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舞蹈教学体系化在高校的推广与应用
1.裕固族舞蹈的文化底蕴与特色
1.1裕固族文化概况
裕固族,这一独特而鲜明的民族群体,不仅是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也是全国范围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历经千年的迁徙与风雨洗礼,最终在甘肃省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以及青海省的祁连县找到了归宿。其发展历程、生活习俗及文化艺术,不仅映射出与藏族、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轨迹,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宏伟格局。在这一过程中,裕固族文化虽呈现多元复合、边缘及非完全整合的特征,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保持了族群特色,构建起独立而多元的族群文化体系。
长期以来,裕固族人民与周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相互学习借鉴,共同绘制绚烂多彩的文化画卷,体现了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文化胸襟,这与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观高度契合,展现了裕固族在多元文化交汇中既保持自我又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尽管裕固族人口不多,但他们在民族艺术的探索与追求上却从未停歇,展现出了强烈的自主性与创造力。裕固族舞蹈作为该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再现了裕固族的历史文化脉络和日常生活图景,更精妙融合了西北地区多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精髓,展现出别具一格、绚丽多彩的艺术风貌。舞蹈中的音乐旋律、服饰艺术、风俗习惯等文化符号,成为探寻裕固族文化深邃内涵的明亮窗口,为研究民族“三交”史和“五个共同”理念提供了鲜活例证。
1.2裕固族舞蹈风格特征与艺术魅力
在当今社会,裕固族舞蹈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与蜕变。传统文化形态、多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在裕固族舞蹈中交织碰撞,既有的舞蹈形式或消失、或延续、或创新,彰显了裕固族人民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他们在借鉴周边民族(如藏族、蒙古族)舞蹈技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艺术感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形成了兼收并蓄、风格独特的裕固族舞蹈体系。这些舞蹈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与生活哲理,还展现了裕固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向往。
裕固族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例如,端庄稳重的礼仪性舞蹈——婚礼舞、戴头面舞、盛装舞等,舞蹈动作庄重典雅,音乐节奏舒缓悠扬,服饰华丽堂皇,彰显出裕固族人民的庄重与优雅;灵活多变的道具性舞蹈——天鹅琴、牛角鼓舞、摇奶舞等,舞蹈节奏明快热烈,展现了裕固族人民的活泼与奔放;宗教色彩浓厚的祭祀类舞蹈——护法舞,舞者头戴各式动物面具,舞蹈仪式感强烈,宗教氛围浓郁;竞技类舞蹈——顶杠子、拉爬牛、拔棍等,舞蹈节奏感强,多采用对舞比试的形式,展现了裕固族男性英武剽悍与刚劲有力。
这些舞蹈不仅体现了裕固族的文化特色与审美取向,也反映了其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们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裕固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与情感展现得栩栩如生,让人们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裕固族人民的智慧、勇气与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2.裕固族舞蹈教学体系化在高校推广与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裕固族文化以其独特的包容性、多元性以及深厚的艺术魅力,逐渐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和研究者纷纷投身于裕固族文化的探索与挖掘之中,从历史沿革、风俗习惯、语言特色到宗教信仰等多个维度,对裕固族文化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裕固族文化的研究领域日益拓宽,但关于裕固族舞蹈的专项研究却直至新世纪才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裕固族舞蹈在高校中的传承与推广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与不足。
首先,从教学内容的层面来看,裕固族舞蹈的核心语汇提炼尚显不足,缺乏对其独特舞蹈动作、节奏韵律以及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与提炼。这导致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准确传达裕固族舞蹈的精髓与特色,影响了教学效果与传承质量。
其次,在教学实践体系的建构方面,裕固族舞蹈的教学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这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路径,学生也难以获得全面而系统的裕固族舞蹈学习体验。
此外,裕固族舞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转化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往往缺乏将裕固族舞蹈与思政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有效融合的探索与尝试。同时,裕固族舞蹈的教学应用与推广也显得力不从心,缺乏有效的推广机制与平台,使得这一独特的民族舞蹈艺术难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与认可。这导致裕固族舞蹈的教育价值与社会意义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也限制了其在高校教育中的深入推广与应用。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裕固族舞蹈与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与其他民族舞蹈与文化的交融互鉴、以及与“一带一路”建设和民族“三交”史等方面的关联探讨也显得相对薄弱。这不仅影响了裕固族舞蹈在高校教育中的深度与广度,也制约了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裕固族舞蹈在高校中的推广与应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这一独特的民族舞蹈艺术,我们需要从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实践体系建构、教学应用与推广以及创新转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裕固族舞蹈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推动其在高校教育中的深入发展与应用。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入挖掘裕固族舞蹈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促进其与其他民族舞蹈与文化的交融互鉴,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更多的力量。
3.裕固族舞蹈教学体系化在高校推广与应用的路径
为了更有效地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深入挖掘并展现甘肃地区独特的裕固族文化瑰宝,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高校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将裕固族舞蹈深度融入现代教学体系之中。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确保裕固族舞蹈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有效推广与深度应用:
3.1强化基础训练与技能提升
首先,通过系统化的舞蹈基础课程,如舞蹈专业理论课知识的传输、民族民间舞实践课的训练、剧目课等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舞蹈基础。同时,引入裕固族舞蹈特有的动作语汇和风格特点,使学生在了解和把握裕固族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精准掌握裕固族舞蹈的独特韵律与美感。
3.2深化民族情感与文化理解
利用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民族文化讲座等形式,生动展现裕固族的历史背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及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增强学生对该民族文化的全面认识。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裕固族舞蹈背后的情感世界与文化内涵,激发其内心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
3.3鼓励创新与个性化表达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现代审美或其他民族文化元素,对裕固族舞蹈进行创新演绎,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达。通过举办舞蹈创作比赛、交流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促进裕固族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3.4加强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开发
组织由裕固族舞蹈专家、学者及资深教师组成的编写团队,编纂一套既体现裕固族舞蹈特色,又符合高等教育标准的系列教材。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在线课程、视频教程、虚拟现实体验等多元化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果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5建立校企合作与地方参与机制
与地方政府、文化机构、艺术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参与裕固族节庆活动、文艺演出等社会实践,增强其实战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同时,邀请裕固族相关专家参与教学指导与评价,确保教学内容的风格性与准确性,促进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双向互动与融合。
通过上述多维度、深层次的推广与应用策略,我们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和传承裕固族舞蹈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还能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民族文化自信的种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高校教育的力量。
4.裕固族舞蹈教学体系化在高校的实践探索与成效
4.1在文化认同中强化民族自信
通过构建裕固族舞蹈教学体系,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与时代价值,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与理解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认同观。为实现裕固族舞蹈教学的系统化、可操作化与推广化。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如访问裕固族聚居区、参观博物馆与民俗馆、收集非遗文化资料等,加深对其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邀请裕固族非遗传承人和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技艺展示,通过技艺展示与互动交流,让学生们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对裕固族舞蹈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推动文化传承。此外,还应致力于营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舞蹈教学氛围,为裕固族舞蹈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4.2在守正创新中激活文化因子
在新时代背景下,裕固族舞蹈的发展需坚持守正与创新的双重原则,既要坚守其文化根基与传统特色,又要勇于引入新元素与新观念,以满足现代审美与教学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蹈的创作与编排,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搜集、方案设计等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艺术表现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对比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他们了解裕固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引导学生将裕固族舞蹈与其他文化元素相融合,创作出既具有时代气息又不失民族特色的新作品,为裕固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3在文化传承中拓展应用空间
通过高校教学体系的深度实践与系统化构建,我们得以全面而精细地梳理裕固族舞蹈的丰富语汇与深层文化符号。在实践层面,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舞蹈比赛、演出与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实战演练提升舞蹈技能与舞台表现力。学生可以通过作品直观生动地了解裕固族舞蹈的文化内涵、风格特点和基本语汇,进而更深入了解裕固族历史和文化,促进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民间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共鸣。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内心情感的表达,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五个共同”——共同开拓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共同书写的悠久历史、 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共同培育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认知。
裕固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传承与弘扬不应囿于校园一隅,而应迈向更宽广的社会舞台。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舞蹈竞赛、公演及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这些直观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推动裕固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有效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与受众基础,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展示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通过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舞剧作品、编排新颖独特的舞蹈剧目,我们将裕固族舞蹈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以更为鲜活、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公众,不仅显著提升了裕固族文化的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也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探索裕固族舞蹈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多元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通过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舞蹈节庆活动,为裕固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与丰富的资源。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有效促进了裕固族舞蹈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双赢。
5.结语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征程中,裕固族舞蹈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意蕴。经由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深切领悟到,将裕固族舞蹈融入高校教学,不仅是对这份宝贵民族文化遗产的接力传承与精心保护,更是培育当代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民族情感与创新思维的关键举措。
裕固族舞蹈教学体系化的实践探索需要在强化教材体系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以及激发地方参与热情等多方面努力深入挖掘裕固族舞蹈的文化意蕴与时代价值,从而推动其实现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得以深入把握裕固族舞蹈的艺术风貌与文化精髓,进一步增进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我们还应积极拓展裕固族舞蹈的应用领域,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优势,探索其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裕固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坚守“传承为基、保护为先、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不断探索裕固族舞蹈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新路径与新策略。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共同推动裕固族舞蹈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共同书写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