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舞蹈教育的优化发展策略
1.社区老年舞蹈教育的兴起
从世界范围来说,社区舞蹈(community dance)起源于英国,其种类多样,包含对舞、排舞、英国乡村舞蹈等传统舞蹈形式,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又衍生出针对儿童以及障碍人群的舞蹈形式。《中国舞蹈大辞典》对社区舞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的舞蹈文化活动。由此,我们看到社区舞蹈的概念是比较宽泛,包含舞蹈元素或是以舞蹈形式展现的文化现象都可以称为是社区舞蹈。
在科技快速进步、社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社区文化随之蓬勃兴起。发展社区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区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样呈快速增长之势,在当下物质水平不断增长、生产力大发展的社会中,大多数的城镇居民不再为解决衣食住行而困扰,进而开始追求精神层面高品质的生活,社区文化活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随着社区文化的发展,社区文化生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走势,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新时代的老年群体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了更多的追求,成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舞蹈作为社区文化艺术活动之一,深受城镇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地区的各个社区都分散着几十支甚至上百支老年文艺展演队伍,队员基本都是退休人员,他们平时分布在公园、广场、社区等地活动。社区中大部分的老年群体在退休后,时间比较自由、精力比较充沛,他们希望通过一些娱乐活动来消遣时间,也渴望通过一种途径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舞蹈动作的律动性、舞姿的优美性及音乐的节奏感,能够带给老年人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激发老年人的积极情绪,增强乐观的生活态度。舞蹈活动对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肢体动作以及舞姿、舞步的变化,能增强老年人的肢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改善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同时,在舞蹈活动中,老年群体之间能增加交流,增进友谊,融洽邻里关系,结识新的伙伴,减少孤独感。社区舞蹈活动,丰富了社区老年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社区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追求,为社区老年群体增添了娱乐活动的新形式,成为社区老年群体喜爱的重要文化艺术活动之一。
2.社区老年舞蹈教育的发展动因及存在问题
2.1社区老年舞蹈教育的发展动因
2.1.1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前提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64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8.7%。辽宁省大连市地区的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4万人,占大连地区总人口24.7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01个百分点;大连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60.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6.82%;65岁以上老年人108.1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07%,大连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城市行列。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幸福感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当今,城镇中多数老年人的子女或因工作繁忙或因远在他乡,无法经常探望或陪伴在老人身边,这使老年群体的退休生活单调、无趣,倍感孤独,他们希望能与人交往,与人分享,渴望他人的陪伴和关心。多数老年群体逐步意识到,要将生活重心由依赖子女转移到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去,确立新的生活目标。社区老年舞蹈教育活动,为老年人群提供了打发时间、消遣娱乐的一种新途径,同时,在社区舞蹈教育活动中老年人群能互相分享经验,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愉悦老年人群的精神世界。
社区老年舞蹈教育面向的是老年群体,舞蹈动作简单易学、不失优雅,形式丰富多样。无需舞蹈基础随时都可以参与进来,形式自由。使人在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中愉悦心情,陶冶情趣,在简单的舞蹈动作中锻炼肢体,也能使年轻时有舞蹈梦想的老年人实现梦想,在老年舞蹈教育活动中展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社区老年舞蹈教育活动是城镇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2.1.2健康理念增强是动力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的,是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的。《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在增长,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新时代的老年群体对晚年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清晨或傍晚,在城镇公园、广场、街道、小区等地,随处可见聚集在一起的老年人群健身锻炼,大部分的老年人兴致勃勃、充满热情的进行着锻炼。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老年人身体各机能在逐步下降,免疫系统降低,器官功能下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易给老年人带来多种不良症状。适当的锻炼可以有效延缓身体衰老,增强体质和免疫力,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关节退变、骨质疏松等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因此,老年人群不宜进行过于激烈的、快速的、大强度的运动项目。舞蹈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锻炼老年人的肢体灵活性和柔韧性,舒展筋骨,降低受伤几率,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舞蹈这种独特的锻炼方式,不仅使老年人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还能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即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够愉快心情,帮助老年人实现身心健康的追求。
2.1.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是保障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重视老年教育”,老年教育第一次列入国家教育大战略格局中。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支持街道社区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实现老年人娱乐、健身、文化、学习、消费、交流等方面的结合”。
社区舞蹈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是社区老年群体丰富晚年生活、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种新方式,全社会应大力支持和鼓励。目前,就大连地区的社区舞蹈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社区团体都组织成立了社区舞蹈活动队,由社区相关负责人牵头,安排教学培训人员,组织社区老年群体接受舞蹈教育培训。各区定期开展社区舞蹈队演出交流活动、舞蹈展演比赛、大型节庆活动的舞蹈展演,提高社区老年群体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充实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为老年群体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社区老年舞蹈教育的发展,与相关政策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2.2社区老年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区舞蹈教育虽然取得较快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管理制度混乱
社区舞蹈教育活动大多是由社区兼职负责人或是社区老年舞蹈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管理制度基本是自发形成的,规章制度不完善。队伍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明确的活动时间,场地使用规则不健全,缺乏相关负责人,导致队伍之间活动时间冲突、争夺活动场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居民之间的矛盾,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社区在居民文化活动的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
2.2.2场地设施落后
目前,社区舞蹈活动场地主要是在社区会议室、小区广场、小区公共空地或是小区附近免费开放的公园进行,没有固定的专业的舞蹈活动场所,缺乏舞蹈训练相关设施设备。室外公共活动场地,一旦遇到下雨风雪天等恶劣天气,舞蹈活动不得不中断,尤其是在严寒酷暑季节,不适宜老年人长时间室外活动。公共场地进行舞蹈活动,不仅占用了公共资源,舞蹈音乐产生的噪音也会干扰到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舞蹈活动场地简陋,极大的影响社区老年人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也限制了社区舞蹈教育活动的发展。
2.2.3缺乏专业指导
社区舞蹈活动开展的好坏,不仅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更与舞蹈活动的组织者及舞蹈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密不可分。目前,社区舞蹈教育活动的教师一般是由活动的组织者或是一些兼职教师担任,没有固定的专业的教师队伍,一些兼职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舞蹈知识匮乏,这就会在舞蹈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非专业教师由于自身学习能力有限,在教授舞蹈动作时不够规范、细致,自身的示范动作不够准确优美,容易导致学员掌握错误的动作要领。对于一些舞蹈初学者,无法及时有效的纠正其错误。另一方面,由于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舞蹈知识学习,不能深入理解舞蹈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过于粗略、动作简单,舞蹈形式结构单一,不具美感,在舞蹈节奏的处理上把握不准确,不能充分激发参与者的兴趣,无法给社区老年舞蹈爱好者提供优质的舞蹈教学。
3.社区老年舞蹈教育优化发展策略
3.1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管理机制
要想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建设带给社区老年群体的积极作用,就要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出台可行性政策,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准则,配备社区老年舞蹈教育活动专职管理人员。合理规划舞蹈活动时间,明确舞蹈活动场地及相关设施设备的使用规则,确定舞蹈活动队伍负责人,就可能出现的音乐噪音问题与周围居民充分沟通协商,达成共识。为社区老年舞蹈教育参与者提供一个优良的服务与管理机制,提升社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
3.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
社区老年舞蹈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老年教育的背景下,社区有责任和义务为老年群体提供完善的活动场地,配备相关活动资源,建设优良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
舞蹈教育是一项群体活动,需要适合的场地、足够的空间来完成教学活动。正规的舞蹈教学场地是实现高质量舞蹈教学的关键。社区老年舞蹈教育主要面向的社区老年群体,在社区舞蹈活动场地的设计上要确保场地防滑、平整,并配备适当的照明设备,做好老年人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安全保障工作。
活动场地的规模也影响着舞蹈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过于拥挤的舞蹈教学场地,影响学员学习舞蹈动作的质量,活动场地的限制也会影响社区老年人集体活动的心情,使人产生急躁、焦虑的心理。在社区舞蹈场地的规划上,要设定舞蹈教室面积的最低标准。
社区舞蹈活动室应配备镜子、固定把杆或移动把杆、蓝牙音响或多媒体音像播放设备、空调及其他舞蹈辅助器材等,进一步完善社区舞蹈活动场地的配套设备。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较于年轻人所有下降,在长时间的体力活动中易感疲劳,在社区舞蹈活动室应设立休息区,配备休息长椅,方便参与者休息或观看。
参加舞蹈教学活动时需穿着专业的舞蹈服装和舞蹈鞋,需在舞蹈活动开始前更换服装。大部分老年人在参加舞蹈活动时会带上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社区舞蹈活动室应配备相应的换衣区,供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更换舞蹈服装,放置个人物品。
社区舞蹈活动场地大多设立在社区办公区域附近,或与社区办公室区同在一个公共空间,舞蹈教学活动中难免会产生音乐伴奏等声音,为避免影响社区工作人员的正常办公,针对舞蹈教学活动的特性,可在社区舞蹈活动室的设计中添置隔音设施。
社区舞蹈活动室的相关设施设备,可配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安全,功能正常。同时要定期清扫活动场地,清理杂物,保持活动场地干净整洁,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的舞蹈活动场地。
3.3整合人才资源,提升师资力量
随着社区老年群体对舞蹈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对舞蹈动作浅层次的学习,而是想要更深入的了解舞蹈动作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掌握提升舞蹈动作美感的技能与方法,这就需要更深层次的舞蹈教学。
新时代的老年教育不应只由社区工作部门推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首先,社区舞蹈活动的负责人和骨干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更好的引领、带动社区舞蹈队伍的发展。其次,高校及专业艺术团体有着丰富的舞蹈教育资源,社区相关部门可与地方高校进行联合,邀请优质教师资源到社区进行舞蹈指导,传授学习舞蹈的经验和技巧。聘请专业的舞蹈排练和舞蹈指导人员定期开展舞蹈技能培训班,给社区老年舞蹈学员带来新的知识,提升动作能力。最后,各区艺术文化馆辅导教师要深入基层、走进社区,了解社区老年舞蹈教育的开展情况,针对社区舞蹈群体的需求进行专题辅导。为社区舞蹈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定期举办舞蹈专题公益性讲座,帮助社区老年舞蹈爱好者更深入的了解舞蹈艺术。
社区舞蹈教育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相关机构和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各级各类专兼职工作人员是发展好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为社区老年舞蹈教育带来良性发展,提升老年教育质量,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4.结语
自进入21世纪,我国老龄化现象逐步加深,关爱老年人群、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实现积极老龄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推动老年教育优化发展,能帮助老年群体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文明进步。社区老年舞蹈教育作为老年教育的一种形式,我们应当注重建设社区老年舞蹈教育体系,找出阻碍其发展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助力城镇社区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帮助老年人群过上愉悦充实的晚年生活。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