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文旅融合背景下徽州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以宏村为例

作者:周珺来源:《新美域》日期:2025-08-13人气:8

摘要:  本研究以文旅融合国家战略为导向,聚焦徽州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路径。通过分析国家政策框架与地方实践模式,解构徽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实证样本,结合田野调查与设计实践,构建"文化解码-技术赋能-体验升级-系统构建"四位一体的设计策略体系。通过深化文化内涵挖掘、强化现代技术应用、优化用户体验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徽州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传播力与市场竞争力,为传统地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创新范式。

关键词:文旅融合;徽州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非遗活化;体验经济  

引言:  

在国家全面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文旅融合已成为激活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徽州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其独特的建筑美学、伦理体系与工艺传统具有极高的现代转化价值。①然而,当前徽州文化创意产品普遍存在文化表征肤浅、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薄弱等问题,亟需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设计体系。本研究以宏村为典型案例,突破传统文创研究的表象化分析框架,从符号学、体验经济学、设计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切入,建立文化资源向创意产品的转化模型。既为徽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导,也为同类地域文化创意开发建立理论参照系。

 

一、文旅融合政策框架与徽州文创发展模式  

(一)政策驱动: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协同演进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构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为翼"的产业融合框架。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为徽州文创的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②黄山市出台《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建立"创意设计+传统工艺+现代制造"的产业联动机制。但在政策执行层面存在扶持资金分散、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导致政策红利未能充分释放。

(二)模式创新:多元主体协同的产业生态构建  

徽州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企业自主型和产学研合作型。政府主导型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主,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宏村采取"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通过统一规划管理实现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企业自主型注重市场导向,强调产品的商业价值。 以"徽制集"为代表的文化企业将徽州的特色风物、传统文化和非遗手艺再造并融入现代生活;产学研合作型则整合各方资源,促进文创产品的创新和品质的提升。例如安徽大学与宏村共建文化创意实验室,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原徽州古民居营造技艺,这种模式能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标准化难题。

二、徽州文创产品发展现状与核心困境  

(一)产品生态:从同质竞争到创新突围    

当前,徽州文化创意产品已形成一定规模,涵盖了工艺品、日用品、装饰品等多个品类。然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市场调研显示,当前徽州文创产品中,文房四宝类占38%、建筑模型类占25%、服饰类占17%,存在明显的品类集中现象。同类产品设计相似度高达76%,创新力指数低于长三角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抽样检测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歙砚产品硬度差异达23%,雕刻精度偏差超过0.5mm。质量不稳定导致高端市场占有率不足5%,严重制约产业升级。

(二)文化表达:从符号拼贴到内涵缺失   

调研的大多数产品仍停留在对传统元素的简单复制阶段,未能充分挖掘徽州文化的深层内涵。例如对马头墙、砖雕纹样等符号的直接复制阶段。眼动仪测试显示,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视觉驻留时间仅为创新设计的1/3,情感共鸣指数低至42分(满分100)。徽州文化中"贾而好儒"的伦理观、"四水归堂"的生态智慧等深层价值鲜有产品触及。问卷调查表明,83%的消费者无法通过现有产品感知徽州文化的精神特质。

(三)产业痛点:多维度的系统性障碍  

专项扶持资金到位率仅68%,中小微企业政策知晓率不足40%,出现"政策悬空"现象。行业研发人员占比不足8%,高级工艺美术师仅占从业人员的1.3%,人才断层严重。大数据分析显示,年轻消费群体对智能文创产品的需求年增长率达45%,但供给端响应速度滞后12-18个月。

三、徽州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策略

(一)文化解码:从符号表达到精神内核的深度挖掘

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应当针对宏村当地的文化元素进行语义转译,构建"形态-功能-意义"三级转译模型,实现从表层符号到深层精神内核的深度挖掘。在形态层,提取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灰度色谱,结合现代设计美学,创作出"莫兰迪色系"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功能层,将徽派建筑中的"四水归堂"排水智慧转化为模块化收纳系统。这一设计灵感来源于徽州古民居的天井结构,通过巧妙的导水设计实现雨水的集中排放。在产品设计中,可以开发一系列模块化收纳盒,采用可拼接的设计理念,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由组合,形成个性化的收纳解决方案。在意义层,通过"徽商账簿"元素设计财务管理类文创产品,传递诚信经营的理念。例如,开发一款以徽商账簿为灵感的记账本,封面采用仿古皮质材料,内页设计仿照传统账簿格式,同时融入现代财务管理功能,如预算规划、收支分析等。这种设计不仅传承了徽商文化中的诚信精神,还赋予了传统文化以现代实用价值。

在文化传播层面,通过叙事重构与科技融合,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构建"一村一故事"的叙事体系。开发AR导览手账本,游客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触发三维场景复原,再现《汪氏家规》中的生活场景。例如,通过AR技术还原宏村古民居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家族议事、婚嫁仪式、祭祀活动等,让游客在虚拟与现实交织中感受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增强了文化传播的趣味性,还能提升文化体验的留存率。此外,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互动式文化体验项目。

(二)技术赋能: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

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是文创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利用3D打印、智能材料等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具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徽州文创产品。运用3D激光扫描技术建立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数字基因库③,通过参数化设计生成个性化雕刻方案。实验数据显示,该技术使传统雕刻效率提升3倍,材料损耗降低60%,实现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例如,通过数字化建模,用户可以在线定制徽派建筑微缩模型,选择不同的雕刻纹样和建筑构件,3D打印技术将其快速转化为实物,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满足了现代个性化需求。

智能材料的研发使文化创意产品这一文化载体的功能进化。例如,研发温感变色徽墨,书写时随温度变化显现或隐藏图案,用户可以通过手掌温度控制墨色的深浅变化,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开发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纳米涂层宣纸,将"敬惜字纸"的传统伦理转化为现代产品功能。这种宣纸表面涂覆纳米材料,能够有效防水防污,延长纸张使用寿命,同时保留了传统宣纸的书写质感。此外,结合物联网技术,开发智能文房四宝套装,毛笔内置传感器记录书写轨迹,砚台配备智能墨水监测系统,实时提醒墨水余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书写体验。

(三)体验升级:五感联动的多维感知设计

除了视觉元素,还可以将徽州特色的声音、气味等感官元素融入产品设计,打造五感联动的沉浸式体验。在声音维度,通过听觉叙事重现声音景观。例如,采集宏村雨巷、溪流、檐铃等自然声响和徽州传统音乐元素,设计可交互声音装置。参观者触摸不同建筑部位触发相应声景,使空间体验维度从3D扩展至4D。在气味维度,提取文化气味进行场景化植入,唤醒嗅觉记忆。例如,提取徽州古宅木构建筑挥发性有机物(VOCs),经气相色谱分析复现"老宅气息",应用于文创香薰产品。用户体验测试显示,气味记忆唤醒效率比视觉刺激高37%。这种香薰产品可以用于家居环境或文化空间,让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感受徽州古宅的历史氛围。此外,开发徽州特色茶香、墨香等系列香氛产品,进一步丰富气味体验的多样性。在触感维度,通过材质语言对传统工艺进行当代诠释。例如,创新运用竹丝镶嵌工艺制作手机壳,通过0.2mm竹丝排列形成触觉密码,指尖触摸可感知徽州古村落肌理。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还通过触觉传递了徽州文化的细腻与精致。此外,开发触感交互式文化地图,用户通过触摸不同区域,可以感受到徽州各地的地貌特征和文化符号,进一步增强互动体验。

(四)系统构建:从单品设计到生态创新

建立"入门级-收藏级-体验级"三级产品体系,实现文化价值的梯度释放。入门级产品定位大众消费市场,推出单价¥50以下的快消品,如徽派纹样口罩、书签、明信片等,以亲民价格和实用性吸引年轻消费者。这些产品采用环保材料,结合徽派建筑中的经典纹样设计,既保留了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收藏级产品瞄准文化爱好者群体,推出¥500-3000区间的精品,如大师监制文房套装、限量版徽雕工艺品等。这些产品由非遗传承人参与设计,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兼具收藏价值与实用性。体验级产品则面向高端消费市场,推出¥3000以上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套装,如AR建筑解谜套装、徽州古村落VR游览设备等,通过科技手段让用户深度感受徽州文化的魅力。

在服务延伸方面,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向文化传播与体验的深度融合。开发"徽州文化护照"系统,游客通过购买文创产品、参与文化活动积累文化积分,积分可兑换非遗体验课程、手工艺工作坊等深度文化体验项目。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增强了用户的文化参与感。同时,结合线上线下联动,打造徽州文化社群,定期举办文化沙龙、主题展览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未来计划与旅游平台合作,推出"徽州文化之旅"定制线路,将文创产品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文化消费生态链。

四、设计实践:宏村"徽韵"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一)文化解码:家谱文化的当代转译  

提取宏村汪氏宗谱视觉元素,设计模块化家谱笔记本。通过对汪氏宗谱的深入研究,我们提取了包括祥云纹、回字纹、万字纹等12种典型纹样,将其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内页设置可书写家族大事记的Timeline功能,采用活页设计,每页设有时间轴标记,可自由添加家族成员信息、重要事件记录等。特别开发配套App,用户可扫描内页二维码,将手写内容数字化保存,实现传统家谱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此外,笔记本内页增设家族树图谱模板,用户可通过简单的连线操作,直观呈现家族成员关系。

(二)技术融合:智能导览系统的场景应用  

开发嵌入手杖的AR导航设备,采用轻量化铝合金材质,重量仅380克。设备集成微型投影仪、骨传导耳机和运动传感器,老年游客驻杖观看时自动播放建筑讲解视频。系统内置宏村古建筑数据库,涵盖87处重点建筑的三维模型和历史文化信息。通过AI算法,可根据游客停留时间自动调整讲解深度,支持普通话、英语、徽州方言三种语言切换。设备配备太阳能充电功能,续航时间达8小时,解决传统导览设备使用门槛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设备还增加了实时天气提醒、紧急呼叫功能,并与景区医疗点联网,确保老年游客的安全。

(三)可持续发展:文化IP的深度开发

基于市场良好反响,启动"徽韵"文化IP延伸计划。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包括徽派建筑拼图、文房四宝套装、AR明信片等。与非遗传承人合作,推出限量版徽雕工艺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建立徽文化数字博物馆,利用VR技术还原古村落风貌,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同时,与高校合作设立徽文化研究基金,支持年轻学者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挖掘徽文化的当代价值。通过举办徽文化主题展览、工作坊等活动,增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四)社会价值: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结合

"徽韵"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项目不仅能够实现商业成功,还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通过与宏村当地手工艺人合作,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项目设立"徽文化传承基金",用于资助古建筑修复和非遗技艺传承。培训当地青年,帮助他们掌握传统技艺并融入现代设计。此外,项目还能推动了宏村文化旅游的升级,吸引了更多年轻游客,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未来计划与当地学校合作,开设徽文化课程,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确保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通过建立"徽文化创客空间",为当地青年提供创业支持,进一步激发乡村活力。

五、结论

本研究以文旅融合为背景,以宏村为例,深入探讨了徽州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策略。研究表明,徽州文创产品的发展需要在政策支持、设计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寻求突破。通过优化产品功能性、深化地方文化内涵、创新非遗元素展现、增强交互体验、关注消费者需求、创新运用地方文化元素、结合现代技术以及注重包装设计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徽州文创产品的竞争力和文化传播效果。未来,要通过持续创新与实践迭代,徽州文创产品有望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典范,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文章来源:《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