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剪纸的艺术特征与传承研究
1 北方剪纸艺术的概述
北方剪纸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是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派系(南方派、北方派、江浙派)中最流行的民间剪纸艺术的派系之一。北方剪纸主要是以山东剪纸、山西剪纸、陕西剪纸以及河北蔚县剪纸最具特色,这几个地区的剪纸风格浑厚粗犷,构图丰满,线条流畅大方,形态夸张又贴近北方人民的淳朴生活,真实的反映出了北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1 北方剪纸艺术的界定
北方剪纸是中国的三大剪纸流派之一。主要是以山西剪纸、陕西剪纸、山东剪纸以及河北蔚县剪纸为主。是北方地区人民装点生活、表现婚丧嫁娶以及各种礼仪活动的一种民间装饰性艺术。
1.2 北方剪纸艺术的历史起源
剪纸艺术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原始祭拜仪式为其萌芽。从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礼教宗法伦理观念兴起,民间剪纸艺术随之诞生。春秋战国,人们已在多种材料上进行镂刻,造纸术问世后,剪纸艺术开启两千年发展历程,借材料之便迅速发展。在中国的漫长发展中,剪纸艺术受各地因素影响而风格多样,其中,北方剪纸于中原黄河文化滋养下孕育而生。
2 北方剪纸的艺术特征
在整个剪纸艺术体系中,北方剪纸以其夸张洗练、浑厚粗犷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这些差异在剪纸艺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和人文差异逐渐凸显出各种不同之处,最终形成了北方剪纸纯正朴实、奔放热烈的独特风格。
2.1 色彩特征
北方剪纸主要分为单色和彩色两大类,其中代表地区主要是陕西和山东。传统单色剪纸通常以红色为主,寓意喜庆;而彩色剪纸则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展现出绚丽的效果。在北方派彩色剪纸中,染色和拼贴是主要技法,尤其是染色剪纸最为流行。在中国,色彩观念往往反映了社会阶级和地方特色,例如古代黄色是皇家专用的颜色。因此,北方剪纸通过色彩的运用来传递人们的思想观念。
2.1.1 单色剪纸
北方剪纸中的单色剪纸,主要指的是在一幅剪纸作品中只有一种颜色。例如,北方的人们在春节中所用到必不可少的剪纸作品——窗花,它用到的颜色就是单色剪纸中最常见的红色,可以用来来美化室内环境以及渲染欢悦、喜庆氛围。红色作为中国主要传统装饰性色彩,是中国人民表达喜庆气氛的传统用色。单色剪纸中的主要颜色也不止局限于红色,还有绿色、褐色、黑色、白色等等。相比于色彩较多的作品,单种颜色作品在虚实中对比强烈,明快醒目,单纯大方,感染力更强。目前来说,单色剪纸在大众应用中,是流行最广,也是数量最多、最受欢迎的一种剪纸。
2.1.2 彩色剪纸
彩色剪纸又称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在不同自然环境,和不同的民俗文化环境里的影响下,北方地区彩色剪纸也更为大胆,风格尤为突出。它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由数张彩纸分剪之后拼贴成图,或者直接用白色宣纸剪成型,再用国画颜料一步一步染填上各种颜色。
河北蔚县的染色剪纸以色彩丰富著称,主要色系包括黄色、红色、蓝色、绿色以及无色的白色,展现出广泛的色彩分布。山东剪纸同样以其丰富的色彩闻名,特别是染色窗花,其颜色涵盖黄色、红色、绿色、蓝色、紫色以及无色系的黑色和白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山西的染色剪纸则以黄色、红色、蓝色、绿色、紫色及无色系的黑色为主要色调。而陕西的染色剪纸用色简洁,主色调为深玫红和墨绿,辅以淡黄、草绿和橙色点缀。拼贴剪纸的色彩更为多样,包括橙黄、淡黄、玫红、大红、橙红、湖蓝、深蓝、深绿、淡绿以及黑色与白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2.2 造型特征
以陕西地区尤其是黄土高原的八百里秦川为例,处处可见红绿相间的北方剪纸。这种艺术在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其豪放的造型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有趣的寓意著称,被誉为现代“活化石”。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狮身人首、鱼身人面、周文化中的“抓娃娃”以及汉画像中的“牛耕图”,这些都体现了阴阳哲学思想和生殖繁衍崇拜等文化观念。
3 北方剪纸的现状、保护与传承
3.1 北方剪纸的生存现状
近几年,国家大力传承中华文化,强调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民间传统艺术正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被人们忽略,作为传统手艺之一的剪纸艺术发展现状同样不容乐观。保护和抢救民间剪纸艺术已经成为共识。
3.2 北方剪纸的后备人才不足
北方剪纸历史久、底蕴厚,可在新时代却濒临消亡。传统口传亲授规模小,北方剪纸后备人才少,梯队式传承又使艺人年龄偏高,难育新人。加之制作工艺耗时、产量低、效益差,年轻人积极性受挫,即便地方政府设剪纸课,多数年轻人仍缺热情,解决人才问题对其发展极为关键。
3.3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高
地方政府积极保护传承北方剪纸,但也有问题。部分干部认识有误,重经济效益、轻内涵挖掘,致传统手工艺术有失传风险。为此,需加强资金投入,建产销模式、完善宣传,政府与社会更要重视创新发展,这是剪纸艺术延续的关键,唯有创新,才能让其重焕生机。
3.4 北方剪纸形式单一
从剪纸的历史起源开始,它的形式不止是局限于纸质材料。从最古老的历史发展顺序来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脉络:岩画——原始陶器装饰图案——青铜器装饰图案——镂刻艺术形式——剪纸。
经过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传承过程中,逐渐显露出一些局限性。其一,北方剪纸极度依赖纸质材料,作品整体均由纸材构成,这使得剪纸作品极易受损,不利于长期保存。其二,从表现手法来看,北方剪纸相对单一,主要运用简单镂空的平面表现方式,在创作维度上的拓展较为受限。其三,北方剪纸对手工技艺的熟练度要求极高,对于未经长时间专业训练的人而言,很难掌握这门技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传承与推广。
3.5 北方剪纸的保护与传承
北方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需采用“活态传承”的形式。剪纸艺术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应从基层教育入手,通过在少儿阶段培养学生的兴趣,促使其有效传承与创新。教育机构应将传统手工艺剪纸课程纳入教育体系,建立涵盖各阶段教育的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国民教育体系,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北方剪纸历史久远,走进中小学课堂意义重大。于学生而言,剪纸教学既能提升审美,又能激发创新,助力成长;于文化而言,这是弘扬、发展剪纸文化的有力举措。为使北方剪纸永葆活力,培养传承人至关重要。核心是培育后备力量,尤其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剪纸艺人,他们能为传统技艺带来新变。与此同时,造就懂剪纸、会商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同样紧迫,这类人才可打通市场渠道,推动北方剪纸传承发展,使其代代相传,魅力永驻。
3.6 加强北方剪纸艺术精品的发掘、搜集与整理
北方剪纸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发掘、搜集与整理其精品,是弘扬文化遗产、推动手工艺术发展的根基,目的是保护传承,急需系统分类与数字化保护。
民间文化繁荣需市场助力,北方剪纸也一样,但商业化要适度,能为其注入活力、拓宽传播途径。政府在其中起关键作用,国家支持传统文化,地方政府更应担当,借助线上平台宣传推广,提供教学资源;同时发挥公共服务职能,政策倾斜、税收优惠,完善法律保障艺人创新专利权益,提升维权意识,让北方剪纸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4 结语
北方剪纸文化如鲜活史书,承载人民心声,记录艺人生活与创作,是洞察民间智慧的窗口。当下其发展遇挑战,作为新时代青年与有识之士,我们应怀敬畏之心,以可行之策挽救、传承、保护它,让其光芒永续。
文章来源: 《造纸信息》 https://www.zzqklm.com/w/kj/275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