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韵稚趣——绘画创作中的探究与实践
一、童韵稚趣
所谓“童韵稚趣 ”是指儿童的乐趣。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的成长像是人类的文明演化过程,从幼稚到成熟也就是原始文明到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童韵稚趣 ”的本真情感
童趣是人类在儿童时期的一种天性体现,在没有任何规则与思想的束缚下所表现出的纯真与美好。儿童会凭借幻想力与直观的感受来传达情绪、情感。《儿童精神哲学》中提到“儿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作为中心的,他处于“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的状态。”,所以儿童对于事物的表达主要由自身的主观意识来控制,拥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思维与感情,在物质与情感的需求上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儿童的最早期也是人与自然统一一体的状态,因此儿童对于外界拥有纯粹的感知力。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充满梦幻、神秘、浪漫像童话一般美好纯洁。人与物的界限在儿童的世界里面并没有清楚的划分,他们对于事物的有生命与无生命、有意识与无意识是不能完全识别的,因此儿童自身对于主体与客体的区分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儿童精神哲学》中写道“在发生学意义上,人类个体最初既不存在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自己的主体),也不存在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的客体。实际情况是主客体混沌不分而处于原始同一状态”。在儿童的眼中世间万物皆有情感和灵魂,对他们而言心中所幻想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趣》中描写到儿时的童趣幻想与奇趣“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儿童稚嫩思维的视角下有着新奇大胆的想象,童言童语的幼稚使万物变的奇妙、美好、快乐。所以在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主体与客体混淆的思维方式之下,儿童世界里的花草树木、动物都拥有一种本能的亲近感,使人与物之间的心灵交流自然显露。
(二)“童韵稚趣 ”对于创作的启示
1.儿童绘画中的“童韵稚趣”
绘画是儿童生来就拥有的自我表达的一种普遍行为,也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儿童绘画以独特的语言方式表达着儿童对于世界的认知与感受,同时这种表达方式也是儿童对于天性的释放,是生命初期的一种原始冲动,也是无意识状态下视觉感受的自然流露。在人们观看外界的事物时,眼睛会处于一个积极主动的捕捉状态。从人类的生理机制来说,只要在空间内有外界事物的存在, 眼睛就会进入并且对事物进行视觉上的触摸、捕捉、扫描,寻找事物的形态,探究事物的本质。但儿童对于目光所捕捉到的事物有自身独特的视野与理解方式。他们会将自己所看到的、知道的、幻想的所有彼此之间无关的事物都布置罗列在画面之中。
儿童的绘画作品没有熟练的技巧与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无法准确的描绘事物,在视觉上让人觉得夸张、大胆、新奇。他们对于画面的构建往往是“ 自由式 ”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摆脱了对物体客观形象的描绘,画面的主题性与内容也相对减弱,画面中的事物形象变得抽象不具体、不客观。利用画面构成的线条、色彩、图形、肌理,去展现出他们自由自的童趣世界。作品中将物体用简单概括的图形来突出形象特征,忽略复杂的细节把握整体的特点进行夸大处理。画面呈现的图形多以不规则 的和稚拙夸张的抽象图形为主。对于事物的颜色往往不会考虑事物外在环境下的颜色,在画面用色的搭配上也没有逻辑可言,惯用对比强烈与纯度较高的颜色。
2. 艺术家笔下的“童韵稚趣”
毕加索曾说道“ 当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可以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我却花费 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一个孩子那样画画,我毕生所努力追求的,就是如何把我的作品画成儿童般的纯真。 ”
艺术家通过对事物主观的观察进行画面的归纳,用大胆夸张的抽象造型,强烈的 色彩肌理,使绘画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和个人魅力,从米罗、夏加尔、克利、杜布菲等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家开始回归本真。以儿童的特殊视角和 对事物独特感受,将一切复杂繁琐的技术摒弃,追求真诚、 自由、单纯、质朴的童趣境界。
米罗的一生都在像孩子一样画画,保持童心未泯。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画面中没有刻意的形体,更多的则是像小孩子一般乱涂乱画,粗略简单的图形,错乱相交的点、线、面。画面的颜色更是简单到以艳丽的红色、明亮的蓝色、黄色、绿色以及黑色组成。《太阳前的女人》图形与颜色都极其简练概括,背景的蓝色线条营造了一个神秘而又自由的天空,用简洁的红色块表示太阳,主体的女人用长裙、辫子表示特征像是儿童的随手涂鸦介于“似是而非,似像非像 ”之间,具有明显的夸张、抽象、变形的特点。涂鸦般的形状,纯粹的色彩,用自然极简的艺术语言呈现充满童趣幻想的画面。在色彩上用色大胆、饱,追求鲜明、清新的效果,强调色彩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表现性。
克利的画风是儿童式、游戏化既浪漫又幽默神秘,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有从未失去的如儿童一般天真的心性。作品充满单纯质朴,追求近似原始人类与儿童的心 理情结。如《老人》画面中用简单地图形符号概括人物形象并将其进行分解重组,用各种圆形、方形、弧形等几何图形来呈现画面,幽默的模仿像小孩涂鸦式的非洲面具, 圆形的面部上三角形和弧线的眉毛、随机滚动的眼珠显得活泼可爱,整体的暖色调使画面明媚起来。
艺术家探寻儿童的视角与思维模式,借助童趣化的表达方式,使艺术家的情感回归到一种天真、烂漫、梦幻、稚拙的精神境界。
二、“童韵稚趣 ”的画面营造
(一) 图形的选择
图形选择在艺术创作中对于画面表现方式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抽象的图形是将眼睛所捕捉到的事物在主观处理下使物象形态可以在客观的限制中独立出来, 以图示化、符号化、平面化、夸张变形等方式表现在画面中。因此需将眼睛所捕捉到的客观事物进行人为的主观处理,将复杂的事物概括简化。通过主观的人为处理摒弃透视、体积、空间等,用简易抽象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对于物体进行夸张变形凸显主要的特点,关注物体大致的外形或物体某一个细节将其放大。画面中没有具体的形象,艺术家以属于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将各种动物、植物、人物等简化,以各种简单的图形和线条来表现它们的形态, 如人物没有具体的五官、衣着与性别之分等,而是用简单笨拙的线条勾勒图形表现人物的动态。将所有人物、动物以及其他事物以不规则和抽象妙趣横生的图示符号表现。在创作中更加注重内心所要表现的物体特性,而不是拘泥于客观现实中的物体形态,甚至使人分不清事物的类别。
在图形的选择上几乎没有锋利流畅的线条与形状,三角形、方形等带有锋利边角 的图形没有原本锐利,圆润的图形偏多,整体的图形都是具有“笨拙 ”的钝感,追求画面的稚拙感。使图形从视觉上不具备任何攻击性,使物体形象具有亲和力,充满童真童趣。这些不沉迷于细节刻画的事物造型,像是儿童画一般的稚拙有趣,使画面的造型特征更加的具有表现力与个性化。
(二) 形式的构建
形式是艺术创作中画面的组织构架与表现方式,建立在视觉认知和造型规律为依据的基础之上。具有直观、概括和可操做等特性,将事物进行符号化的方式使情感转化成视觉感受,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艺术家对于事物的感受、 理智、情感生活是一种动态形式的存在与艺术创作中的画面构建形式是同构的形式。 对于画面形式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自己的志趣与生活。抽象绘画中艺术家追求画面纯粹的形式感,通过对事物的解构重组,从构成画面的点线面等因素出发, 将图形变得主观而不具体。康定斯基在很早就提出了画面形式的构建,并且在《关于形式的问题》一文中说到“共鸣是形式的灵魂,形式通过共鸣才得以生存,由内而外的产生作用。形式是内在的内容的外在表现。 ……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精神反映在形式之中,形式附着了艺术家的个性。……选择对于艺术家及其作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将最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 ”在作品创作中并没有局限于成人习惯性的客观思维模式,而是将儿童看待事物时的主观思维带入创作,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的活跃,营造天真烂漫儿童般的童趣世界。借助丝网版画以点线面、 色彩以及肌理等来构建画面。
画面中没有规律的布局,错乱的线条与不规则的图形会显得“幼稚 ”,像是儿童一样漫无目的的涂画。但画面中类似涂鸦一般稚拙的图形并不是笔者无意识的涂画,这些看似无序的画面布局,其实是有意识的控制,是感性且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精心安排。整体的画面构建简化了事物的外形,使其以最简单的元素呈现在画面中,将点、线、面重新组合以抽象的形式,构建出梦幻、天马行空的童趣画面。
(三) 色彩的搭配
色彩在抽象绘画创作中的运用是相对主观的并不完全遵循事物在客观环境下的颜色,色彩是抽象绘画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部分,也是艺术创作中对于自我情感的主观认识。例如画面中图形与色彩相互交融,整体以黄色作为基调,背景的棕色将主体衬托,蓝色的线条使画面冷暖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再利用红色点缀突出画面。又例如整张画面都以暖色调为主,粉色作为主基调,粉色与黄色相对比使画面更加的热烈,再利用蓝色的线条与色块使过于热烈的画面更加稳定。
创作时将画面中将色彩进行主观的搭配,在色彩的搭配中追求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或同类色调的氛围渲染。配色应不拘小节、大胆夸张、激情奔放、清新脱俗,使画面色彩自由随性的发挥,更加的纯真可爱、童趣稚趣,彰显自身独特的个性与风格。
三、“童韵稚趣 ”的个性表达
艺术创作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质就是艺术的个性体现,也是艺术家自身的风格呈现。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能力、感受事物的能力以及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艺术创作中不同的艺术家对于画面的表现都有不同的个性体现,都有自己独特营造画面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媒介传达也会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童趣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情感表现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童韵稚趣 ”在艺术创作中通过儿童看待世界主观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以及借鉴儿童般稚拙夸张涂鸦风格的艺术创作形式,运用在艺术创作中形成具有童趣的绘画特性。追求自在无拘的绘画形式,将内心童年情结与童趣的绘画语言结合。而这种童趣的绘画语言在艺术的加工与营造下形成具有 童趣风格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中独具一格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但是这种赋有童趣风格的艺术创作与儿童绘画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绘画用稚拙、 朴实的手法表达儿童自身主观的想象和情绪。然而艺术家在创作中的童趣化并不是在画面形式上对儿童绘画语言的模仿。而是对童真的向往,追溯于内心深处的对童年时期不能忘怀的情感,因此通过童趣化的艺术创作方式释放并加以升华。
具有童趣的绘画是成年人在艺术创作中出现了类似儿童绘画的语言表现方式, 在创作中没有受到传统绘画理念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所谓的一些现实空间、事物造型以及光、影、体积、透视等一般绘画创作时画面构成的特定因素,通过抽象并且富有想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出来。艺术创作中用儿童的视角将画面进行主观抽象的处理,用平面化的绘画语言简单概括事物造型;色彩梦幻而又自由;肌理像是没有绘画技术随意涂画的笨拙蜡笔画痕迹;画面的构图更是天马行空。艺术家从画面形式、图形、色彩、肌理等的抽象化体现出如同儿童绘画般的稚拙美。并且将画面中所有的事物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在艺术创作中赋予动物、植物等人类的情绪体现和特征,使画面所有的事物相互碰撞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鱼会说话、小马和人类可以是好朋友、大海是一座蓝色的房子、树枝可以招手。画面不但体现出笔者在创作中的技巧和形式,也是艺术家的情感载体和个性体现。
文章来源: 《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