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书法艺术文化赋能新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措施探究

作者:陈雨,郭泳儒来源:《新美域》日期:2025-05-15人气:11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华文化认同是共同体团结统一的标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既可以用物质载体来展现,也可以对文化符号、语言文字的共享、共用等来传递和实现。多民族聚居的新疆想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其关键,要实现文化认同,必然有一种共享、共用的中华文化符号。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就是在新疆实现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利载体。书法艺术文化实践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凝聚团结奋斗力量的有效方法。

 

一、书法共同体价值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展现,更是凝聚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工具。书法共同体的价值体主要体现在涵盖文化认同、民族团结、精神传承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

书法作为汉字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文化认同。书法通过汉字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国各民族之间交流的桥梁。书法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文化认同的象征,是各民族在文化融合和交流中的共同语言。在多民族聚居的新疆,书法共同体的形成可以有效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与巩固。

书法艺术在民族团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作为视觉艺术形式,书法能超越语言界限,向不同民族传达共同的审美体验。在新疆,书法共同体为各民族提供了一个共享文化艺术的平台,各民族在共同学习和欣赏书法艺术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彼此的理解与共鸣。这种艺术的共享与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有助于增强各族人民的情感联系和民族团结。

书法共同体在精神层面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自古以来,中国书法不仅注重技艺的精湛,还强调书写者的品德与修养。书法家们常以“字如其人”为准则,认为书法作品能够反映出书写者的精神风貌。通过书法共同体的建设,书法中的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化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书法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书写技巧,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们的品德与人格,使得书法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

书法共同体的建立对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书法艺术面临新的传播方式与平台的挑战。通过整合现代传播媒介,如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创新书法艺术的传播路径,进一步扩大书法的社会影响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书法艺术不仅在国内的文化认同与民族团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书法共同体的建设不仅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当代传承,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书法共同体具有文化认同、民族团结、精神传承及文化创新等多重价值。通过书法共同体的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书法艺术在新疆的传播

新疆,古称西域,地处中国西北,地形复杂,天山山脉将其分为南北两疆。该地区自古以来是多民族共居、多元文化交汇之地,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民族共同生活在此,各具独特的文化传统与风俗,构成了新疆文化的多样性,这些文化是中华历史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新疆出土的汉文史料有简牍文书、汉文碑刻铭石。汉文书迹数量较大且比较集中,主要在楼兰、尼雅、吐鲁番、库车、和田等地方,这些地方在古代属于楼兰、高昌、龟兹、于阗等绿洲地区,是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诸如《李柏文书》、《诸佛要集经》、《论语》杂简、《董解元西厢记》杂剧抄本等。出土的汉文碑铭可分为记功刻石、造寺造像记、墓志墓表三类。目前已知比较重要的汉唐纪功刻石有《任尚碑》、《斐岑纪功碑》、《沙南侯获刻石》、《刘国平作亭诵》、《姜行本纪功碑》。造寺造像记是建造佛教寺院、敬造佛像功德的碑记。新疆的佛教造寺造像碑与古代新疆盛行佛教有关。重要的造寺造像碑有《北魏折冲将军新兴令造寺碑》、《宁朔将军麹斌造寺碑》等。在墓葬中使用墓志墓表是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原文化的特有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也和内地一样,在墓葬出现墓志墓表,并且无论在形制、内容上,明显都受到中原地区、河西地区的强烈影响,表现了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和文化同步性的进一步加强

随着唐诗宋词的传播,书法艺术在新疆地区得到了显著发展,展现出浓厚的中原风格并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阿斯塔那墓的张雄、吐鲁番的尉迟乙僧等书法家的作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元明清时期,新疆地区的书法艺术逐渐与中原文化融为一体。在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书法家。如康里巎巎(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西域康里人,今天的中亚和新疆的哈萨克族人。是元代时期杰出的书法家,其作品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又彰显了民族特色。

在今天的中亚、西亚地区,仍有许多人热爱汉字书法,将其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此外,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其文字体系中也保留了汉字书法的痕迹。书法在西域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艺术层面,更体现在文化、经济等多个层面。书法艺术从古至今,不仅是文字书写艺术,更是文化的传承交流。

 

三、共享书法艺术文化实践措施

“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凡与精神文化相关的一切部分都属于文化实践活动。它包括人们创造、传播和享受各类精神文化产品的活动。学习书法和书法教育,对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措施,可以在各族群体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造。

(一)推广书法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书法教育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载体,应在各级教育体系中全面推广,并注重书法教育的系统性与长期性。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维度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书法的历史渊源、艺术风格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而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和审美能力。除学校书法教育,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邀请社会知名书法家和书法艺术研究人员到学校和社区开展书法展览、书法现场教学、书法家笔会等形式,给学生和社区人员开展书法培训、观看精品书法作品。举办各类公益性书法培训班,对小学、中学、大学、成人、老年等不同层次人员进行培训,设置安排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精心教学,使书法教育在更广泛的群体中得以普及与深化,从而提升全社会的书法水平和文化认同。

(二加强书法交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书法作为视觉艺术,跨越了语言的障碍,是不同民族间实现文化交融的重要桥梁。书法不仅作为艺术形式存在,更是不同文化、思想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媒介。在多民族地区,通过在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甚至集市上举办书法展览、书法比赛、书法交流会等形式,在重大节假日、春节等重要活动上张贴以书法书写的宣传材料、节日对联及春联,可以有效促进各民族间的互动与文化共鸣。在书法创作中,应注重展现民族团结与和谐共生的主题,利用书法艺术的美感感染各族人民,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进程。

(三)发挥书法艺术的德育功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书法是抒情的,每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都曲折地反映出书法家、书写者的怀抱、禀赋与情操。历代书法家都强调立德立品,艺德双修,不但要有精妙的笔墨技巧与形体,而且要有闪光的内在精神和灵魂,使艺术作品透射出艺术家人格的光辉,用古代书学术语来说就是“字如其人”,这样外在的艺术形式与内在的精神灵魂才能达到和谐统一,才算实现艺术家生命的最终价值。书法艺术蕴含深厚的德育思想,如“天人合一”、“厚德载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忠君爱国,其一生展现了崇高的政治品格和道德风范,尤其是在平原太守期间惠政爱民、抗击叛乱时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其书法刚柔并济,浑厚坚毅,反映出其人格的伟大,其“颜体”书法被千家万户传颂,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不朽典范。因此,书法教育中注重德育的渗透,引导学生通过书法作品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应鼓励书法家创作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发挥优秀作品的引领作用。

(四)创新书法艺术传播方式,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的传播应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以创新方式突破传统传播的局限。借助“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网络渠道进行中华书法文化的传播,利用手机、平板等电子通讯进行国际间的个人传播,推动书法艺术的国际化传播。还可以借助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将中国书法推向世界舞台,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国内及新疆民族地区,应通过在公共场所的公益广告、路标、展示牌等加入书法元素,以及在电视、电影海报、电子通讯中采用书法字体,提升书法艺术的可见性。同时,通过书法网站、线上课程及展览等方式扩大其传播。这些举措旨在提升公众对书法的认知与欣赏,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各级教育机构应高度重视书法专业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尤其是在新疆等多民族地区,书法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书法技能,还应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文化理解和创新能力。通过设置书法专业课程、组织书法研讨会、邀请书法名家进行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逐步完善书法教育体系,培养一批既具专业技能又有文化素养的书法人才。同时,应注重本土书法人才的挖掘与培养,鼓励地方文化机构和教育部门建立书法培训基地,推动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六)积极举办参与各种书法比赛,进行文化润疆工程

文化润疆就是使各族群众既要认同当今之中国、历史之文明中华,又要认同历史演进之中国、文化融合之华夏,既要认同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等中国特色现代文化显著特征,也要认同中国历史之统绪、和合中庸之道义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要义。

书法比赛作为文化实践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参赛者的书法水平,还能有效推动书法艺术的社会传播。在新疆等多民族地区,书法比赛的举办应注重弘扬中华文化、体现民族团结主题,通过赛事的形式扩大书法艺术的影响力,激发社会各界对书法的关注与热爱。书法赛事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还通过书法作品的创作与评比,使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得以广泛传播,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结语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新疆乃至全国范围内传播和弘扬着中华文化。通过加强书法教育、推动书法交流、促进书法创作创新以及发挥书法艺术的德育功能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的作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依托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实践活动,扎根于特定的空间场域中,才能落到实处、落到细处、落到深处,使各族群众获得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基础。


文章来源:  《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