致爽感。《消失的她》采用了插叙解读一个个悬疑点,其中主要集中在妻子李木子是如何失踪的、何非和李木子是如何认识的、假妻子是如何布局的、何非是怎样一步步误入赌博歧途的、何非是如何精心设计杀妻计划的、以及最终沈曼为复仇而布置的“迷宫”。这些悬疑点都不是线性直叙,如若是直线性叙事展现给观众的就是普通的剧情线,不足以造成悬疑和反转的效果,而是主角每遇到一个证据慢慢插入过往的情节来解释原因,这不仅有利于展现电影叙事结构的多样化,更有利于抓住观众的眼球,让观众在层层插入的情节中慢慢接近真相,以此感受叙事带来的爽感。
除了插叙带来的叙事结构层面上的爽感,《消失的她》还使用了大量的相似镜头转场,快节奏结合相似事物的呼应给观众的视觉带来了极致冲击。陈麦在打桌球讲述东南亚故事时的场景是由桌洞转到更衣室上方的洞,这种形状的转场无疑为后面畸形秀的诡异奠定了基调。何非在陈麦办公室回忆与李木子相识过程时是由鱼缸的景转到潜水的景,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叙述感。木子最后在海底被困住的囚笼转场到何非最终被拘留的牢笼,暗喻着囚禁别人的牢笼最终也会困住自己。陈麦为何非设置的局最开始病床上的病服是没人穿的,转场到何非穿着这身病服,揭示了一切的细节准备都是为了此刻复仇的到来。最后李木子被困在海底不得挣脱时比的“救救我”“我快呼吸不了了”等潜水手势转场到以前何非最开始教给木子手势时的浪漫场景,与此刻木子的绝望造成了强烈对比,增加了讽刺意味。
作为监制的陈思诚喜欢并善于用相似镜头转场,例如以往的作品《唐人街探案》和《误杀》中都运用了相似镜头转场,它可以让影片的细节打磨的更具体,也可以制造视觉冲击力和需要的氛围,时而也具备强烈的对比、暗喻、讽刺等艺术效果。同时《消失的她》中给观众造成视觉冲击力的还有影片开头海上大远景和何非室内特写镜头的衔接,一般大远景是不会接特写镜头,除非有特殊的意味要表达,这部电影采用了此种手法无疑给观众的视觉带来了一定割裂感和冲击感;还有影片中部分主观镜头的运用也给观众带来了面对人物的真实感。这种极具导演个人风格的电影作品也是本土化的一种象征。
女性角色:精准塑造迎合本土市场。女性形象的塑造在电影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电影致力于打造不同的女性形象,从而打破观众的刻板印象。《消失的她》之所以能取得较为不错的票房成绩,还有个原因是它抓住了当代观众关注的焦点议题——女性之间的互帮互助,这也有效地迎合了本土的受众市场。性别平等一直是大众所追求的,当所谓的“渣男”频出,女性之间的互助意识就逐渐觉醒,一方救赎另一方似乎就能弥补自身不堪回首的经历,同时也能帮助对方脱离苦海。
电影《消失的她》精准的抓住了这个女性议题,从其中的女性角色的设置不难看出,他们虽性格迥异,但都为了因同一件事集结在一起来“审判”人性之恶。倪妮扮演干练飒爽的金牌律师陈麦,为她是局中局的核心人物奠定了基础;文咏珊饰演的是蛇蝎女人般的假妻子;而青年演员黄子琪就是影片中“消失的她”,扮演着纯洁善良的正牌妻子李木子。由于李木子在少年时期救赎过被霸凌的陈麦也就是沈曼,所以沈曼一直对她心存感激,当多年后李木子遭遇不测后她执着于寻求真相并走上了复仇之路,这条故事线就是互相救赎;而文咏珊饰演的假妻子则是因为最讨厌渣男而去帮助陈麦和李木子讨回公道。影片中塑造正片妻子用的是白色裙子、长相纯洁的外部表现和无私奉献的内部性格,塑造假妻子用的是身穿红裙、外表美艳,内心毒辣的特征,这些角色的设定既符合情节的发展又能让观众一目了然。
从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延伸到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女性角色可以得知,倪妮饰演的角色放到社会中来说就是聪明有头脑执行计划的帮助者,黄子琪饰演的角色就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她在社会中通常充当被帮助者;而文咏珊饰演的角色则是“girls help girls”的积极参与者。这些主要角色的人物设定恰恰能够直击中国观众的兴趣点,这也是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背景下创作者适应本土市场需求的呈现。
电影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有利于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消失的她》塑造了数个饱满的女性形象,同时利用女性之间互帮互助的力量与观众达到情感共鸣,它通过输出性别平等的观念呈现出一部有深刻哲理的电影,对于推动观念更新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消失的她》在类型悬疑片中无疑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在2023年的总票房榜排名第四。这部电影用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开头和较为新颖的戏中戏结构和剧本杀元素的融合,将国内外的同类型电影和社会真实事件进行本土化处理,从而呈现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悬疑宇宙。它给观众以视听层面和叙事结构上的极致享受,同时也塑造了多样的女性角色,结合国内的社会背景切中了热点话题,挑起了观影情绪。一系列悬疑创新元素的融入和本土化的成功打造,《消失的她》超越了以往的悬疑电影,开启了本土化悬疑宇宙的新型探索轨道。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