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在“拼布成衣”技艺中的传承和现代转化研究
1 中华传统美德的发展与传承
最初,炎帝和皇帝被人们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儿女也被称为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起源于炎黄时期的道德理念。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惧怕,为了种族的存留,人类学会了团结,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展现出了自强不息的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于先秦时期,孔孟时期发展到高峰。孔子把“俭”纳入“温、良、恭、俭、让”人的五德之中,认为勤俭是人们不可或缺德高尚品德,主张以礼克俭。到了革命战争时期,早期的共产党人根据中华传统美德发展出了革命品德,例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顽强拼搏等。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层面,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因此根据当下时代的现状,将中华传统美德通过活态传承的方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发展是势在必行又是迫在眉睫的。
2 中华传统美德之崇俭惜物
崇俭惜物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逐渐被我们如今的时代所遗忘。当下人们对于节俭的理解只会把其看作是祖辈们贫困焦虑的后遗症。然而现代人却又深受“吃的过多”、“占有过多”而引发的身体以及心理的疾病,以至于“断舍离” 这种思想风靡一时。比起断舍离这种新潮,节俭惜物似乎是老旧陈词,然而正是这种老旧陈词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重新认识崇俭惜物这种美德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并解决存留的时代问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两创”方针,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原则,本课题即通过“活态传承”的方式将中华传统美德崇俭惜物在“拼布成衣”技艺中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使人们在认同中华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进行传承,提升民族自信心。
3 崇俭惜物之拼布成衣艺术
拼布历史悠久,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其意是指将一些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零碎布片通过拼接的形式缝制在一起的传统工艺。一针一线,既有珍贵手工技艺的薪火相传,又有浓浓的人文情怀,让人回味无穷。不仅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瑰宝,更是久负盛名的中华传统美德的真实见证者。
3.1 拼布技艺的工艺形式
中国传统的拼布工艺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拼”二为“补”。
首先“拼”是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布片横向或纵向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块完整的布面,是中国传统拼布技艺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工艺形式。“补”则是指补充、修补,有着粘贴、贴补、缝上之意。这种拼布工艺在我国传统服饰中用的非常普遍,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服饰中,例如背儿带、拼布百褶裙等。
3.2 我国传统服饰中的拼布艺术
3.2.1 儿童百家衣
儿童百家衣,在我国是纳瑞添祥的美好祝愿,是指众多的亲邻好友每家都要取一块碎布,用这些颜色不同、材质不同、形状各异的布块,经过裁剪、拼合、缝制而成,然后做成衣服送给年幼的孩子们。即是带上了来自百家的美好祝福,疾病祸患也会远离,使孩子能够健康长大。百家衣是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表现,既有祈福消灾之意,又有敬畏自然、崇尚传统文化之意。
3.2.2 明代水田衣
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布片拼接缝制而成的水田衣,讲究制作时布块间的均匀排列,整体衣色块面如水稻田般交错,水田衣由此得名。水田衣流行于明代,各个面料均会裁剪成几何块面,以方形和菱形居多。直至后来,织锦的造型与色彩不再拘泥于原有的造型,创新出了更多风格,成为女性在那个年代的时髦装扮。
3.2.3 百衲衣
百衲衣,其中百是很多的意思,衲则是指缝缝缀之意,也泛指有很多补丁的服饰。在中国古代社会,手工织布是制作服装材料的主要方式。制作一件衣服需要花费人们大量的时间,因此制衣所剩的零碎布块与破旧衣服的布块,人们都会保存起来用以拼接缝制成衣。百衲衣也是古人为我们存留的惜物精神的体现。
3.2.4 少数民族拼布技艺
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不同形式的民族服饰也出现在中国这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传统的拼布技艺仍传承至今。从他们的服饰品中可发现我们传统拼布技艺的璀璨。他们通过精心挑选、缝制、刺绣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碎布头,将这些碎布重新解构,组成一种新的形式,并赋予它们新的面貌。其装饰部等工艺制作装饰,其图案复杂多样,装饰面积较大,多用小块绣片拼接而成,是贵州苗族侗族妇女最常用的辅助性服装之一。榕江苗族的百褶裙是由压褶的黑紫色土布与市场上销售的亮蓝薄棉布相互拼接而成。
3.3 崇俭惜物之拼布成衣
3.3.1 化零为整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惜物节用的优良传统与美德,对于人力生产与自然资源 都很珍惜。对于拼布成衣这一各民族共通的技艺更是传承至今,此技艺也是中华 手工技艺与中华传统美德的融合。
中国作为传统纺织大国,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从我国的传统服饰制作结构中可以发现,我国各民族服饰大多采用传统地平面结构,尽量保持面料地完整性,以减少浪费。剪裁剩下的边角余料,人们会把它们收集起来,积少成多,经过巧妙地设计与重新拼接,化零为整,拼布技艺由此而生。珍惜每一缕丝线、每一匹布帛,将惜物情节完美融入民族服饰中。
3.3.2 俭而不简
拼布成衣技艺起源于节俭美德,然而事实证明边脚碎料与破旧地布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它同样可以创造出不菲地艺术价值。
拼布服装因需拼凑零碎布料,每一件都是依靠手工完成,因而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在遵循民族服饰形制规定的前提下,她们或是运用色彩鲜艳的布块拼接成绚烂的彩虹色,或是运用不同材质的面料拼接成独具特色的肌理感。即使是最寻常的被面,也能够根据不同的色彩与图案的布块设计成别致的动人画面。
3.3.3 俭以寄情
节俭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拼布技艺植根于美好的节俭品德,是对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的节约,是人与人与自然美好相处的表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服饰不仅可以御寒遮羞,还能够装饰美化、彰显身份,更能寄托情感。穿于身,记于心,在对拼布成衣技艺的了解与欣赏中,我们体会到了内藏于缝缝补补中的惜物理念、人文情感与美学价值。
4 中华传统美德在拼布成衣技艺中的现代转化
中国的拼布艺术作为女红的传统技艺,如今在服装设计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摩登时尚的舞台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拼布成衣技艺的身影。把传统拼布技艺中一针一线所缝制的手工温度、其独有的创造性风格、绿色环保的理念以及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通过现代转化研究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也能够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创新性研究带来积极地意义。
4.1 拼布技艺在现代服装中的表现形式
4.1.1线条的分割
线条可分为直线、曲线、不规则线等。在当下的拼布服饰中,为了追求装饰的效果,形成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很多设计师会将强化后的拼接线条应用于服饰品的设计当中。拼布服装的内部结构线条包含了大部分以装饰为主的规整或不规则的分割线,是布片拼接留下的线迹,看似不经意,其实是为了表达设计师的构思。
4.1.2 块面的拼接
在拼布艺术的运用和表现上,块面拼接是最直观的。设计师运用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材质的布块,将其进行规律或者不规律的拼接。运用于服装中的常规结构拼接一般是分为领子、袖子、衣片等,若是带有特殊装饰的块面一般与常规结构不同,不强调具体在服装的哪个部位,多大的块面,怎样的形状等。
4.1.3 立体的堆叠
立体的拼布技艺应用于服装设计中,会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三维化立体效果, 一般会采用立体编织、褶皱堆叠、填充等方式。拼布艺术的三维化立体工艺打破了服饰中仅限于平面的造型效果。
4.2 崇俭惜物之拼布技艺的现代转化
4.2.1 从生态环保的面料利用方面
现如今,因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绿色设计、低碳生活正在我们中间被呼吁着。而中国传统拼布技艺是能够将布品的边角料与废弃的旧布再加以利用,变废 为宝的艺术,是绿色设计与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将传统的技艺和现代生活需要结合起来,进行重组、解构等现代设计的方法,既能有效地惜物又能促进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关于零碎面料的有效回收,再利用要兼顾到设计和生产两个环节。针对这一现象,具体解决的办法是可以重新设计边角料,并通过拼布成衣的形式进行销售,同时设立织物循环利用机构。另一方面,在旧衣翻新上,可通过二次加工面料,使旧衣改头换面,形成富有特色的肌理花纹。
4.2.2 从独具特色的色彩方面
色彩的民族性,使得它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被赋予了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在传统拼布艺术中,我们最先目睹的就是其独具特色的色彩,不同色彩之间的相互碰撞,形成了独具艺术美感的效果。传统拼布艺术在色彩上大多强调对比色的搭配,在制作中也经常会将对比色的色块放在一起拼接。在现代拼布艺术的运用中,设计师可以在色彩学的基础上,汲取传统拼布色彩的设计方法,把握色彩的整体性与特色的彰显。还可以参考当季的色彩流行趋势,巧妙运用与传统色相搭配,设计出当下独具民族特色的时尚服饰。
4.2.3 从独具美感的肌理方面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不同纹理效果,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肌理。传统拼布通常采用刺绣、织造等手法来表现织物的质感,以增强织物的美感。现代拼布在面料肌理手法的创新性转换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手法。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用不同的面去增强面料的肌理效果,即同种异色、同质异色、异质异色的面料进行拼接缝制,能够产生丰富的肌理感,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其次在造型上可以运用不同的面料以及拼接的手法,把三维立体的效果进行展现。最后还有着多种多样的拼接手法,例如拼接时所产生的毛边外漏,就能够自然地形成一种独特地肌理美感。这些新的思路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服饰的再设计,也对拼布技艺的现代转化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思路。
文章来源: 《染整技术》 https://www.zzqklm.com/w/kj/3187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