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标舞剧创作特点的研究

作者:孙佳毅来源:《尚舞》日期:2025-03-31人气:118

中国国标舞剧是国标舞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和谐共生中的良好创新,是以国标舞语言为本体,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根据一定戏剧逻辑所呈现出的舞台表演艺术,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色彩。随着国家间舞蹈文化的创作交流日益频繁,中国舞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构建出舞蹈文化新景象。中国国标舞剧作为西方舞蹈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在艺术表演的多个向度均有一定的创新现象,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但相较于其他形式如中国芭蕾舞剧、中国民族舞剧的理论研究,中国国标舞剧不论是在研究深度还是数量广度上都略逊一筹。大多数学者仅从舞台创作实践层面抒发自己的所观所想,浅尝辄止,或书写其他内容时将舞剧研究一笔带过,没有进行深度剖析,中国国标舞剧内部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与知识体系建构。考虑到中国国标舞剧存在发展的特征及意义与其相关的研究不可或缺本文着力探索,从文化题材、音乐使用、舞美服化、动作编排、舞台道具五个向度以及产生的意义中,综合探讨新世纪以来中国国标舞剧的创作特点。

 

1.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国标舞剧题材的鲜明特色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多样的文化风格为中国国标舞剧创编提供了不竭动力,产生多种文化题材,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标舞与中华文化的和谐自洽。

文化题材上,首先是海派文化,即在我国江南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欧美文明形成的上海文化是国标舞在中国最早文化派别舞剧《长恨歌》改编自著名海派作家王安忆的同名长篇小说是我国第一部国标舞剧。舞台诉说女主王琦瑶命运坎坷的一生,聚焦上世纪年代的爱情纠葛,表演中尽致老上海文化风情《花样年华》以上世纪影星阮玲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西洋文化刚沁入上海时少女的懵懂与迷失。舞台情节采用倒叙手法环环相扣,运用多种元素综合呈现出老上海文化意象。其次是广东文化,有根据大型粤语情景系列剧七十二家房客改编·七十二家房客舞剧致敬周星驰电影《功夫》,将猪笼寨传奇与电视剧蓝本嫁接,以惩恶扬善为主旨借鉴多种艺术形象,真实讲述一方天井里的“广州故事”

中国国标舞剧的文化题材受时代典型环境、人物时代特征以及原作细节的影响与启发,由此产生的舞剧文本既贴合原著,又有自身独特风格。跋涉历史长河,古典文化上有根据中国大型历史典故创编的《十面埋伏》,通过生动塑造刘邦、项羽与虞姬等人物形象,深度演绎“楚汉争霸”英雄史诗与“霸王别姬”爱情绝唱借用中国围棋概念以棋局暗喻天下局势点睛“人生落子不悔”主题舞剧表演之“点”影射中国古典文化之“面”神话故事上,有以中国神话人物孙悟空降妖除魔为主线创编的《齐天大圣》,内含名著《西游记》部分情节。通过孙悟空与其他艺术形象产生戏剧冲突,串联成完整故事并建构舞台表演,宣扬中国式神话传说,经典咏流传。最后是革命文化,有根据刘誉创作谍战剧《锋刃》改编的海河红帆是我国第一部芭蕾舞国标舞舞剧。以四幕戏一尾声的方式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党地下工作者为革命胜利不畏强暴、无私奋斗的故事展现天津城不曾磨灭的红色精神,以舞剧形式激励人们在新时代中接续奋斗、奉献祖国。

题材选择可透视舞蹈家思想高度及阅历广度,中国国标舞剧题材创作能力不断进步“纵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舞蹈作品,从之前的请外籍编导来中国教成熟的集体舞作品,完全照搬德国的集体舞,到请外教来中国创作新的作品,再到由中国编导自主创作,这其中体现出所有国标舞人对表演舞走向国际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2.民族与时代的融合——国标舞剧音乐的创新使用

华民族音乐亘古绵长余音悠扬,传统乐器不胜枚举。中国国标舞剧是以国人视角打造的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作品其中融入民族音乐既可以引起心灵共鸣,又能聚焦国际更多关注。好的舞剧音乐是有舞蹈形象思维的音乐是有深刻思想内容的音乐对中国国标舞剧的意蕴表达起重要作用。花样年华中国早期流行音乐耳熟能详又朗朗上口,易引起观众共感。其中哀唱阮玲玉悲剧爱情的《玫瑰香》与葬心,使柔美缠绵的伦巴舞与如泣如诉的歌声相合,为主线故事更增一抹悲情色彩;运用音乐家聂耳谱歌作曲的新女性于舞剧中营造“戏中戏”的表演效果,增强舞台整体表现力;播放留声机调式的《夜上海》,将观众迅速带入到上世纪相关年代等。恰当运用中国音乐能够烘托舞台氛围,加深舞剧演员的本体感悟力,从而通过自身“舞蹈戏剧语言”的阐发来创设良好意境。

中国古典音乐与国标舞配合使用是西文化融合下一种创新《十面埋伏》同名主题曲以琵琶弹奏为主,依据楚汉相争历史而作,用十三段标题音乐形式描绘了楚汉双方激烈角逐场面包括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舞剧题材决定音乐风格,作品多使用到中国传统乐器。霸王别姬情节项羽与虞姬踩大鼓而舞,伴随幽呜的箫声与顿挫鼓点以伦巴舞直抒心中情意,生动体现二者的伉俪情深。此外还用将士们的击鼓助威声及战争中的挥刀剑舞声来渲染大战氛围。

“音乐的抒情性、叙事性和冲突性所产生的音乐的戏剧性在舞剧中则会成为舞剧戏剧性显现的一个有效因素,对舞剧戏剧性的呈现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中国国标舞剧大多采用中音乐却依旧能戏剧逻辑将国标舞在舞台完美呈现由此可见中国音乐在国标舞剧中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及无限运用空间

 

3.思考与实践的创新——舞美服化里的中华元素

在一切综合艺术形态中必然会发生以一种艺术因素为主导同化其他艺术因素的情况中国国标舞剧以国标舞为主,同时联结美术音乐、戏曲等其他艺术元素是多种形式交汇的结果不同文化背景造就了中西方不同审美取向相较而言西方审美以个体文化为主直观开放多关注人的肌肉与线条塑造内在美感东方审美则受儒释道文化熏陶含蓄内敛,“和”为精髓多依服装配饰等撑起外在美感两种截然不同审美风格对中国国标舞剧创编产生一定影响“当前越来越多舞台作品通过独特的舞美、灯光设计和舞蹈服装构成典型舞台艺术氛围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3.1舞美方面

“拉班的舞蹈力学研究认为一个动作的空间时间重量和流动的四大元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空间象征着想象和视觉力中国国标舞剧是在剧场有限空间内进行现场表演的舞台艺术如何将舞美空间布置得恰如其分编导应细致思考的问题。《长恨歌舞美丰富LED大屏与灯光的恰当使用促进舞剧整体完成审美表现情节用电子技术勾勒老上海城市线条既阐明大时代背景也交代了故事小发生地舞台灯光变对应故事发展定程度烘托现场气氛外在环境与内在情感的协调进一步增强演员舞台表现力塑造出独一份的海派文化氛围奥涅格·维诺格拉多夫曾说在舞剧里,和任何地方一样,重要的不是台词本身。而是象征形象、比喻手法,它们存在于作品的‘字里行间’,而舞剧编导必须用造型的手段去揭示它。十面埋伏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舞剧中多处运用“太极”元素,既有隐喻意义也是中国传统身体美学的一种视觉呈现如篇章中老者的围棋,黑白棋子对应太极“阴阳两仪”刘邦项羽坐黑白高台出场群舞按其前后顺序围绕呈“S”型侧躺画面整体构成“太极”造型鸿门宴情节整体营造中国古代盛宴场面虞姬手持琵琶踩大鼓而舞群舞着汉代风格服饰表演“盘鼓舞”并在后半段巧妙融入桑巴舞元素,使西舞蹈文化精彩碰撞

 

3.2服化方面

服化即服装与妆容是舞剧表演观众共情的点睛之笔。好的服化“具有突出主题、传递情绪、烘托气氛、塑造场景、铺陈剧情并根据剧情气氛突出人物特征的作用,其精神内涵远远超越了表面的视觉美感。”·七十二家房客经典与特色兼备,服化贴合人物身份。通过斧头帮小弟的黑色盘扣唐装礼帽,与白色西装礼帽的帮主形成对比,凸显头领身份。包租婆标志性卷发与脸上大痣使舞台形象更加丰满,以宽松睡衣为主真实表现人物的生活状态。还有女房客阿珍爱美时髦,穿着精致旗袍并梳妆靓丽发型,男主因职业原因身着黄包车夫装挂白色汗巾等。

 

4.本土与西方的协调——国标舞剧动作的兼收并蓄

“舞蹈是一种情感性的身体语言”,中国国标舞剧以国标舞为主线贯穿始终动作元素即开拓国标舞者的身体戏剧语言舞剧中各舞种的适时呈现是为塑造相关人物及情节特征而提供的对应素材每位角色的舞蹈身体语言都必须符合相应戏剧逻辑中国国标舞剧创编需理论结合实际动作结合情感表现美感“道”互为贯通表现作品优秀意境。因此作为国标舞的创新形式,中国国标舞剧融入中国动作元素具有重要意义。《长恨歌》中多处存在国标舞与中国动作结合画面,大多从日常中发现提炼原始素材经艺术化加工后在舞台再现表达1949庆祝旧上海解放情节,人们在欢庆氛围下自然地将国标舞转变为民间秧歌,营造出胜利解放的热闹场景。叙述女主命运浮萍情节时,以“麻将舞”革命舞等相关舞蹈展示剧情,加大舞剧言说色彩。它吸收了其他舞种的舞蹈元素,很好的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穿着旗袍的拉丁描绘着老上海的繁华,大秧歌表达了解放后的红色海洋,街舞的动感诉说着改革开放的火热和躁动,将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用舞蹈符号一一加以诠释。”《海河红帆在婚夜情节通过莫燕萍情感的外化与沈西林辅助,音乐烘托下以伦巴舞尽致展现二者的“舞蹈戏剧语言”,推动情节发展作品将红色精神贯穿始终表演中多处存在革命奋斗手势国标舞结合画面,使舞台表达更为立体引起剧场空间情感共振情迷喜乐门情节以三人舞为主,莫、沈和大佐均有各自的身体语言与思维动机,通过大量托举旋转动作链接三人,与音乐配合最终成功完成舞台表演

由此可见,中国国标舞剧不仅含有大量的国标舞动作,还吸纳了芭蕾舞民族舞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戏剧等动作元素与国标舞产生良好协调,极大拓宽了中国国标舞剧表情见意纬度

 

5.物质与精神的体现——国标舞剧道具的编排使用

舞台道具对中国国标舞剧起重要作用,具有营造舞台环境、点明人物身份与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花样年华舞台道具丰富,分别代表不同含义。其中在描述阮玲玉悲戚爱情的主线故事中,道具包括与张达民青涩爱恋的玫瑰花与唐季珊情感发展的珍珠项链以及与蔡楚生温暖片刻的雨伞。在描述阮玲玉逐渐迷失自我的支线故事中,道具包括电影选角剧本打板器代表女主角身份的红色围脖,以及象征悲剧结局的白色雨伞与白绫等。多种道具相互配合推动该作品从充满实物的道具“物境”到借物言喻的思想“情境”最终抽象艺术的精神“意境”

中国国标舞剧舞剧编导在中国文化精神指引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外来文化手段宣传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又一方式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力与感召力。国标舞剧与中华文化的兼容协同使舞蹈性与戏剧性紧密融合,多向度展现蓬勃发展新能量,铺就独属于中国国标舞剧的繁荣创新之路

 

6.余论:中国国标舞剧的文化交流意义

中国国标舞剧是国标舞与中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产物,是西方舶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共生的证据是一种典型跨文化交流国标舞文化舶来中国与中华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探索共生,在融通吸收中衍生出中国国标舞剧,建构了一个立体交叉、兼容并包的多维有机文化体,利于国标舞本体的深拓发展。一方面,中国国标舞剧的出现是对国标舞能够兼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肯定也是国标舞通过多方拓展具有良好前景的一种证明作为最主要的语言系统,国标舞在中国国标舞剧的影响宣传下,有利于扩大受众群体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国标舞文化,不断创新出新的舞蹈样式,推动相关经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国标舞为中国国标舞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质舞蹈平台使创编想法无限拓展创作意境无限延伸通过国标舞语言完美表达自身想法产生良好精神文化影响

中国国标舞剧是国标舞与中华文化交织共融的重要形式,为国标舞的生态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平台,为世界国标舞文化共赢带来了中国方案。中国国标舞剧的创作与交流互鉴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有利于中外国家的人文交流与文化共享。未来首先要深度挖掘国标舞文化泉源加强文化本体探索,夯实舞蹈语言基础,扩充舞剧创编素材其次要牢牢扎根人民与社会生活,将中国国标舞剧发展放在本国文化力量基点上,同时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合作互鉴,不断推出更多优质作品。最后坚持以创新竞进和自信自立的精神开拓创编中国国标舞剧,站稳中华文化立场宣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加强国际影响力,彰显大国风范。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